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566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并导出BIM模型,并依照BIM模型施工搭建仿古建筑的主体;S2.搭建预制墙结构;S3.搭建外墙附着结构;S4.搭建楼观结构;S5.拆除施工过程中用于维持建筑造型的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古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中国阙是道路之门,礼仪之始。阙,也称阙台、阙楼和阙门,是古代城市、城门、祀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阙台有斜柱、斜墙等造型,一般阙台斜柱为悬挑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难度较大。斜墙造型满砌筑浪费材料,需要重新搭设操作架,并且抹灰厚度不均匀等,导致施工难度较大。

2、除此之外,还需考虑阙台上的楼观结构在有游客、行人或是物品堆放时的承重能力,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为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2、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构建并导出bim模型,并依照bim模型施工搭建仿古建筑的主体;

4、s2.搭建预制墙结构;

5、s3.搭建外墙附着结构;

6、s4.搭建楼观结构;

7、s5.拆除施工过程中用于维持建筑造型的支撑结构。

8、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s101.通过bim建模软件建立仿古建筑的结构模型;

10、s102.创建支撑定义,创建分析空间hvac分区定义,并进行建筑级能量分析参数定义,完成后导出为xml格式的模型文件并存储;

11、s103.将所述模型文件导入bim建筑性能分析云平台,在平台中,完成对预制墙结构、外墙附着结构以及楼观结构的绘制后,设置所选空间的负荷信息;

12、s104.划分网格,同时进行参数设置;

13、s105.选择楼观结构与外墙附着结构之间的连接支撑件作为分析件,得出支撑力和负载计算结果并导出模拟报告书;

14、s106.根据模拟报告书搭建仿古建筑的主体,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上预留设置卸载梁装配孔,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内预先施工设置有所述楼观结构的上结构梁。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1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s103a.完善建筑非几何参数信息数据,创建负荷定义,包括放置于楼观结构上的重量信息、于楼观结构上的载荷移动信息。

1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1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8、s104a.利用cfd对仿古建筑载荷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对仿古建筑的结构模型的空间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19、s104b.局部网格加密;

20、其中,仿古建筑的结构模型的网格边长为0.5m,预制墙结构的网格边长为0.3m,外墙附着结构、楼观结构以及连接支撑件的网格边长为0.2m。

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埋设于地基内的基础梁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的外周,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2、s201.于所述基础梁伸出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的外周的部分上搭建包覆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外表预制墙体;

23、s202.根据所述模拟报告书于所述预制墙体的上端间隔设置若干连接板。

2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201具体包括:

25、s201a.所述预制墙体搭建至上端表面与所述卸载梁装配孔的下端表面齐平时,暂停搭建,通过所述卸载梁装配孔搭设卸载悬挑梁,所述卸载悬挑梁搭接于所述预制墙体上;

26、s201b.继续搭建所述预制墙体直至预设高度。

27、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8、s301.于所述基础梁的外周的地基内预埋铺设厚地梁基础;

29、s302.于所述厚地梁基础以及所述连接板之间搭设造型斜墙,所述造型斜墙的斜度为10~15°,所述造型斜墙的内壁表面与所述卸载悬挑梁的外侧表面抵接。

3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s401.于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上结构梁直接填充施工设置连接墙,所述连接墙的外周表面与所述造型斜墙的外周表面齐平;

32、s402.于所述连接板以及连接墙的外周表面固定设置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grc斜支撑柱;

33、s403.基于所述上结构梁搭设楼台,朝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的外侧延伸直至与所述grc斜支撑柱的上端外表面位于同一竖直面,所述楼台的外侧下端表面与所述grc斜支撑柱之间填充混凝土进行连接。

3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造型斜墙被所述卸载悬挑梁分隔且上下比例1/2~11/20,所述卸载悬挑板宽0.5m厚0.12m;

35、所述造型斜墙为6cm厚轻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所述厚地梁基础的宽度为1m厚度为0.15m。

36、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造型斜墙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一预留植筋,所述造型斜墙通过所述第一预留植筋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厚地梁基础固定连接;

37、所述grc斜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二预留植筋,所述grc斜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二预留植筋分别与所述楼台和连接板固定连接。

3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9、通过bim系统构建仿古建筑模型,将建筑拆分为主体部分、预制墙结构部分、外墙附着部分以及楼观部分,可以在施工前完成载荷分析,避免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发生。

40、除此之外,通过预制墙结构以及外观附着结构可有效的减少阙台斜柱悬挑结构的使用,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也减少了材料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埋设于地基内的基础梁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的外周,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1具体包括: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斜墙被所述卸载悬挑梁分隔且上下比例1/2~11/20,所述卸载悬挑板宽0.5m厚0.12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型斜墙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第一预留植筋,所述造型斜墙通过所述第一预留植筋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厚地梁基础固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埋设于地基内的基础梁至少部分伸出所述仿古建筑的主体的外周,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仿古建筑阙台的造型施工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郑成梁彭振峰余洪余丹丹曾佳佳陈赛剑刘闽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