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645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漏斗,上料漏斗的表面设置有上盖,上料漏斗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槽,油槽中设置有润滑油,油槽的表面设置有腔体,油槽的表面有电磁阀,腔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中设置有海绵,油槽的下端设置有导流片,上料漏斗的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缺口,所述上料漏斗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口径;通过给上料漏斗内壁设置有润滑油,可避免在对块状需要称重的物品放置时减少对上料漏斗的摩擦和磨损,且润滑结构还可帮助称重物品快速的滚落至承接位置,同时对于上料漏斗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接油瓶,接油瓶的设置避免润滑油滴落至地面,减少了打扫的麻烦从而也实现了润滑油的循环利用。滑油的循环利用。滑油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检测装置
,具体为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称重系统,又称无人值守称重系统,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检测流水作业线上,它可实现对批次生产的多个工件重量进行自动测量和记录,对于不符合重量技术指标的工件进行自动识别和筛查。现有技术中对于自动化称重系统比较完善,但是设备的称重盘对不同规则的钢铁工件放置有一定限制,同时对于钢铁工件进行放置时,钢铁工件不能快速的进入载物板,影响称重工作的进行,同时在钢铁工件在上料漏斗进行放置时滑落比较缓慢,缓慢滑落还对上料漏斗的表面进行摩擦,会对钢铁工件的表面进行磨损,降低钢铁工件的质量,为此,本技术提出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漏斗,所述上料漏斗的表面设置有上盖,所述上料漏斗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中设置有润滑油,所述油槽的表面设置有腔体,所述油槽的表面有电磁阀,所述腔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海绵,所述油槽的下端设置有导流片,所述上料漏斗的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缺口,所述上料漏斗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口径,所述螺纹口径的表面螺接设置有接油瓶,所述接油瓶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夹持设置有吸油海绵,所述上料漏斗的一侧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滑板的表面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上端表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下方设置有电吸盘,所述电吸盘的下端设置有称重处,所述称重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下端均设置有移动平台。
[0005]优选的,所述上盖铰接设置在上料漏斗的一侧,所述油槽环绕设置在上料漏斗的内表面位置,且油槽为方形结构,油槽分为两个部分,左侧油槽为空腔,右侧油槽中设置有润滑油。
[0006]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延伸进腔体中设置,所述凹槽为长方形槽口,导流片为圆弧形结构,且导流片的一侧贴合上料漏斗的内壁表面设置,所述活动缺口为圆孔。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为三角形块状结构,且限位块表面设置有凹槽,吸油海绵设置在凹槽中,所述滑板设置有两组,且滑板为长方形板状结构,伺服电机设置在滑板的端口表面位置,所述移动架为“L”形结构,且气缸贯穿移动架的表面设置,电吸盘为圆盘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称重处为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为方形槽,且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形状相同,所述移动平台为方形板状结构,且移动平台设置有多组,移动平台设置在称重处、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下表面。