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61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包括下横梁、第一立柱、铰链式上杆和支座,所述第一立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焊接有下横梁,两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安装有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包括连接头、铰链式上杆和转动边。通过铰链部的设置,当护栏受到撞击时,在适应变形的条件下,铰链部能够起到吸能并防止溃散飞溅的作用,并且通过第一立柱与下横梁之间的刚性结构,可以承担车辆的正面撞击,并将荷载传递给支座,从而缓解荷载对铰链部的冲击。对铰链部的冲击。对铰链部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安全
,具体为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

技术介绍

[0002]交通护栏是设置在路肩外侧、交通分隔带以及人行道路牙等位置的一种交通安全设施,通过自体变形或车辆爬高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改变车辆行驶方向、阻止车辆越出路外或进入对向车道、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乘员的伤害,除了保护车辆之外,交通护栏也用于屏蔽行人、养护/施工人员、或者来自不定交通的骑脚踏车的人;
[0003]现有的护栏大多为刚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会飞溅,可能会对行人或车辆造成伤害,而且护栏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很容易因撞击导致大片的护栏倒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通过铰链部的设置,在受到撞击时,在适应变形的条件下,起到吸能并不溃散飞溅的作用,通过橡胶摩擦片的设置,提高支座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包括下横梁、第一立柱、铰链式上杆和支座,所述第一立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焊接有下横梁,两组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安装有铰链部,所述铰链部包括连接头、铰链式上杆和转动边;
[0006]所述铰链式上杆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头和转动边,所述铰链部由铰链式上杆通过连接头和转动边首尾相接而成,所述连接头与转动边之间为铰接,所述铰链部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组第一立柱的表面;
[0007]所述下横梁的顶部焊接有第二立柱,所述铰链式上杆的底部焊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置为与第二立柱相匹配的U形结构,所述第二立柱插接于连接座的内部并通过铝铆钉与第二立柱铰接,两组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防滑组件设置为橡胶摩擦片,所述橡胶摩擦片可拆卸式安装于支座的底部,并且橡胶摩擦片的外壁与支座的外壁相平齐。
[0009]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凸起,所述橡胶摩擦片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凸起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连接凸起卡合于固定槽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支座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立柱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一立柱的底部卡合于支凹槽的内部,且第一立柱与支座之间焊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座整体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第一立柱设置于支座顶部的中心部位,所述下横梁底部到支座底部的距离为0.15m~0.2m。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安装有信号发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信号发生
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与电源相连。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铰链部的设置,当护栏受到撞击时,在适应变形的条件下,铰链部能够起到吸能并防止溃散飞溅的作用,并且通过第一立柱与下横梁之间的刚性结构,可以承担车辆的正面撞击,并将荷载传递给支座,从而缓解荷载对铰链部的冲击;
[0015]2、通过支座和防滑组件的设置,使得支座和橡胶摩擦片结合成整体,承担摩擦力与撞击荷载所形成的的剪切力,并且在路面与橡胶摩擦片之间涂刷胶结料,可以提高支座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隔离护栏整体的稳定性和抗撞击的能力,从而缓解撞击力的传递,防止因撞击导致大片的护栏倒塌损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铰链部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支座与橡胶摩擦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框图。
[0022]图中:1、下横梁;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铰链部;5、支座;6、连接座;7、铝铆钉;8、连接头;9、铰链式上杆;10、转动边;11、橡胶摩擦片;12、固定槽;13、连接凸起;14、凹槽;15、信号发生器;16、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包括下横梁1、第一立柱2、铰链式上杆9和支座5;
[0025]第一立柱2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立柱2之间焊接有下横梁1,两组第一立柱2之间安装有铰链部4,铰链部4包括连接头8、铰链式上杆9和转动边10;
[0026]铰链式上杆9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头8和转动边10,铰链部4由铰链式上杆9通过连接头8和转动边10首尾相接而成,连接头8与转动边10之间为铰接,铰链部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组第一立柱2的表面;
[0027]下横梁1的顶部焊接有第二立柱3,铰链式上杆9的底部焊接有连接座6,连接座6设置为与第二立柱3相匹配的U形结构,第二立柱3插接于连接座6的内部并通过铝铆钉7与第二立柱3铰接,两组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支座5,支座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组件,通过铰链部的设置,能够在收到撞击时起到吸能的作用,从而防止部件在撞击后发生飞溅现象导致路人受伤或其他车辆损伤;
[0028]防滑组件设置为橡胶摩擦片11,橡胶摩擦片11可拆卸式安装于支座5的底部,并且
橡胶摩擦片11的外壁与支座5的外壁相平齐,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在橡胶摩擦片11的底部和地面与其的接触面会涂刷胶结料,从而提高支座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隔离护栏整体稳定性和抗撞击能力,以降解撞击力的传递;
[0029]支座5的底部一体成型有连接凸起13,橡胶摩擦片11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凸起13相匹配的固定槽12,连接凸起13卡合于固定槽12的内部,通过连接凸起13和固定槽12的设置,能够使支座5与橡胶摩擦片11之间形成整体,从而用于承担摩擦力与撞击荷载所形成的的剪切力;
[0030]支座5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立柱2相匹配的凹槽14,第一立柱2的底部卡合于支凹槽14的内部,且第一立柱2与支座5之间焊接,凹槽14能够在第一立柱2与支座5连接时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装置整体的生产和组装;
[0031]支座5整体设置为锥形结构,第一立柱2设置于支座5顶部的中心部位,下横梁1底部到支座5底部的距离为0.15m~0.2m,由于二次伤害的主要为驾驶员和乘客坐姿较低的轿车、面包车和商务车等,二次伤害的高度主要在车轮底以上0.5m,因此下横梁的设置高度不宜过高,能够对驾驶员和乘客坐姿较低的车辆起到保护作用;
[0032]第一立柱2的内部安装有信号发生器15和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包括下横梁(1)、第一立柱(2)、铰链式上杆(9)和支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立柱(2)之间焊接有下横梁(1),两组所述第一立柱(2)之间安装有铰链部(4),所述铰链部(4)包括连接头(8)、铰链式上杆(9)和转动边(10);所述铰链式上杆(9)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头(8)和转动边(10),所述铰链部(4)由铰链式上杆(9)通过连接头(8)和转动边(10)首尾相接而成,所述连接头(8)与转动边(10)之间为铰接,所述铰链部(4)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两组第一立柱(2)的表面;所述下横梁(1)的顶部焊接有第二立柱(3),所述铰链式上杆(9)的底部焊接有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设置为与第二立柱(3)相匹配的U形结构,所述第二立柱(3)插接于连接座(6)的内部并通过铝铆钉(7)与第二立柱(3)铰接,两组所述第一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支座(5),所述支座(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交通事故智能报警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组件设置为橡胶摩擦片(11),所述橡胶摩擦片(11)可拆卸式安装于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祥严朝成张锦明温子俊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