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37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涉及船舱通风领域。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包括机舱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生活区舱室、前风机室以及后风机室;前风机室设置在生活区舱室的前部,前风机室连接有贯穿甲板的前通风管路,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的前区;后风机室设置在生活区舱室的后部,后风机室连接有贯穿甲板的后通风管道,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的后区。前风机室和后风机室前后分开设置,防止集中布置振动噪音大,前风机室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的前区,后风机室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的后区,省去了在机舱内部布置前后延伸的风管,所用风管的长度更短,避免了在机舱中复杂的内部结构之间布管作业,风管布设难度更小。风管布设难度更小。风管布设难度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舱通风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工程中,船机通常安装在船体甲板以下的机舱中,当船机启动时要求对机舱内部进行通风,保证船机的供氧充足和机舱的有效换气。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869668U、授权公告日为2020.11.0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船舱密闭空间通风系统,并具体公开了该船舱密闭空间通风系统包括进风机、进风管道、若干排风机、排风管道,进风机设置在船艇的最顶部,进风管道下端穿过船舱顶板延伸设置在船舱内部下方,设置在船艇内部的进风管道设置在船舱中部并将船舱内部分隔为两循环区,每个循环区设置若干排风机,船舱的顶板上设有若干出风管,出风管连通循环区与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顶部依次连接余热回收装置和排风处理装置。冷空气从最底部排入,热空气上升,两个循环区内通过若干排风机进行循环排风,确保循环区内部没有通风死角。
[0004]现有技术中的船舶密闭空间通风系统中采用在顶部设置进风机的布置形式,从上至下进风和从下至上排风实现机舱通风。由于机舱内部的空间大需布置多个风机,例如:在机舱围井的两侧布置四个风机室,连接机舱围井后侧的两个风机室对机舱后部通风,连接机舱围井前侧的两个风机室对机舱的前部通风。
[0005]但是,将多个风机集中布置在一起,风机工作时振动噪音大,需对应设置风管的长度更大,并且,因机舱内部结构复杂而导致风管布设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以解决将多个风机集中布置在一起,风机工作时振动噪音大,需对应设置风管的长度更大,并且,因机舱内部结构复杂而导致风管布设难度大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0008]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包括位于甲板下侧的机舱和位于甲板上侧的上层建筑,所述上层建筑包括生活区舱室、远离船尾布置的前风机室,以及靠近船尾布置的后风机室;
[0009]所述前风机室设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前部,所述前风机室连接有贯穿所述甲板的前通风管路,所述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所述机舱的前区;
[0010]所述后风机室设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后部,所述后风机室连接有贯穿所述甲板的后通风管道,所述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所述机舱的后区。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建筑布置在所述机舱的正上方,所述前风机室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前风机室的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前风机室中设有前风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层建筑还包括驾驶舱,所述前风机室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前风机室并列间隔布置在所述驾驶舱的下侧。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前风机室分别为第一前风机室和第二前风机室,所述第一前风机室布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前部左侧,所述第二前风机室布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前部右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前风机室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前风机室和第二前风机室,所述第一前风机室嵌设在所述上层建筑的前部左侧角部,所述第二前风机室嵌设在所述上层建筑的前部右侧角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后风机室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后风机室的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后风机室中设有后风机;所述后风机室也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后风机室并列间隔布置在所述机舱的后区上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后风机室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后风机室和第二后风机室,所述第一后风机室嵌设在所述上层建筑的后部左侧角部,所述第二后风机室嵌设在所述上层建筑的后部右侧角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机舱的内部前区设有布风管路和布风器,所述前通风管路与前区的布风管、前区的布风器连通;所述机舱的内部后区也设有布风管路和布风器,所述后通风管路与后区的布风管、后区的布风器连通。
[0018]有益效果:该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采用了上层建筑、机舱、前风机室和后风机室的设计形式,前风机室和后风机室在生活区舱室的前后分开设置,防止因多个风机集中布置在一起,而导致风机工作时振动噪音大的问题;由于前风机室连接有贯穿甲板的前通风管路,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的前区,利用前风机室和前通风管路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的前区;由于后风机室连接有贯穿甲板的后通风管道,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的后区,利用后风机室和后通风管路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的后区,省去了在机舱内部布置前后延伸的风管,所用风管的长度更短,避免了在机舱中复杂的内部结构之间布管作业,风管布设难度更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上层建筑的后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甲板、2-机舱、21-布风管路、22-布风器、3-上层建筑、30-生活区舱室、31-驾驶舱、41-前风机室、411-第一前风机室、412-第二前风机室、42-后风机室、421-第一后风机室、422-第二后风机室、43-前风机、44-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本技术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船舶机舱的
通风系统包括位于甲板1下侧的机舱2和位于甲板1上侧的上层建筑3,上层建筑3包括生活区舱室30、远离船尾布置的前风机室41,以及靠近船尾布置的后风机室42;前风机室41设置在生活区舱室30的前部,前风机室41连接有贯穿甲板1的前通风管路,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2的前区;后风机室42设置在生活区舱室30的后部,后风机室42连接有贯穿甲板1的后通风管道,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2的后区。
[0026]该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采用了上层建筑3、机舱2、前风机室41和后风机室42的设计形式,前风机室41和后风机室42在生活区舱室30的前后分开设置,防止因多个风机集中布置在一起,而导致风机工作时振动噪音大的问题;由于前风机室41连接有贯穿甲板1的前通风管路,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2的前区,利用前风机室41和前通风管路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2的前区;由于后风机室42连接有贯穿甲板1的后通风管道,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机舱2的后区,利用后风机室42和后通风管路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机舱2的后区,省去了在机舱2内部布置前后延伸的风管,所用风管的长度更短,避免了在机舱2中复杂的内部结构之间布管作业,风管布设难度更小。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上层建筑3布置在机舱2的正上方,前风机室41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前风机室41的侧面开设有进风口,前风机室41中设有前风机43。该前风机室41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位于甲板下侧的机舱和位于甲板上侧的上层建筑,所述上层建筑包括生活区舱室、远离船尾布置的前风机室,以及靠近船尾布置的后风机室;所述前风机室设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前部,所述前风机室连接有贯穿所述甲板的前通风管路,所述前通风管路延伸至所述机舱的前区;所述后风机室设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后部,所述后风机室连接有贯穿所述甲板的后通风管道,所述后通风管路延伸至所述机舱的后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建筑布置在所述机舱的正上方,所述前风机室沿船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前风机室的侧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前风机室中设有前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建筑还包括驾驶舱,所述前风机室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前风机室并列间隔布置在所述驾驶舱的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机舱的通风系统,其特征是,两个所述前风机室分别为第一前风机室和第二前风机室,所述第一前风机室布置在所述生活区舱室的前部左侧,所述第二前风机室布置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维明何新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星际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