厂区挡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61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厂区挡土墙。所述厂区挡土墙包括:护角墙与挡土墙本体,所述护角墙与所述挡土墙本体均用于埋入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端面用于形成厂区地坪,所述护角墙装设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用于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护角墙朝向地坪的一面具有安装坡度,所述护角墙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与所述挡土墙之间具有安装间距,所述护角墙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护角墙在地面内具有砌筑厚度。上述结构的护角墙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从而提高了护角墙的使用寿命。即上述厂区挡土墙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刷造成的形变影响。刷造成的形变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厂区挡土墙


[0001]本技术涉及厂区建设的
,特别是涉及厂区挡土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村地区大力建设乡镇地区污水处理建筑设施,但由于农村地区河道及浅滩较多,部分污水处理厂站建设靠近河道,农村地区河道在涨洪时会作为泄洪道进行排洪。考虑到上述因素对于农村地区河道的影响,厂区地坪标高会因此设计得较高,从而导致厂区内外高差较大。因此,在厂区建设时会通过加设挡土墙缓解厂区内外高差的土压力。但是,由于挡土墙临近河道,使得挡土墙在河水冲刷下会出现变形(例如:挡土墙的一侧会出现悬空现象),从而影响了厂区结构的整体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挡土墙在河水冲刷下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厂区挡土墙。
[0004]一种厂区挡土墙。所述厂区挡土墙包括:护角墙与挡土墙本体,所述护角墙与所述挡土墙本体均用于埋入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端面用于形成厂区地坪,所述护角墙装设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用于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护角墙朝向地坪的一面具有安装坡度,所述护角墙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与所述挡土墙之间具有安装间距,所述护角墙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护角墙在地面内具有砌筑厚度。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本体包括挡土墙基础、填充层与地坪封闭层,所述挡土墙基础埋入所述土体内部,所述护角墙位于所述挡土墙基础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填充层填充至所述土体内部,且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挡土墙背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地坪封闭层铺设在所述填充层的上部并形成所述厂区地坪。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本体还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铺设在所述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基础包括第一搭建墙与第二搭建墙,所述第一搭建墙与所述第二搭建墙相连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搭建墙沿所述土体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搭建墙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第一搭建墙、所述第二搭建墙与所述土体形成用于填充层填充的铺设空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本体还包括扶壁墙,所述扶壁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搭建墙的一端相连,所述扶壁墙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搭建墙的一端相连。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搭建墙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设有固定凸榫,所述护角墙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凸榫相配合的固定凹部。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垫层上设有防滑凹槽,所述第二搭建墙上设有防滑凸榫,当所述第二搭建墙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时,所述防滑凸榫插入所述防滑凹槽。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包括黏土隔水层与透水填料层,所述黏土隔水层铺设在所述第二搭建墙上,所述透水填料层铺设在所述黏土隔水层上,所述地坪封闭层
铺设在所述透水填料层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黏土隔水层在所述土体内的填充高度与所述河道涉水面平齐。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本体还包括反滤层,所述反滤层沿所述第一搭建墙的高度方向装设在所述第一搭建墙背离所述河道的一侧,在所述反滤层的端部设有排水盲沟。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搭建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泄水孔,且至少一个所述泄水孔与所述排水盲沟平齐且相连通。
[0014]上述厂区挡土墙在建设时,首先根据河道的水流速度、河道的水流深度等情况,确定护角墙的坡度、护角墙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距离所述挡土墙的距离、护角墙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护角墙在地面内的厚度。例如:安装坡度可以确定在3%~5%,安装间距可以确定为300mm~500mm,护角墙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所呈夹角为45
°
~60
°
,护角墙在地面内的砌筑厚度大于或等于1.5m。最后,当护角墙与挡土墙本体均埋入土体内部后,此时通过护角墙能够有效抵挡河道内水流对于挡土墙本体的冲刷,同时,上述结构的护角墙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从而提高了护角墙的使用寿命。即上述厂区挡土墙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厂区挡土墙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沿1

1线的剖视图。
[0017]100、护角墙,110、固定凹部,200、挡土墙本体,210、挡土墙基础,211、第一搭建墙,212、第二搭建墙,213、固定凸榫,214、防滑凸榫,215、泄水孔,220、填充层,221、黏土隔水层,222、透水填料层,230、地坪封闭层,240、混凝土垫层,241、防滑凹槽,250、扶壁墙,260、反滤层,261、排水盲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厂区挡土墙包括:护角墙100与挡土墙本体200,所述护角墙100与所述挡土墙本体200均用于埋入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本体200的端面用于形成厂区地坪,所述护角墙100装设在所述挡土墙本体200用于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护角墙100朝向地坪的一面具有安装坡度,所述护角墙100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与所述挡土墙之间具有安装间距,所述护角墙100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护角墙100在地面内具有砌筑厚度。
[0020]上述厂区挡土墙在建设时,首先根据河道的水流速度、河道的水流深度等情况,确定护角墙100的坡度、护角墙100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距离所述挡土墙的距离、护角墙
100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以及护角墙100在地面内的厚度。例如:安装坡度可以确定在3%~5%,安装间距可以确定为300mm~500mm,护角墙100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所呈夹角为45
°
~60
°
,护角墙100在地面内的砌筑厚度大于或等于1.5m。最后,当护角墙100与挡土墙本体200均埋入土体内部后,此时通过护角墙100能够有效抵挡河道内水流对于挡土墙本体200的冲刷,同时,上述结构的护角墙100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从而提高了护角墙100的使用寿命。即上述厂区挡土墙能够有效降低水流冲刷造成的形变影响。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义安装坡度为C,C的取值范围为3%~5%。定义安装间距为F,F的取值范围为300mm~500mm。定义护角墙100靠近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所呈夹角为E,E的取值范围为45
°
~60
°
。定义砌筑厚度为D,D的取值范围D≥1.5m。
[0022]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土墙本体200包括挡土墙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厂区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厂区挡土墙包括:护角墙与挡土墙本体,所述护角墙与所述挡土墙本体均用于埋入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本体的端面用于形成厂区地坪,所述护角墙装设在所述挡土墙本体用于靠近河道的一侧,所述护角墙朝向地坪的一面具有安装坡度,所述护角墙底部靠近所述河道的一端与所述挡土墙之间具有安装间距,所述护角墙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护角墙在地面内具有砌筑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区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本体包括挡土墙基础、填充层与地坪封闭层,所述挡土墙基础埋入所述土体内部,所述护角墙位于所述挡土墙基础朝向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填充层填充至所述土体内部,且所述填充层位于所述挡土墙背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地坪封闭层铺设在所述填充层的上部并形成所述厂区地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厂区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墙本体还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铺设在所述土体内部,所述挡土墙基础包括第一搭建墙与第二搭建墙,所述第一搭建墙与所述第二搭建墙相连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搭建墙沿所述土体深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搭建墙铺设在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第一搭建墙、所述第二搭建墙与所述土体形成用于填充层填充的铺设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厂区挡土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玮连长江颜小锋杨瑞林永安伍伟杰许凯龙吴铭活李强汶杨志升梁广贤杨鑫牛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