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技术提出的通过给上料漏斗内壁设置有润滑油,可避免在对块状需要称重的物品放置时减少对上料漏斗的摩擦和磨损,且润滑结构还可帮助称重物品快速的滚落至承接位置,同时对于上料漏斗的下表面还设置有接油瓶,接油瓶的设置避免润滑油滴落至地面,减少了打扫的麻烦从而也实现了润滑油的循环利用,同时本装置适用于各种规则,不规则的中小型钢铁工件的称重,结构简单,减少人工浪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上料漏斗1、上盖2、油槽221、润滑油220、腔体3、电磁阀4、凹槽5、海绵6、导流片7、活动缺口8、螺纹口径9、接油瓶10、限位块11、吸油海绵12、滑板13、伺服电机14、移动架15、气缸16、电吸盘17、称重处18、第一放置槽19、第二放置槽20、移动平台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漏斗1,上料漏斗1的表面设置有上盖2,上盖2的设置,可以在不需要对钢铁工件进行称重时将上盖2盖上即可,避免灰尘进入上料漏斗1中,上盖2铰接设置在上料漏斗1的一侧,上料漏斗1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槽221,油槽221环绕设置在上料漏斗1的内表面位置,且油槽221为方形结构,油槽221分为两个部分,左侧油槽221为空腔,右侧油槽221中设置有润滑油220,润滑油的设置在放置工件时对上料漏斗1的表面进形保护的作用,并且还能更好的更快速的将工件滑落,起到对工件的润滑作用。
[0018]油槽221中设置有润滑油220,油槽221的表面设置有腔体3,油槽221的表面有电磁阀4,电磁阀4延伸进腔体3中设置,腔体3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5,凹槽5为长方形槽口,凹槽5中设置有海绵6,海绵6可对润滑油220进行吸收,避免润滑油220直接直接滴落至上料漏斗1的内表面,海绵6对润滑油220起到缓冲作用,油槽2得下端设置有导流片7,导流片7的安装更好的将润滑油220更好的进入上料漏斗1的内表面起到全面润滑的效果,导流片7为圆弧形结构,且导流片7的一侧贴合上料漏斗1的内壁表面设置,上料漏斗1的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缺口8,活动缺口8为圆孔,上料漏斗1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口径9,螺纹口径9的表面螺接设置有接油瓶10,接油瓶对,接油瓶10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为三角形块状结构,限位块11的表面夹持设置有吸油海绵12,且限位块11表面设置有凹槽,吸油海绵12设置在凹槽中。
[0019]上料漏斗1的一侧设置有滑板13,滑板13设置有两组,且滑板13为长方形板状结
构,伺服电机14设置在滑板13的端口表面位置,滑板13的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4,滑板13的表面滑动设置有移动架15,移动架15为“L”形结构,移动架15的上端表面设置有气缸16,气缸16贯穿移动架15的表面设置,气缸16的下方设置有电吸盘17,电吸盘17为圆盘结构,电吸盘17的下端设置有称重处18,称重处18为方形板状结构,称重处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槽19,第一放置槽19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20,第一放置槽19和第二放置槽20的下端均设置有移动平台21,第一放置槽19和第二放置槽20为方形槽,且第一放置槽19和第二放置槽20形状相同,移动平台21为方形板状结构,且移动平台21设置有多组,移动平台21社会在称重处18、第一放置槽19和第二放置槽20的下表面。
[0020]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上盖2打开,然后将润滑油220倒入进油槽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连续称重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上料漏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漏斗(1)的表面设置有上盖(2),所述上料漏斗(1)的内表面设置有油槽(221),所述油槽(221)中设置有润滑油(220),所述油槽(221)的表面设置有腔体(3),所述油槽(221)的表面有电磁阀(4),所述腔体(3)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中设置有海绵(6),所述油槽(221)得下端设置有导流片(7),所述上料漏斗(1)的下表面开设有活动缺口(8),所述上料漏斗(1)的下表面设置有螺纹口径(9),所述螺纹口径(9)的表面螺接设置有接油瓶(10),未被吸收的润滑油(220)沿导流片(7)流淌至上料漏斗(1)内表面,且润滑油(220)一直沿上料漏斗(1)的内壁逐渐进入活动缺口(8)中,滴落至活动缺口(8)中的润滑油被接油瓶(10)收集,待接油瓶(10)盛放满后,手动拧动转动接油瓶(10),将接油瓶(10)和螺纹口径(9)相分离,在转动接油瓶(10)时,吸油海绵(12)对螺纹口径(9)下端的润滑油(220)进行擦拭,避免润滑油(220)滴落,所述接油瓶(10)的内表面设置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表面夹持设置有吸油海绵(12),所述上料漏斗(1)的一侧设置有滑板(13),所述滑板(13)的表面设置有伺服电机(14),所述滑板(13)的表面滑动设置有移动架(15),所述移动架(15)的上端表面设置有气缸(16),所述气缸(16)的下方设置有电吸盘(17),所述电吸盘(17)的下端设置有称重处(18),所述称重处(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槽(19),所述第一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刚胡人杰龚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银河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