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93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原料混合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其可以通过增设粉碎层将结块的原料进行粉碎,提高各原料接触的充分度,即提高了混合效果;包括电机组件、本体、入料漏斗、四组支腿、转轴和搅拌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端中心区域连通设置有转孔,所述转轴的顶端转动穿过所述转孔并且与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顶端与转轴的底端连接,所述入料漏斗位于本体的顶端左侧区域;还包括多组粉碎刀片、两组固定板、两组开合板、两组调节块、两组弹簧、料斗、两组拉绳和两组限位块,所述多组粉碎刀片均与转轴的中上部区域固定连接。的中上部区域固定连接。的中上部区域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原料混合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化纤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因而化纤材料的合成需要用到多种原料,而多种原料的混合便成为了化纤材料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是一种用于混合多种化纤材料原料使它们充分接触的装置,其在原料混合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包括电机组件、本体、入料漏斗、四组支腿、转轴和搅拌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端中心区域连通设置有转孔,所述转轴的顶端所述转孔并且与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顶端与转轴的底端连接,所述入料漏斗位于本体的顶端左侧区域;现有的使用时首先将原料混合装置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将需要混合的原料从入料漏斗倒入到混合腔内,这时打开电机组件的开关,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底端连接的搅拌叶随着转轴同向旋转,对混合腔内的原料进行混合作业,待原料充分混合后,由出料机构排出即可;现有的使用中发现,合成化纤的原料如果长时间堆放会出现结块的现象,而结块的原料进入到混合腔内会使各种原料的接触不够充分,对原料混合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增设粉碎层将结块的原料进行粉碎,提高各原料接触的充分度,即提高混合效果,从而增强实用性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
[0004]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电机组件、本体、入料漏斗、四组支腿、转轴和搅拌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端中心区域连通设置有转孔,所述转轴的顶端转动穿过所述转孔并且与电机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顶端与转轴的底端连接,所述入料漏斗位于本体的顶端左侧区域;还包括多组粉碎刀片、两组固定板、两组开合板、两组调节块、两组弹簧、料斗、两组拉绳和两组限位块,所述多组粉碎刀片均与转轴的中上部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板的外端分别与混合腔的两端中间区域连接,所述两组开合板的外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的内端铰接,两组开合板的内端紧贴,两组开合板的内端中心区域均连通设置有半圆孔,所述转轴与两组所述半圆孔转动紧贴,两组开合板的顶端内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两组弹簧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安装板的外端焊接,两组限位弹簧的外端分别与两组调节块的内端焊接,混合腔的两端上部区域均设置有料斗固定块,所述料斗顶端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料斗固定块固定连接,料斗的底端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与两组开合板的顶端紧贴,混合腔的中下
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滑动环,所述两组拉绳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开合板的底端内侧连接,两组拉绳的外端分别从混合腔的两端滑动穿过滑动环并且伸出至本体的两端与所述两组限位块的内端连接,两组限位块的内端分别与本体的两端紧贴
[0005]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两组带动板和两组调节螺纹杆,所述两组带动板的内端分别与本体的两端上部区域固定连接,两组带动板的顶端中间区域均连通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两组调节螺纹杆的底端分别从两组带动板的顶端螺装穿过两组所述螺纹孔并且伸出至两组带动板的正下方,所述混合腔的两端中上部区域均连通设置有调节槽,所述两组调节块的外端分别从混合腔的两端穿过两组所述调节槽并且伸出到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组调节螺纹杆的底端轴承连接。
[0006]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两组调节旋钮,所述两组调节旋钮的底端分别与两组调节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7]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两组拉环,所述两组拉环的内端分别与两组限位块的外端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两组震动器,所述两组震动器的底端均与本体的顶端左侧区域固定连接,两组震动器的内端分别与入料漏斗的两端底部区域紧贴。
