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54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动接触组、静接触组和电磁系统,动接触组包括动触点和动触片,动触片上连接有动触脚,静接触组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片,静触片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电磁系统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架,线圈架的内部设置有铁心,铁心的一端与轭铁铆接,轭铁上铆接有簧片,衔铁的内折角线以轭铁的端面与背面的交线为支点,衔铁通过簧片压接在轭铁上,特点是动接触组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基座上,衔铁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绝缘体推动块上设置有朝动触片方向凸起的凸筋,有效提高了线圈与触点间的耐压强度,并减少了继电器垂直方向的尺寸。(*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由于其体积较小、负载大,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而对于一种应用于空调器中用于起动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由于其瞬间的起动功率非常大,故要求线圈与触点间的介质耐压强度要尽可能高,并且由于使用空间的限制,因此要求其垂直方向的尺寸要尽可能小,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线圈与触点间的介质耐压强度一般仅可以达到2500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线圈与触点间的介质耐压强度高,垂直方向的尺寸小,且可以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动接触组、静接触组和电磁系统,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触点和动触片,所述的动触片上连接有动触脚,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片,所述的静触片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架,所述的线圈架的内部设置有铁心,所述的铁心的一端与轭铁铆接,所述的轭铁上铆接有簧片,衔铁的内折角线以所述的轭铁的端面与背面的交线为支点,所述的衔铁通过所述的簧片压接在所述的轭铁上,所述的动接触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所述的绝缘体推动块上设置有凸筋,所述的凸筋是朝所述的动触片方向凸起的。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隔墙,所述的隔墙设置在所述的线圈与所述的轭铁之间。所述的罩壳上设置有动触脚插孔和静触脚插孔,所述的动触脚从所述的动触脚插孔中穿出,所述的静触脚从所述的静触脚插孔中穿出。所述的绝缘体推动块设置有辅助凸筋,所述的辅助凸筋是朝所述的轭铁方向凸起的。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侧臂,所述的簧片设置有侧压片,所述的侧压片压接在所述的侧臂上。所述的动触脚一体延伸设置有动插脚,所述的静触脚一体延伸设置有静插脚,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动插脚插孔和静插脚插孔,所述的动插脚从所述的动插脚插孔中穿出,所述的静插脚从所述的静插脚插孔中穿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电磁系统通过设置有凸筋的绝缘体推动块来使动触片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介质耐压强度,而在基座上设置隔墙并将隔墙设置在线圈与轭铁之间,可以进一步提高线圈与触点间的介质耐压强度,经测试其有效耐压强度可达近4000伏,负载达到25A/277VAC或25A/30VDC;而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基座上,有效地减少了继电器垂直方向的尺寸;在动触脚一体延伸设置动插脚和在静触脚一体延伸设置静插脚,则可以使继电器不仅能够应用于线路板,而且可以用于固定的插座和直接用引线进行快速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磁系统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基座的俯视图;图7为图6的C-C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衔铁的主视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I;图10为本技术的衔铁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绝缘体推动块的主视图;图12为图11为仰视图;图13为图12的D-D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衔铁与绝缘体推动块配合的结构图;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II;图16为本技术的簧片的主视图;图17为本技术的簧片的俯视图;图18为本技术的轭铁的主视图;图19为本技术的轭铁的左视图;图20为本技术的轭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1、基座2、动接触组3、静接触组4和电磁系统5,动接触组3包括动触点31和动触片32,动触片32上连接有动触脚33,静接触组4包括静触点41和静触片42,静触片42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43,电磁系统5包括绕有线圈51的线圈架52,线圈架52的内部设置有铁心53,铁心53的一端与轭铁54铆接,轭铁54上铆接有簧片55,衔铁56上设置有侧臂561,簧片55设置有侧压片551,侧压片551压接在侧臂561上,使衔铁56的内折角线562以轭铁54的端面541与背面542的交线为支点,通过簧片55将衔铁56压接在轭铁54上,动接触组3固定设置在基座2上,电磁系统5横卧设置在基座2上,衔铁56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57,绝缘体推动块57上设置有朝动触片32方向凸起的凸筋571和朝轭铁54方向凸起的辅助凸筋572,基座2上设置有隔墙21,隔墙21设置在线圈51与轭铁54之间,罩壳1上设置有动触脚插孔11和静触脚插孔12,动触脚33从动触脚插孔11中穿出,静触脚43从静触脚插孔12中穿出,动触脚33一体延伸设置有动插脚34,静触脚43一体延伸设置有静插脚44,基座2上设置有动插脚插孔22和静插脚插孔23,动插脚34从动插脚插孔22中穿出,静插脚44从静插脚插孔23中穿出。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动接触组、静接触组和电磁系统,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触点和动触片,所述的动触片上连接有动触脚,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片,所述的静触片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架,所述的线圈架的内部设置有铁心,所述的铁心的一端与轭铁铆接,所述的轭铁上铆接有簧片,衔铁的内折角线以所述的轭铁的端面与背面的交线为支点,所述的衔铁通过所述的簧片压接在所述的轭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接触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所述的绝缘体推动块上设置有凸筋,所述的凸筋是朝所述的动触片方向凸起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隔墙,所述的隔墙设置在所述的线圈与所述的轭铁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壳上设置有动触脚插孔和静触脚插孔,所述的动触脚从所述的动触脚插孔中穿出,所述的静触脚从所述的静触脚插孔中穿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体推动块设置有辅助凸筋,所述的辅助凸筋是朝所述的轭铁方向凸起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侧臂,所述的簧片设置有侧压片,所述的侧压片压接在所述的侧臂上。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触脚一体延伸设置有动插脚,所述的静触脚一体延伸设置有静插脚,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动插脚插孔和静插脚插孔,所述的动插脚从所述的动插脚插孔中穿出,所述的静插脚从所述的静插脚插孔中穿出。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动接触组、静接触组和电磁系统,动接触组包括动触点和动触片,动触片上连接有动触脚,静接触组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片,静触片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电磁系统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架,线圈架的内部设置有铁心,铁心的一端与轭铁铆接,轭铁上铆接有簧片,衔铁的内折角线以轭铁的端面与背面的交线为支点,衔铁通过簧片压接在轭铁上,特点是动接触组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基座上,衔铁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绝缘体推动块上设置有朝动触片方向凸起的凸筋,有效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大功率继电器,包括罩壳、基座、动接触组、静接触组和电磁系统,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触点和动触片,所述的动触片上连接有动触脚,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触点和静触片,所述的静触片上一体设置有静触脚,所述的电磁系统包括绕有线圈的线圈架,所述的线圈架的内部设置有铁心,所述的铁心的一端与轭铁铆接,所述的轭铁上铆接有簧片,衔铁的内折角线以所述的轭铁的端面与背面的交线为支点,所述的衔铁通过所述的簧片压接在所述的轭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接触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电磁系统横卧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所述的衔铁上设置有绝缘体推动块,所述的绝缘体推动块上设置有凸筋,所述的凸筋是朝所述的动触片方向凸起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厦张翠芳王典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