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581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属于排气处理领域。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筒、导流片、加热管、控制器及温度传感器;多片导流片分别为向内凹的曲面,曲面的一条边呈斜线均匀固定于外筒内壁上;加热管设置于外筒后部,通过法兰将带有缺口的圆环形加热管安装于接线盒上,环形与外筒同轴,接线盒内有连接加热管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电压受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固定在外筒外壁上,连接接线盒和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垂直贯穿安装于外筒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颗粒过滤器在低负荷、低功率状态时也能发生碳颗粒催化氧化反应,且均布的排气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降低了碳烟堵塞程度,节约了燃油,延长了颗粒捕集器的保养周期。器的保养周期。器的保养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排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治理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已经危害人们的健康。对于燃料发动机,特别是以柴油为原料的发动机排气排放的污染物,在未处理之前,对大气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为了治理发动机排气排放的污染物,排气排放需符合排气排放相关标准。对于发动机排气排放治理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颗粒物PM、PN的排放限制。
[0003]目前,一般通过在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中加装颗粒过滤器,实现对排气颗粒物的控制。排气后处理系统,包括前端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后端颗粒过滤器DPF。在前端的氧化催化转化器DOC,通过氧化催化反应去除排气中的HC和CO,同时将NO氧化成NO2;在后端的颗粒过滤器DPF中,排气中的碳颗粒和NO2生成NO和无害的CO2,DPF上的活性贵金属涂层将再生反应中生成的NO继续氧化成NO2,新生成的 NO2又和碳颗粒反应,生成NO和无害的CO2。如此循环反复,实现连续被动再生,同时去除排气中的颗粒物PM。
[0004]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后处理系统中,在颗粒过滤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PM起燃温度为570℃,在有催化剂的情况下颗粒物PM在200~ 300℃时与排气中的二氧化氮NO2与颗粒物(C)反应生成CO2,发动机在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排气自带温度可达到催化氧化反应温度。但是柴油发动机在低负荷运转时,排气温度低于200℃,发动机排气自带温度无法满足CDPF中反应温度要求,碳颗粒无法参与燃烧反应,则沉积在DPF中,使DPF载体通道不畅,使排气背压增高,造成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通过在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颗粒捕集器DPF间设置螺旋状导气道,使排出的排气经加热管加热后进入DPF,保证碳颗粒在CDPF中的再生反应,从而避免碳沉积的发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捕集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筒1、导流片2、加热管3、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及接线盒6;其中,导流片2、加热管3均设置在外筒1内部;
[0008]所述导流片2,至少为三片,分别为向内凹的曲面,曲面的一条边呈斜线固定于所述外筒1内壁上,且导流片2在外筒1内壁上均匀分布;
[0009]所述加热管3设置于外筒1后部,加热管3本体为带有安装法兰的环形加热管,与外筒同轴,通过法兰固定于外筒内壁上接线盒6底板上,接线盒内有连接加热管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电压受温度传感器5反馈信号的控制器4驱动,电源由电瓶提供的DC12V或DC24V,电
瓶电能由发动机带动直流发电机充电;控制器4固定在外筒外壁安装支架上,由电缆连接加热管3、温度传感器5和电瓶;传感器垂直贯穿安装于外筒上。
[0010]所述控制器4和接线盒6固定在外筒1外壁上,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接线盒6和温度传感器5相连;所述接线盒6与加热管3电连接;
[0011]所述温度传感器5贯穿安装于所述外筒1内壁上。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导流片为九片,均匀分布于外筒内壁,导流片斜向设置形成气体的螺旋式前进通道,使通过导流片的气体螺旋式前进且均匀化分布。
[0013]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使柴油发动机在低负荷、低功率工作状态时,采用加热装置的螺旋状导流气道将排气均布,并尽可能降低排气热量损失,再经加热管加热,经由排气将热量传递给DPF反应器提高温度,为DPF在低负荷、低功率工作状态时也能发生碳颗粒氧化反应,且均布的排气有效提高了反应效率,实现被动再生,使颗粒物尽早反应燃烧,以减少颗粒物在载体过滤通道聚集,以提高发动机所带动的机械工作效率,减少主动再生次数和拆卸清扫碳烟次数,以提高整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降低了碳烟堵塞程度,节约燃油,减少被动再生时间,延长了颗粒捕集器的保养周期。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6]图1本技术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结构立体图;
[0017]图2本技术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结构主视图;
[0018]图3本技术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结构侧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外筒;2

导流片;3

加热管;4

控制器;5

温度传感器;6

接线盒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筒1、导流片2、加热管3、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及接线盒6;其中,导流片2、加热管3均设置在外筒1内部;所述导流片2,至少为三片,分别为向内凹的曲面,曲面的一条边呈斜线固定于所述外筒 1内壁上,且导流片2在外筒1内壁上均匀分布。加热管3为带有安装法兰的圆环形加热管,所述圆环与外筒1同轴;通过法兰固定于接线盒6的底板上,且与接线盒6内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 和接线
盒6固定在外筒1外壁上,所述控制器同时与接线盒6和温度传感器5相连,同时连接有外接电源;所述接线盒6与加热管3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5垂直贯穿安装于所述外筒1内壁上。
[0024]如图1所示,所述加热管3本体为带有安装法兰的环形加热管,与外筒同轴,通过法兰固定于外筒内壁上接线盒6底板上,接线盒内有连接加热管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电压受温度传感器5反馈信号的控制器4驱动,电源由电瓶提供的DC12V或DC24V,电瓶电能由发动机带动直流发电机充电;控制器4固定在外筒外壁安装支架上,由电缆连接加热管3、温度传感器5和电瓶;传感器垂直贯穿安装于外筒上。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导流片为九片,均匀分布于外筒内壁,由于导流片斜向设置,使通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颗粒过滤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外筒(1)、导流片(2)、加热管(3)、控制器(4)、温度传感器(5)及接线盒(6);其中,导流片(2)、加热管(3)均设置在外筒(1)内部;所述导流片(2),至少为三片,分别为向内凹的曲面,曲面的一条边呈斜线固定于所述外筒(1)内壁上,且导流片(2)在外筒(1)内壁上均匀分布;所述加热管(3)设置于外筒(1)后部,加热管(3)为带有安装法兰的圆环形加热管,所述圆环与外筒(1)同轴;通过法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继龙李会利
申请(专利权)人:三河市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