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和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395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和软管生产加工设备,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包括软管上料对位装置,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包括机架和连接于机架的上料机构、推料机构和检测组件,机架上设置有中转工位,上料机构能够抓取软管并能够将软管输送至中转工位,推料机构能够驱使中转工位的软管转动并能够将软管输送至模具上,检测组件与推料机构电性连接并能够对推料机构上的软管的色标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对位调整好的软管输送至输送装置的模具上,有助于缩短输送装置的输送行程,减小软管生产加工设备的体积,同时有助于提高软管的生产效率,便于生产应用。便于生产应用。便于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和软管生产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和软管生产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对软管进行生产加工时,部分对软管的放置情况存在要求,如软管的注肩或封装等。现有的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其上料装置都较为简单,上料装置将软管上料至输送装置的模具上时,软管的放置情况不一,一般会设置有对位调整装置对软管的放置情况进行调整,在上料装置将软管上料至输送带或输送盘的模具上之后,输送带或输送盘将模具上的软管输送至对位调整装置,对位调整装置通过驱动抵接于软管外表的调整轮转动,带动软管转动对位,并通过检测装置对软管上的色标进行检测,以调整确定软管的放置情况,但是这样的设计,需要根据对位调整装置在输送带或输送盘上额外设置工位,导致软管的输送路线较长,增大了设备的体积,并且,也会导致软管的生产效率较低,不便于软管的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能够将对位调整好的软管输送至模具上,以使得上料至模具上的软管能够符合生产需要放置,避免须额外在输送装置上设置对位调整装置的麻烦,便于使用。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该软管上料对位装置的软管生产加工设备。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包括机架和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上料机构、推料机构和检测组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中转工位,所述上料机构能够抓取软管并能够将软管输送至所述中转工位,所述推料机构能够驱使所述中转工位的软管转动并能够将软管输送至模具上,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推料机构电性连接并能够对所述推料机构上的软管的色标进行检测。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软管上料对位装置设置于软管生产加工设备中,上料机构对上一加工步骤得到的软管进行抓取并输送至中转工位,推料机构驱使中转工位的软管转动并通过检测组件对软管的色标进行检测,当检测到软管的色标后,推料机构停止转动软管,完成对软管的对位调整,随后,推料机构将对位调整好的软管输送至输送装置的模具上,以使得上料至模具上的软管能够符合后续生产需要放置,避免须额外在输送装置上设置对位调整装置的麻烦,有助于缩短输送装置的输送行程,减少软管生产加工设备的体积,同时有助于提高软管的生产效率,便于使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推杆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组件移动,所述推杆组
件的下部能够伸入至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软管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组件转动,所述推杆组件的下部能够扩开,以能够与软管的内壁抵接并能够带动软管转动,所述推杆组件的下部能够收合,以能够与所述软管分离。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连接头、移动件、卡爪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杆体活动穿设所述第一杆体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所述卡爪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头,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卡爪件,所述卡爪件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连接头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杆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杆体上下移动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所述移动件分别与各个所述卡爪件抵接并能够驱使所述卡爪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转动,所述卡爪件能够转动至与软管的内壁抵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件为环形弹性圈,所述连接头上对应所述卡爪件设有供所述卡爪件容置的卡爪槽,所述连接头内设有活动腔,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活动腔中,所述卡爪槽与所述活动腔连通,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与所述卡爪槽连通的环形槽,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并作用于所述卡爪件,所述卡爪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相对所述连接头转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杆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连接头的上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一杆体的下端对应所述插接部设有插接空间和锁紧套,所述插接部上对应所述第二杆体设有连接孔,所述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二杆体穿设所述连接孔并能够与所述移动件抵接,所述插接部穿设所述锁紧套并能够插入至所述插接空间,所述锁紧螺母能够通过螺纹旋合移动以使所述锁紧套压紧于所述插接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转工位处设置有中转座,所述中转座上对应软管设置有中转料槽和位于所述中转料槽的吸附组件,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软管输送至所述中转料槽中,所述吸附组件能够将软管吸附于所述中转料槽。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转座连接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中转座相对所述推料机构前后移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组件和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吸盘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吸盘组件转动,所述吸盘组件能够对软管进行吸附抓取。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其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管生产加工设备,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有助于缩短输送装置的输送行程,减少软管生产加工设备的体积,同时有助于提高软管的生产效率,便于生产应用。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软管上料对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软管上料对位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中软管上料对位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6为图3中软管上料对位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5]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中推杆组件处于使用状态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机架100、中转工位101;
[0029]上料机构200、第三驱动组件210、第三驱动器211、转动臂212、吸盘组件220;
[0030]推料机构300、卡爪槽301、活动腔302、环形槽303、插接空间304、连接孔305、第一驱动组件310、第一驱动器311、第二驱动器312、移动座313、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中转工位(101);上料机构(20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所述上料机构(200)能够抓取软管(1)并能够将软管(1)输送至所述中转工位(101);推料机构(30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所述推料机构(300)能够驱使所述中转工位(101)的软管(1)转动并能够将软管(1)输送至模具(2)上;检测组件(400),连接于所述机架(100),所述检测组件(400)与所述推料机构(300)电性连接并能够对所述推料机构(300)上的软管(1)的色标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10)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连接的推杆组件(32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0)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组件(320)移动,所述推杆组件(320)的下部能够伸入至位于所述中转工位(101)的软管(1)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10)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组件(320)转动,所述推杆组件(320)的下部能够扩开,以能够与软管(1)的内壁抵接并能够带动软管(1)转动,所述推杆组件(320)的下部能够收合,以能够与所述软管(1)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320)包括第一杆体(321)、第二杆体(322)、连接头(323)、移动件(324)、卡爪件(325)和弹性件(326),所述第一杆体(32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头(323)连接,所述第二杆体(322)活动穿设所述第一杆体(321)并与所述移动件(324)连接,所述卡爪件(325)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头(323),所述弹性件(326)作用于所述卡爪件(325),所述卡爪件(325)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连接头(323)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杆体(32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杆体(321)上下移动并能够带动所述移动件(324)移动,所述移动件(324)分别与各个所述卡爪件(325)抵接并能够驱使所述卡爪件(325)克服所述弹性件(326)的作用力转动,所述卡爪件(325)能够转动至与软管(1)的内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上料对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26)为环形弹性圈,所述连接头(323)上对应所述卡爪件(325)设有供所述卡爪件(325)容置的卡爪槽(301),所述连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国光杜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德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