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66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换热管组和第一件。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换热管为扁管,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换热管组的最外侧,第一件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换热管的外侧,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沿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子部与第一换热管相连,第三子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连接在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之间;定义垂直于换热管的宽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二子部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之和为L,换热管的宽度为D,其中L大于1/4D且小于20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已经普遍用在空调系统中,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括集流管、换热管、翅片和边板等零部件,边板位于换热器芯体最外侧,且边板与外侧的换热管相连。换热器运行时,换热管和边板处于不同的温度,导致换热管与边板变形量不同,而且边板与换热管连接的部分会限制换热管的变形,因此,换热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在外侧的换热管及边板上,导致此处容易泄漏,从而造成换热器的整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000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0005]集流管;
[0006]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最外侧;和
[0007]第一件,所述第一件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侧,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
[0008]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子部至少为一个,
[0009]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至少为一个;
[0010]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之和为L,所述换热管的宽度为D,其中L大于1/4D且小于20D。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第一件位于第一换热管的外侧,从而能够对第一换热管提供防护作用。第二子部与第一换热管连接,提高了第一件的强度,且第二子部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的面积小,从而能够减少第一件对第一换热管的变形的限制,换热器由于温差产生变形时,能够减少对第一换热管的约束,减少应力集中。
[0012]第三子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之间,且第三子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连接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从而能够提高第一件的强度。
[0013]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能够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
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子部为多个,一个所述第三子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子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线长度为Ln,其中Ln大于0.05D且小于0.8D。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还包括第四子部和第五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且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二间隙。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部包括多个第一段,多个所述第一段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段之间具有第三间隙。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件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四子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子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五子部相连。
[002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0021]集流管;
[0022]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最外侧;和
[0023]第一件,所述第一件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侧,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三子部,
[0024]所述第三子部的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三子部的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部相连,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包括多个弯折段,所述第三子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0025]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之和为L,所述换热管的宽度为D,其中L大于1.5D且小于60D。
[00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第一件位于第一换热管的外侧,从而能够对第一换热管提供防护作用。第三子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连接在第一换热管与第一子部之间,能够提高第一件的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第一件对第一换热管的防护作用,且第三子部与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的面积小,从而能够减少第一件对第一换热管的变形的限制,换热器由于温差产生变形时,能够减少对第一换热管的约束,减少应力集中。
[0027]此外,第三子部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包括多个弯折段,有利于第一件在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变形,进而有利于为换热器的变形提供自由伸缩量,减少对第一换热管的约束,从而有利于释放应力。
[0028]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能够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段中的一个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弯折段中的另一个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线成角度。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还包括第二子部,所述第二子部的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子部的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部相连,所述第二子部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子部的至少部分为平板。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相关技术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一个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第一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2中第一件的B

B剖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包括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最外侧;和第一件,所述第一件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外侧,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子部、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相连,所述第二子部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三子部至少为一个;定义垂直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长度之和为L,所述换热管的宽度为D,其中L大于1/4D且小于20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子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三子部为多个,一个所述第三子部与一个所述第二子部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线长度为Ln,其中Ln大于0.05D且小于0.8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还包括第四子部和第五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四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五子部与所述第一子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沿所述换热管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一换热管之间,且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三子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四子部和所述第五子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一换热管在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包括多个第一段,多个所述第一段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童仲尧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