[0009]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透明观察板,所述混合腔的顶端右侧区域连通设置有观察孔,所述透明观察板的外侧壁与观察孔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0010]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操作杆、刷板和操作把手,混合腔的右端顶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杆的左端与所述刷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操作杆的右端从混合腔的右端滑动穿过操作孔并且伸出至本体的右侧与所述操作把手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刷板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刷毛,所述多组刷毛的顶端与透明观察板的底端紧贴。
[0011]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还包括四组稳定板和四组防滑垫,所述四组稳定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四组支腿的底端和所述四组防滑垫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将需要混合的原料由入料漏斗送入到混合腔内,原料首先会落到两组开合板的合围之内,在两组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两组开合板始终保持闭合状态,这时打开电机组件的开关,电机组件的输出端会带动与转轴固定连接的多组粉碎刀片旋转,多组粉碎刀片会对结块的原料进行粉碎作业,待到原料粉碎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从本体的两侧分别拉动两组拉绳,而两组拉绳的内端与两组开合板底端内侧固定连接,两组开合板在底部受力的情况下会逐渐的向下打开,粉碎后的原料便会从开合板内全部流入到混合腔的底部进行混合作业,这时工作人员分别松开两组拉绳,两组开合板便会在两组弹簧的拉力下复位,因而通过增设粉碎层将结块的原料进行粉碎,提高各原料接触的充分度,即提高混合效果,从而增强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转轴和两组开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多组粉碎刀片和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电机组件;2、本体;3、入料漏斗;4、四组支腿;5、转轴;6、搅拌叶;7、多组粉碎刀片;8、两组固定板;9、两组开合板;10、安装板;11、两组调节块;12、两组弹簧;13、料斗;14、两组拉绳;15、两组限位块;16、调节槽;17、两组带动板; 18、两组调节螺纹杆;29、两组调节旋钮;20、两组拉环;21、两组震动器;22、透明观察板;23、操作杆;24、刷板;25、操作把手; 26、四组稳定板;27、四组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电机组件1、本体2、入料漏斗3、四组支腿4、转轴 5和搅拌叶6,所述本体2内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端中心区域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包括电机组件(1)、本体(2)、入料漏斗(3)、四组支腿(4)、转轴(5)和搅拌叶(6),所述本体(2)内设置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顶端中心区域连通设置有转孔,所述转轴(5)的顶端转动穿过所述转孔并且与电机组件(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6)的顶端与转轴(5)的底端连接,所述入料漏斗(3)位于本体(2)的顶端左侧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粉碎刀片(7)、两组固定板(8)、两组开合板(9)、两组调节块(11)、两组弹簧(12)、料斗(13)、两组拉绳(14)和两组限位块(15),所述多组粉碎刀片(7)均与转轴(5)的中上部区域固定连接,所述两组固定板(8)的外端分别与混合腔的两端中间区域连接,所述两组开合板(9)的外端分别与两组固定板(8)的内端铰接,两组开合板(9)的内端紧贴,两组开合板(9)的内端中心区域均连通设置有半圆孔,所述转轴(5)与两组所述半圆孔转动紧贴,两组开合板(9)的顶端内侧均设置有安装板(10),所述两组弹簧(12)的内端分别与两组所述安装板(10)的外端焊接,两组限位弹簧(12)的外端分别与两组调节块(11)的内端焊接,混合腔的两端上部区域均设置有料斗固定块,所述料斗(13)顶端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料斗固定块固定连接,料斗(13)的底端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与两组开合板(9)的顶端紧贴,混合腔的中下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滑动环,所述两组拉绳(14)的内端分别与两组开合板(9)的底端内侧连接,两组拉绳(14)的外端分别从混合腔的两端滑动穿过滑动环并且伸出至本体(2)的两端与所述两组限位块(15)的内端连接,两组限位块(15)的内端分别与本体(2)的两端紧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耐磨型化纤材料研发用原料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带动板(17)和两组调节螺纹杆(18),所述两组带动板(17)的内端分别与本体(2)的两端上部区域固定连接,两组带动板(17)的顶端中间区域均连通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两组调节螺纹杆(18)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亚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义达新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