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26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护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包括轮椅框架以及设置于轮椅框架上的座椅后靠背板、座椅扶手板、座椅前挡板、行走轮以及底座板;轮椅部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靠背电机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的第一驱动电机;座椅前挡板与底座板铰接,其下表面与第一电动推杆转动连接;座椅后靠背板与底座板铰接,座椅后靠背板背面下端两侧通过一对支撑杆连接有一对调角器,一对调角器之间固定连接扭力杆,扭力杆与靠背电机连接;靠背电机驱动扭力杆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适用于体力不足或下半身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


[0001]本技术涉及医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保障和提高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有效增强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的行动能力,不仅使得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方便,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精神状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能为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提供方便的组合式轮椅应运而生。
[0003]中国专利CN201356724Y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轮椅床,它是在轮椅床的三面包围有门字形的整体床框,窗框的高度与轮椅平放时的高度相等,该技术使轮椅床面加长加宽,避免因病人翻身而掉床现象;轮椅床与床框脱离后,将轮椅床折叠成舒适的轮椅可外出病房,病人不需要从轮椅和病床之间来回换位,为护理带来方便,但轮椅靠背的形成仍需依靠护理者体力协助才能完成轮椅和病床的分离,被护理人不能自主完成。
[0004]中国专利CN204618652U公开了一种床

轮椅组合式护理床,床体居中部分向床尾的一侧设有可从床上分离出的坐躺变换轮椅,床体靠近床头的一端设有倒U形的床背板,所述轮椅的靠背卡在床背板的U形框内,床背板上对应于轮椅靠背的位置设有可将轮椅靠背托起的托片,床背板背面与能够抬升床背板角度的抬升机构连接。该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手动摇杆或电动推杆将动力传递给床背板,床背板通过托片将动力传递给轮椅靠背,轮椅靠背仅依靠床实现其升降作用,既方便又简单;但护理床与轮椅的分离过程仍需要护理人员协助完成。
[0005]中国专利CN205947949U公开了一种小腿位床板床垫可上折内移的电动床椅转换护理床,该床床架的小腿位床板床垫处有一缺口 (左右侧均可,小腿位床板床垫是由纵向分割的二或三床板床垫组成,各块床板床垫间有关节相连,小腿位床板床垫由点推杆向上一侧内移,在小腿位显露缺口,为病人坐起下腿及下床活动腾出空间,这时,臀位床板床垫变成椅面,背位床板床垫升起形成了椅子的靠背,病床转换为座椅后,能使病人舒适地(后有靠背,脚能着地)坐在椅面上,方便了病人下地站立及行走,结构简单高效,为病人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只需通过操控器就能完成床椅转换功能,达到能自我护理的目的;但对体力不足或下半身行动不便的人士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操作简便,适用于体力不足或下半身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认可度和生活满意度,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7]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包括轮椅部,所述轮椅部包括轮椅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椅框架上的所述座椅后靠背板、座椅扶手板、座椅前挡板、行
走轮以及底座板;所述轮椅部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靠背电机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的第一驱动电机;
[0008]所述座椅前挡板与所述底座板铰接,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转动连接;
[0009]所述座椅后靠背板与所述底座板铰接,所述座椅后靠背板背面下端两侧通过一对支撑杆连接有一对调角器,一对所述调角器之间固定连接扭力杆,所述扭力杆与所述靠背电机连接;所述靠背电机驱动所述扭力杆旋转。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座椅扶手板与所述底座板铰接,所述座椅扶手板通过连杆组件与连杆器连接,所述连杆器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为“Z”字形,其一端与一侧的所述座椅扶手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为“一”字形,其一端与另一侧的所述座椅扶手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器转动实现座椅扶手板相对于所述底座板旋转。
[00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底座板靠近座椅后靠背板的一侧边转动连接于所述轮椅框架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轮椅框架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板前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轮椅部还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椅框架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上还设有集便机构,所述集便机构包括便盆架、便盆、便架以及便垫,所述便盆架固定于所述底座板下表面一侧,所述便盆架上设有便盆;所述底座板中间位置设置为中空结构,其下表面一侧转动连接有便架,所述便架另一侧通过卡扣固定于所述底座板下表面,所述便架上还放置有便垫。
[0015]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将轮椅座椅后靠背板、座椅扶手板均通过电机控制其调节角度,而且可以通过连杆组件保证左右两侧的座椅扶手板同时调节,便于体力不足或下半身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0017]2、本技术轮椅部可以和其他的护理床进行对接,当轮椅部与护理床分离时,可以由第二电动推杆伸出,将轮椅的底座板顶出一定的角度,使轮椅处于倾斜角度,方便护理人员将轮椅部从医疗护理床椅中移出。
[0018]3、本技术还在轮椅上设置集便机构,并且将底座板中间位置设置为中空结构,便于病患躺着或者坐着时使用集便机构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轮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轮椅部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局部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轮椅部座椅后靠背板、座椅扶手板旋转控制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集便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0024]其中,2

轮椅部,201

座椅后靠背板,202

座椅扶手板,203

座椅前挡板,204

第一电动推杆,205

第二电动推杆,206

调角器,207

靠背电机,208

连杆器,209

扭力杆,210

轮椅框架,211

行走轮,212

底座板,213

脚踏板,214

便盆架,215

便盆,216

便架,217

便垫,218

第一连杆,219

第二连杆,220

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请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本实施例的的轮椅部2包括座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包括轮椅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部(2)包括轮椅框架(210)以及设置于所述轮椅框架(210)上的座椅后靠背板(201)、座椅扶手板(202)、座椅前挡板(203)、行走轮(211)以及底座板(212);所述轮椅部(2)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204)、靠背电机(207)以及用于驱动行走轮(211)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座椅前挡板(203)与所述底座板(212)铰接,其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04)转动连接;所述座椅后靠背板(201)与所述底座板(212)铰接,所述座椅后靠背板(201)背面下端两侧通过一对支撑杆(220)连接有一对调角器(206),一对所述调角器之间固定连接扭力杆(209),所述扭力杆(209)与所述靠背电机(207)连接;所述靠背电机(207)驱动所述扭力杆(209)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座椅扶手板(202)与所述底座板(212)铰接,所述座椅扶手板(202)通过连杆组件与连杆器(208)连接,所述连杆器(208)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医疗护理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18)与第二连杆(219),所述第一连杆为“Z”字形,其一端与一侧的所述座椅扶手板(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威蒋澄灿王占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思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