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流接触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技术背景传统交流接触器工作时,吸合与分断过程中都要产生电弧,并且接触器吸合后要靠 线圈一直通电保持接触器吸合状态,存在着线圈耗电大、通电运行时有交流噪音、通断 电路时主触头上有强烈的电弧等缺点,这样既造成了大量的电能浪费、污染了周围环境, 又大大降低了接触器的电寿命。多年以来,电器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改进接触器各种性能的工作,比如节能方面, 有的采用交流吸合,直流保持;有的采用高压直流吸合,低压直流保持等,虽然具有节 能功能,但线圈仍然在通电,只不过是电压低的直流而已,线圈仍然有电流,所以还不 能完全达到节能目标。另外,在接触器通断电路产生电弧时,许多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熄灭电弧的方法,如 增加磁场吹弧、采用金属栅片灭弧室等。图1所示为现有交流接触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它包括灭弧罩、灭弧栅片、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导电杆、衔铁、 铁芯、线圈、外壳及底座。上述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电弧,只是限制和有助于熄灭电弧。目前市场上 可见的无触点丌关,虽然属于无弧产品,但价格昂贵,且由于没有机械触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无弧交流接触器,包括上端盖、动触头、静触头、主触头端子、活动支架、导电杆、衔铁、铁芯、线圈、外壳及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控硅及控制部分、永磁铁,铁芯成凹型,铁芯底部开有方形槽,放置永磁铁,可控硅及控制部分安装于上端盖中;可控硅及控制部分中控制部分由控制单元、切换元件、储能元件和IGBT元件组成,控制单元分别与可控硅部分、切换元件、储能元件和IGBT元件相连;IGBT元件一端通过线圈连接到三相电压中任意一相,其另一端与三相电压另一相相连;切换元件和储能元件的两端均与线圈相连;接触器的每个触点两端分别并联一对反并联的单向可控硅,再分别与电源和负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俭,蔡志远,马少华,厉伟,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