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器及折叠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45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器及折叠车辆,折叠器包括折叠座,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把手组件,包括有把手杆,把手杆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枢接连接;套筒,滑动套设于把手杆;把手杆扶正时,套筒朝折叠座滑动,套筒的两端分别套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在把手组件上套设有可轴向运动的套筒,使用时将把手组件立起,套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径向外侧,使得第二连接部无法在第一连接部上转动,从而实现预固定,避免把手组件倾倒而造成的砸伤消费者或者把手组件砸坏的问题,使用更加的安全;折叠时,滑动套筒将其脱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径向外侧,即可实现对把手组件的折叠收纳。折叠收纳。折叠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器及折叠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折叠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折叠器及折叠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滑板车、平衡车或者单车等,为了方便携带,减少其空间占用,在把手组件的下部设置折叠连接结构,使把手组件可以相对于车架组件和前叉组件折叠。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将把手组件立起后,需手动锁紧折叠连接结构或手动压紧折叠连接结构,操作繁琐,且在锁紧折叠连接结构的过程中,如没人扶着把手组件,把手组件会倾倒,从而可能会砸伤消费者或者把手组件可能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器,旨在解决在折叠器的使用过程中,如何使把手组件和套筒快速固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器,包括:
[0006]折叠座,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形成插腔;
[0007]把手组件,包括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枢接连接;以及
[0008]套筒,滑动套设于所述把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座(10),一端具有第一连接部(11);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形成插腔(101);把手组件(20),包括有把手杆(21),所述把手杆(21)的一端具有第二连接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枢接连接;以及套筒(30),滑动套设于所述把手杆(21);所述把手杆(21)相对所述折叠座(10)转动至所述把手杆(21)的轴向与所述折叠座(10)的轴向共线设置时,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伸入所述插腔(101)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连接,且所述套筒(30)朝所述折叠座(10)滑动,且所述套筒(30)的两端分别套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以限制所述把手杆(21)相对所述折叠座(10)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间隔设有两第一枢接部(12),两所述第一枢接部(12)之间形成安装腔(102),且两所述第一枢接部(12)均贯穿形成第一枢接孔(103);所述第二连接部(211)上设有一第二枢接部(212),且所述第二枢接部(212)上贯穿形成第二枢接孔(201),所述第二枢接部(212)伸入所述安装腔(102)中,且所述第二枢接孔(201)与所述第一枢接孔(103)相正对;所述第二枢接孔(201)与所述第一枢接孔(103)之间穿设有枢接轴(40),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211)枢接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部(21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1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于所述折叠座(10)的一端径向缩小而成,并形成台阶(13),把手组件(20)扶正状态下,所述套筒(30)朝所述折叠座(10)滑动,且套筒(30)的一端抵于所述台阶(13)上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优飞林武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