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2935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3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机构连锁装置和漏电保护电路,还设有自动上电触发电路、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连接可控硅Q2触发极,所述上电线圈L1用于吸合机构连锁装置;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进行电气连接,Q2导通,上电线圈L1吸合。用较少的元件实现单次触发,省去专用电路,减少成本及体积;自动上电吸合技术关键是自动触发及二次人为被动触发,该功能实现可延伸到多用途运用领域,上电吸合即等效开关,代替了大功率继电器控制方式且二次被动触发可实现单片机扩展运用实现了智能化组合控制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漏电保护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
技术介绍
单相可控硅运用在直流电中一旦触发后将有维持导通功能,若运用在交流电中触发后因可控硅阳极有过零周期存在造成可控硅自动关断,为了让可控硅能在交直流混合控制电路中使用且不断电的前提下,实现导通或截止且导通角受控则必须要有专用触发电路,由于专用电路成本高且需要外接元件辅助,造成线路板体积大,安装空间时常受到限制,不易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旨在提供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机构连锁装置和漏电保护电路,还设有自动上电触发电路、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连接可控硅Q2触发极,所述上电线圈L1用于吸合机构连锁装置;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进行电气连接,Q2导通,上电线圈L1吸合。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1、三极管Q1、电容C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储能电容C1正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基极受控于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可控硅Q2触发极进行电气连接。还包括二次开关电路,所述二次开关电路为复位键S1、二极管D2以及所述的电容C2构成的回路。所述储能电容C1和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设有电阻R2;所述可控硅Q2触发极连接有电容C4和电阻R5。电容C3另一端与可控硅Q2触发极之间设置稳压二极管D7。所述电阻R2、电容C3、稳压二极管D7、电阻R5和电容C4组成延时控制电路。所述延时控制电路的延时时间可调节。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感应零火线漏电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及用于感应地线漏电的地线互感器,以及漏电保护IC;漏电保护IC用于接收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地线互感器的感应电势。所述稳压二极管D7用降压电阻代替。还包括断电线圈L2以及与断电线圈L2电气连接的可控硅Q3,所述断电线圈L2用于断开机构连锁装置,所述可控硅Q3触发极受控于漏电保护IC。(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用较少的元件实现单次触发,省去专用电路,减少成本及体积;自动上电吸合技术关键是自动触发及二次人为被动触发,该功能实现可延伸到多用途运用领域,上电吸合即等效开关,代替了大功率继电器控制方式且二次被动触发可实现单片机扩展运用实现了智能化组合控制模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的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的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的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降压电阻替代稳压二极管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图3中降压电阻替代稳压二极管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一电路模块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机构连锁装置S2-S3和漏电保护电路,整流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和整流二极管D1,还设有自动上电触发电路、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连接可控硅Q2触发极,所述上电线圈L1用于吸合机构连锁装置S2-S3;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进行电气连接,Q2导通,上电线圈L1吸合。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1、三极管Q1、电容C2和电阻R3;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储能电容C1正极,另一端连接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基极受控于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可控硅Q2触发极进行电气连接。其中,储能电容C1并联有稳压二极管D6。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后续电压的稳定性,电容C3另一端与可控硅Q2触发极之间设置稳压二极管D7。还包括二次开关电路,所述二次开关电路为复位键S1、二极管D2以及所述的电容C2构成的回路。所述储能电容C1和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设有电阻R2;所述可控硅Q2触发极连接有电容C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2、电容C3、稳压二极管D7、电阻R5和电容C4组成延时控制电路。稳压二极管D7能够保证延时时间的精确性。如图4、5所示,所述稳压二极管D7用降压电阻RV1代替。所述延时控制电路的延时时间可调节。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用于感应零火线漏电的零序电流互感器ZCT1,以及用于感应地线漏电的地线互感器ZCT2,以及漏电保护IC;漏电保护IC用于接收零序电流互感器ZCT1和地线互感器ZCT2的感应电势。还包括断电线圈L2以及与断电线圈L2电气连接的可控硅Q3,所述断电线圈L2用于断开机构连锁装置S2-S3,所述可控硅Q3触发极受控于漏电保护IC。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在电阻R3两端增加抗干扰电容,提高了漏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性能,二极管D2可以用电阻R6替代。本技术工作原理如下自动上电功能接通电源,电源电压经R1限流,D1整流,C1滤波,D6稳压后,经R3,C2使Q1饱和导通,完成上电延时使整机处于稳定状态,当C2电压充满后,电源电压经R2,C3,D7使Q2可控硅导通20~30mS(时间可调),此时上电线圈L1吸合1次,上电线圈L1的吸合带动机械连锁装置S2-S3同步吸合并自锁,负载持续供电输出;当负载零序电流互感器ZCT1或地线互感器ZCT2有漏电电流时,漏电保护IC保护电路驱动可控硅Q3导通,断电线圈L2吸合,使负载开关S2,S3同步释放,从而实现了漏电跳闸保护功能;二次上电功能出于断电状态,按下复位按键S1,C2端电压经S1,D2构成短路回路释放,当松开S1后即回到自动上电触发模式,负载获电输出。本电路具有如下特点1、接通电源自动上电且维持在机械自锁负载供电状态;2、产生漏电或按K1试验按键时负载自动断电且维持在机械自锁状态;3、保护电路连接在机构连锁装置S2-S3开关输出端,在机构连锁装置S2-S3断开状态下负载回路元件无需消耗电能;4、S1复位开关释放有效,可实现每次触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机构连锁装置和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自动上电触发电路、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连接可控硅Q2触发极,所述上电线圈L1用于吸合机构连锁装置;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进行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机构连锁
装置和漏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自动上电触发电路、上电
线圈L1和可控硅Q2;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连接可控硅Q2触发极,
所述上电线圈L1用于吸合机构连锁装置;上电线圈L1和可控硅Q2
进行电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自动上电触发电路包括储能电容C1、三极管Q1、电容C2
和电阻R3;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储能电容C1正极,另一端连接电
容C2,所述三极管Q1基极受控于电容C2;所述三极管Q1集电极
连接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3另一端与可控硅Q2的触发极进行
电气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二次开关电路,所述二次开关电路为复位键S1、二极管
D2以及所述的电容C2构成的回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电保护装置自动上电电路,其特征在
于:所述储能电容C1和三极管Q1集电极之间设有电阻R2;所述可
控硅Q2触发极连接有电容C4和电阻R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加灿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嘉荣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