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3295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接触部分包括动接触组和静接触组,特点是动接触组包括动簧片、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动簧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和第二动簧引出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第一动触点固定安装在第一悬臂上,第二动触点固定安装在第二悬臂上,静接触组包括静簧片、均固定安装在静簧片上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静簧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和第二静簧引出脚,动作时,第一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吸合和释放,第二动触点与第二静触点吸合和释放;优点是该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体积小,接触电阻小、触点负载转换能力大、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技术介绍
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电子元件,其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控制、电力系统、通讯装置等领域,整机的发展对继电器的要求是微小型化、大功率化、绝缘性好、工作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接触电阻小、触点负载转换能力大、可靠性好的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动接触组和静接触组,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簧片、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所述的动簧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和第二动簧引出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的第一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的第二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悬臂上,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簧片、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的静簧片上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的静簧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和第二静簧引出脚,动作时,所述的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一静触点吸合和释放,所述的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二静触点吸合和释放。所述的磁路部分包括铁芯、L形轭铁、设置在所述的铁芯上方的衔铁以及缠绕在绕圈架上的线圈,所述的线圏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线圈引出脚,所述的线圈架中部设置有铁芯空腔且两端一体设置有上座和下座,所述的铁芯穿过所述的铁芯空腔后与所述的L形轭铁的横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动簧片同时与所述的L形轭铁的竖直部、所述的衔铁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座中设置有用以卡接所述的L形轭铁的横向部的轭铁空腔,所述的轭铁空腔与所述的铁芯空腔相连接,所述的下座上设置有分别用以插接所述的第一动簧引出脚的第一插孔、用以插接所述的第二动簧引出脚的第二插孔、用以插接所述的线圈引出脚的第三插孔,这样,线圈架集线圈架功能与基座功能于一体,使得继电器结构相对紧凑,装配简单,并增加了继电器的抗震性和稳定性;引线脚与轭铁之间有很好的隔离,增加了线圈与引出端、线圈引出脚与静簧引出脚间的绝缘性,即提升了线圈与触点间的耐压。所述的线圈架的下座上还设置有用以卡接所述的第一静簧引出脚的第一卡槽、用以卡接所述的第二静簧引出脚的第二卡槽和用以安装所述的线圈引出脚的第三插孔;所述的上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以卡接所述的静簧片的第三卡槽,这样,静接触组的定位准确,装配非常的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所述的第一卡槽、所述的第二卡槽的槽底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的第一静簧片引出脚、第二静簧引出脚上均设置有卡接缺口,每个所述的卡接缺口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所述的凸起相卡接,这样,使静接触组的定位更稳固,进而提高了触点组工作的可靠性。所述的线圈架上座上设置有用以隔离所述的铁芯与所述的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的第二静触点的凸筋,这样,增加了触点与线圈之间的爬电距离,进而提高触点与线圈间的耐压。所述的静簧片在靠近所述的铁芯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形缺口,这样,使静簧片最大限度的远离铁芯,进一步提高触点与线圈间的耐压。该小型大功率继电器还包括动簧限位片,所述的动簧限位片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动触点和所述的第二动触点的上方,这样,对于非转换触点形式的继电器的动簧片来说,其摆动在静接触组的相对侧有了限位,降低了动簧片变形失效的机率,另外,使得继电器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并减少了继电器材料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动接触组包括动簧片、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动簧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和第二动簧引出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第一动触点固定安装在第一悬臂上,第二动触点固定安装在第二悬臂上,静接触组包括静簧片和、固定安装在静簧片上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静簧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和第二静簧引出脚,工作时,首先两组分叉触点形式的接触电阻较单组触点形式的接触电阻小,从而降低了触点温升,另外,该结构的静接触组的表面积比其它通常形式的静接触组的表面积大,即增大了继电器接触部分的散热面积,进一步降低了触点温升,使得触点转换电流可增大,进而提高了触点负载转换能力;其次,静接触组与动接触组均是双触点和双引出端,既使是在一组触点由于某种原因未接通的情况下,只要另一组触点吸合,所有引出端均有输出,大大提高了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不同于图1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例中的静接触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例中的动接触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线圈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不同于图5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线圈架底视图;图8为图7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分(图中未标示)和磁路部分(图中未标示),接触部分包括动接触组1和静接触组2,动接触组1包括动簧片11、第一动触点12和第二动触点13,动簧片11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111和第二动簧引出脚11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113和第二悬臂114,第一动触点12固定安装在第一悬臂上113,第二动触点13固定安装在第二悬臂114上,静接触组2包括静簧片21、均固定安装在静簧片21上的第一静触点22和第二静触点23,静簧片2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211和第二静簧引出脚212,动作时,第一动触点12与第一静触点22吸合和释放,第二动触点13与第二静触点23吸合和释放。为了提高继电器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线圈架3集线圈架功能与基座功能于一体,磁路部分包括铁芯(图中未示出)、L形轭铁4、设置在铁芯上方的衔铁5以及缠绕在绕圈架3上的线圈6图中,线圏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线圈引出脚7,线圈架3中部设置有铁芯空腔31且两端一体设置有上座32和下座33,下座33中设置有用以卡接L形轭铁4的横向部的轭铁空腔331、用以插接第一动簧引出脚111的第一插孔332、用以插接第二动簧引出脚112的第二插孔333、用以插接线圈引出脚7的第三插孔334、用以卡接第一静簧引出脚211的第一卡槽335和用以卡接第二静簧引出脚212的第二卡槽336,轭铁空腔331与铁芯空腔31相连接,第一卡槽335、第二卡槽336的槽底均设置有凸起337,第一静簧片引出脚211、第二静簧引出脚212上均设置有卡接缺口213,每个卡接缺口213分别与各自相对应的凸起337相卡接,上座32上设置有用以隔离铁芯与第一静触点22和第二静触点23的凸筋321以及至少一个用以卡接静簧片21的第三卡槽322,铁芯穿过铁芯空腔31后与L形轭铁4的横向部固定连接,动簧片11同时与L形轭铁4的竖直部、衔铁5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触点与线圈间的耐压,静簧片21在靠近铁芯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形缺口214,该小型大功率继电器还包括动簧限位片8,动簧限位片8设置在第一动触点12和第二动触点13的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动接触组和静接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簧片、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所述的动簧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和第二动簧引出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的第一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的第二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悬臂上,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簧片、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的静簧片上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的静簧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和第二静簧引出脚,动作时,所述的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一静触点吸合和释放,所述的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二静触点吸合和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包括接触部分和磁路部分,所述的接触部分包括动接触组和静接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接触组包括动簧片、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所述的动簧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动簧引出脚和第二动簧引出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的第一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的第二动触点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悬臂上,所述的静接触组包括静簧片、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的静簧片上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所述的静簧片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静簧引出脚和第二静簧引出脚,动作时,所述的第一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一静触点吸合和释放,所述的第二动触点与所述的第二静触点吸合和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路部分包括铁芯、L形轭铁、设置在所述的铁芯上方的衔铁以及缠绕在绕圈架上的线圈,所述的线圏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线圈引出脚,所述的线圈架中部设置有铁芯空腔且两端一体设置有上座和下座,所述的铁芯穿过所述的铁芯空腔后与所述的L形轭铁的横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的动簧片同时与所述的L形轭铁的竖直部、所述的衔铁固定连接,所述的下座中设置有用以卡接所述的L形轭铁的横向部的轭铁空腔,所述的轭铁空腔与所述的铁芯空腔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厦李学东王水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