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英哲专利>正文

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46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双合金片系为具有二短边与二长边之四边形片体,其特征在于二短边分别界定为固定于开头之其中一插脚的固定边、以及结合有一活动接点之活动边,于固定边上设有一凹入之马鞍槽,并且固定边之宽度系窄于活动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为一种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系属于电器开关的零部件设计。为了预防电器负载过大而损坏,因此,一般于电器开关上会设有过载保护装置,其大抵利用双合金片作为活动接点之弹片,当电流(负载)过大时,双合金片即受热变形而使活动接点脱离固定接点形成断路,以避免电器损坏。而双合金片要有其跳脱特性,就必需在双合金片上做一种成型加工使其产生一个适当的束缚力,当电流过载时产生热量导致双合金变形,当变形量大于双合金片上的束缚力时即产生一个脚脱动作,而双合金片之形式及规格有数种,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因应不同电器之需求(例如不同电器之电流量以及负载极限不同),在加工成型时需要加以控制,譬如有一种双合金片的形式是直接在片体上冲制成凹弧状,当其使用于不同电器的需求时,必需仔细精算金属特性、凹弧度、深度而颇难控制,另一种是如图6所示,在双合金片(40)板体上冲制成位于两侧并且具有一自由端之侧片(41),以及位在板体中间并且具有一自由端的舌片(42),该舌片(42)自由端如图7所示固定有一活动接点(43),而侧片(41)之两自由端则相向位移,以较靠近的型态固定在开关的插脚(50)顶部,使两侧片(41)因为自由端相互靠近并且受到束缚,即使得板体中段呈凹弧形,当舌片(42)自由端向下压制而为导通状态时,双合金片(40)系呈中段向下凹入状,又当过载而使双合金片(40)发热并且变形时,即使得双合金片(40)呈中段向上拱起状,使舌片(42)及活动接点(43)跳脱而断路。然而,其仅由双合金片(40)之侧片(41)自由端往内位移固定于插脚上,所以双合金片束缚力是固定的,无法调整控制双合金片束缚力的大小,而不能完全符合不同电器需求,灵敏度不够而仍有使用安全之虞。由上述可知,常见的两种双合金片型态,均有不易制造成电器特性所需之规格,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为了改善上述缺失,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制造调整之安全开关之双合金弹片。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主要技术手段系将双合金片系为具有二短边与二长边之四边形片体,二短边分别界定为固定于开关之其中一插脚的固定边,以及结合有一活动接点之活动边,于固定边上设有一凹入之马鞍槽,并且固定边之宽度系窄于活动边。藉由上述技术手段,马鞍槽之深度会影响双合金片之灵敏度,故只要成型时改变马鞍槽之深度即可以符合不同电器特性之需求,不仅方便加工控制,更可以切合电器产品之安全需要。(一)图式部分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仰视外观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第二种实施型态与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第二种实施型态固定于插脚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第三种实施型态之俯视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第三种实施型态固定于插脚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6系习知双合金片成型时之俯视示意图。图7系习知双合金片固定于插脚之立体外观示意图。(二)图号部分(10)(10’)(10”)双合金片(11)(11’)(11”)固定边(12)(12’)(12”)活动边(13)连接边(14)(14’)(15’)(15”)马鞍槽(16)舌片(20)活动接点(40)双合金片(41)侧片(42)舌片(43)活动接点(50)插脚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之安全开关之双合金弹片结构,其主要将双合金片(10)设为具有二短边与二长边之四边形片体,将双合金片(10)之其中两短边分别界定为固定边(11)、活动边(12),另外两长边则界定为连接边(13),于活动边(12)上冲制成型一马鞍槽(14),以缩减固定边(11)之宽度,使双合金片(10)板体自然呈凹弧状,该马鞍槽(14)之槽底设有一穿孔(110),藉以固定于安全开关之其中一插脚上,另于活动边(12)该端铆固一活动接点(20),由于双合金片(10)呈凹弧状,当其受热时即往另一侧拱起而使活动接点(20)跳脱,此外,该马鞍槽(14)之深度将会影响双合金片(10)之灵敏度,当马鞍槽(14)越深时,其灵敏度越差,亦即受热变形所需温度越高(适合高安培的电器),反之,马鞍槽(14)越浅时,其灵敏度越高(适合低安培之电器),故其成型时可以因应不同电器特性所需,调整成型时之马鞍槽(14)深度即可。又如图2、图3所示系为本技术之另一种实施例,是在双合金片(10’)之固定边(11’)、活动边(12’)上分别成型不同深度之马鞍槽(15’)(14’)(设于固定边上的马鞍槽较深),双合金片(10’)受热变形之灵敏度是决定于两马鞍槽(15’)(14’)之深度差,当两马鞍槽(15’)(14’)之深度差越多时,灵敏度越差而适合高安培之电器,其亦是透过成型时设定马鞍槽(15’)(14’)之深度即可以因应所需电器。如图4、图5所示是本技术之第三种实施型态,其是于双合金片(10”)之固定边(11”)上设有马鞍槽(15”),并且将固定边(11”)之宽度设为窄于活动边(12”),而活动边(12”)中间设有一朝向固定边(11”)延伸之舌片(16”),于舌片(16”)自由端上固定活动接点(20),此实施例是将马鞍槽(15”)设于双合金片(10”)之固定边(11”)上,藉以定位于安全开关之插脚上。此外,基于上述中间设有舌片的实施例,本技术亦可以在两端均设有马鞍槽,并且使两马鞍槽之深度不一。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双合金片系为具有二短边与二长边之四边形片体,其特征在于二短边分别界定为固定于开头之其中一插脚的固定边、以及结合有一活动接点之活动边,于固定边上设有一凹入之马鞍槽,并且固定边之宽度系窄于活动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动边中间设有一朝向固定边延伸之舌片,所述之活动接点即结合于舌片之自由端。专利摘要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安全开关之双合金片结构,主要将双合金片设为具有二短边与二长边之四边形片体,将双合金片之其中两短边分别界定为固定于安全开关其中一插脚之固定边、结合有活动接点之活动边,另外两长边则界定为连接边,于固定边上冲制成型马鞍槽,并且使得双合金片板体自然呈凹弧状,当其受热时即往另一侧拱起而使活动接点跳脱开关之固定接点,而不同的马鞍槽深度会影响双合金片之灵敏度,藉此在成型时调整改变马鞍槽深度,即可以制造出切合电器产品特性所需之双合金片。文档编号H01H71/00GK2660678SQ20032011894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黄英哲 申请人:黄英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哲
申请(专利权)人:黄英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