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603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包括底座,该底座上对称设有模拟组件与缓冲垫,所述模拟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端的轨道,对称设置的所述轨道上端滑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轨道的一端设有乘客箱,所述滑板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升降组件与乘客箱相连,所述滑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乘客箱相连,所述支撑板与铰链相邻两侧对称设有推动组件,乘客带上VR进入乘客箱在中,通过推动组件推动滑板,使滑板在轨道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升降组件上的第一气缸将乘客箱迅速弹起,并将乘客摔落到缓冲垫上,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模拟现实更加真实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的作用。真实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的作用。真实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虚拟现实的
,具体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市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是在轨道的铺设过程在中为了确保列车在无缝线路轨道上运行平稳舒适,就必须要确保焊接接头的平顺,不然的话就会造成行驶列车脱轨侧翻,对此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为了让施工人员能够更加真切直观的感受就需要使用VR技术,但是现在市面上的VR体验仪只能够自己主动的去感受,因此有必要一种被动教育施工工人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包括底座,该底座上对称设有模拟组件与缓冲垫,所述模拟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上端的轨道,对称设置的所述轨道上端滑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轨道的一端设有乘客箱,所述滑板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升降组件与乘客箱相连,所述滑板远离支撑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乘客箱相连,所述支撑板与铰链相邻两侧对称设有推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两端对称通过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杆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固定块与乘客箱相连,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气缸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输出轴与推板相连。
[0006]进一步的,所述滑板靠近轨道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轨道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的外径与凹槽的内径相同,所述凸块与凹槽均为T型结构。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铰链可使乘客箱朝着远离滑板的方向进行翻转,其翻转角度在0
°‑
90
°
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朝着靠近乘客箱的角度倾斜安装在支撑板上,且倾斜角度为45
°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上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轴承与固定块相连。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该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乘客带上VR进入乘客箱在中,通过推动组件推动滑板,使滑板在轨道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升降组件上的第一气缸将乘客箱迅速弹起,使乘客箱通过铰链朝着远离滑板的方向翻转,并将乘客摔落到缓冲垫
上,从而进一步的实现让施工工人被动的体验VR教育,使虚拟现实更加真实让施工人员不仅有精神上的冲击还有身体上的冲击,增大了教育的作用性,让体验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体验者在地铁轨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001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模拟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推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模拟组件;21、轨道;21a、凹槽;22、滑板;22a、凸块;23、铰链;24、乘客箱;25、支撑板;26、升降组件;261、第一气缸;262、第一支撑杆;263、连接杆;264、第二支撑杆;265、固定块;2651、轴承;27、推动组件;271、第二气缸;272、推板;28、限位板;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21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包括底座1,该底座1上对称设有模拟组件2与缓冲垫3,所述模拟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轨道21,对称设置的所述轨道21上端滑动设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远离轨道21的一端设有乘客箱24,所述滑板22一侧设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通过升降组件26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滑板22远离支撑板25的一侧通过铰链23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推板272与铰链23相邻两侧对称设有推动组件27,所述升降组件26包括第一气缸261,所述第一气缸261远离支撑板25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杆262,所述第一支撑杆262两端对称通过连接杆263与第二支撑杆264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264通过固定块265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推动组件27包括第二气缸271,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气缸271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输出轴与推板272相连。
[0023]请着重参照附图2,所述滑板22靠近轨道21的一端设有凸块22a,所述轨道21上设有凹槽21a,所述凸块22a的外径与凹槽21a的内径相同,且所述凸块22a与凹槽21a均为T型
结构,所述凹槽21a两侧对称设有限位板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轨道21与滑板22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乘客箱24可在轨道21上滑动的作用,通过限位板28可起到限制滑板22活动范围的作用。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2

3,所述铰链23可使乘客箱24朝着远离滑板22的方向进行翻转,其翻转角度在0
°‑
90
°
之间,所述第一气缸261朝着靠近乘客箱24的角度倾斜安装在支撑板25上,且倾斜角度为45
°
,所述固定块265上设有轴承2651,所述第二支撑杆264通过轴承2651与固定块265相连;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铰链23与乘客箱24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进一步的实现乘客箱24可通过铰链23朝着远离滑板22的方向尽心最多90
°
的翻转。
[0025]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6]使用时,乘客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21)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包括底座(1),该底座(1)上对称设有模拟组件(2)与缓冲垫(3),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组件(2)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1)上端的轨道(21),对称设置的所述轨道(21)上端滑动设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远离轨道(21)的一端设有乘客箱(24),所述滑板(22)一侧设有支撑板(25),所述支撑板(25)通过升降组件(26)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滑板(22)远离支撑板(25)的一侧通过铰链(23)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支撑板(25)与铰链(23)相邻两侧对称设有推动组件(27),所述升降组件(26)包括第一气缸(261),所述第一气缸(261)远离支撑板(25)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杆(262),所述第一支撑杆(262)两端对称通过连接杆(263)与第二支撑杆(264)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264)通过固定块(265)与乘客箱(24)相连,所述推动组件(27)包括第二气缸(271),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气缸(271)相互靠近的一端通过输出轴与推板(27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地铁轨道(21)施工风险教育体验仪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王宁波左世鑫唐建赛潘春红马琦王少华李铁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