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52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属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与结构减震技术领域。解决了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较低,无法满足抗震要求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其中,包括装配式结构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结构柱柱连接、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能兼顾安全与成本控制,同时阻尼器的连接方式能保证建筑的减震效果,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地震/振动作用下的上部结构震/振动响应及得到有效控制,地震能量得到耗散,从而保护震/振动作用下结构安全。结构安全。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与结构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技术进步和建设规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0003]总产值占GDP的20%以上。然而,传统建筑业模式存在资源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技术落后、人力密集等诸多问题,无法适应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与之相比,建筑工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环节形成完整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是目前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0004]预制装配式技术始于1920年,由于装配式技术还不成熟,特别是装配式结构梁柱节点的构造技术不够完善,对于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研究较少,结构性能无法满足抗震要求,严重制约了装配式结构的发展与推广工作。
[0005]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能同时兼顾实用性能与抗震性能,采用该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建筑,在地震/振动作用下的震/振动响应及震/振动传递得到了有效控制,保护地震/振动作用下的安全。
[0007]本技术的思想为:本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在粘滞阻尼器的良好减震效能背景下,装配式减震结构体系由预制装配式节点,预制梁,预制柱,预制楼板,预制围护墙等构成,涉及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装配式节点外柱柱连接,节点与梁连接包括沿排架方向的连接与框架纵向节点梁连接,板梁连接,围护结构连接,其中,围护结构连接包括外墙与梁连接以及内墙与梁连接,预制装配式节点,阻尼器的层间连接,组成一套完整的装配式减震体系,该体系节点区域为一体预制,在节点核心区域箍筋加密,以保证节点区域的性能,在此基础上,其他各部位连接方式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配合减震措施,达到了墙柱弱梁,等同现浇等要求的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最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0008]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其中,包括装配式结构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结构柱柱连接、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
[0009]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包括沿排架方向连接与框架纵向节点
梁连接、装配式减震结构板梁连接和装配式减震结构围护结构连接;
[0010]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围护结构连接包括外墙与梁连接、内墙与梁连接以及装配式减震结构预制装配式节点与装配式减震结构阻尼器的层间连接;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阻尼器的层间连接为在层间上下梁端设置连接深梁,在层间中部配合粘滞阻尼器进行阻尼器的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柱柱连接包括上柱连接部方钢管和下柱连接部工字钢;
[0012]所述上柱连接部方钢管和下柱连接部工字钢设有对应的孔位,所述下柱连接部工字钢插入上柱连接部方钢管中并对正孔位,通过螺栓和螺杆紧固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其承重方向与垂直于承重方向上分别采用螺栓与内埋工字钢连接处的螺栓连接,其纵向工字钢连接部螺栓干式连接后支模版后浇混凝土。以提高连接强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板梁连接的楼板为一体预制楼板,楼板边缘为凹凸交错的形式设置,预留钢筋伸出板外,与预制梁向上伸出的预留钢筋一起形成后浇带钢筋。在楼板吊装完毕后浇后浇带,即可保证楼板的整体连接强度,同时兼顾施工效率。
[0015]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围护结构连接分为外墙与梁板连接和内墙与梁板连接,分别采用F型钢螺栓卡扣与角钢螺栓卡扣相连接的形式;
[0016]其中,外墙与梁板连接时,墙梁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再与预制楼板通过F型钢螺栓卡扣连接墙梁与预制楼板,使得三者成为一个整体,在墙板接缝处后浇混凝土;提高连接处的整体性,整体性能良好。
[0017]所述内墙与梁板连接是通过角钢螺栓卡扣连接在内墙梁板,内墙梁板接缝处后浇混凝土;提高其整体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预制装配式节点为内部预埋工字钢、连接方钢管与连接钢板,预制时将节点上下部分纵筋截断,并与内嵌钢板焊接,再将连接方钢管与预埋工字钢和连接钢板焊接,所述方钢管尺寸略大于工字钢。节点整体性较好,核心区域得到加强。
[0019]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阻尼器的层间连接为在层间上下梁端设置连接深梁,在层间中部配合粘滞阻尼器进行阻尼器的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预制装配式节点工厂预制,现场进行节点梁装配,柱柱搭接等装配工作,由于部分采用干式连接配合后浇混凝土的连接,后浇混凝土后即可马上继续施工,具有结构强度,施工快,效率高的特点。
[0021]该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减震结构节点外柱柱连接的上下预埋部分分别为方钢管预埋与工字钢预埋,其中,工字钢预埋部分的截面尺寸略小于方钢管预埋部分,预埋方钢管与工字钢的表面分别设有锚件以加强与混凝土的握裹性能,提高与混凝土的机械锚固能力;在预埋钢构件(方钢管与工字钢)末端分别与钢板正面焊接,钢板反面续接钢筋,仍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
[0022]装配式减震结构节点外柱柱连接的连接部分包括上柱连接部方钢管与下柱连接部分工字钢,其中,工字钢连接部分的截面尺寸略小于方钢管,且上下连接部设有对应的孔位,在施工中,将下连接部工字钢插入上部方钢管中并对正孔位,使用及螺栓和螺杆进行紧
固连接,然后在连接部分外部四周支模版,准备浇筑混凝土,模板上开设下进浆口,上出浆口与旁侧的出气孔,待模板设置完毕后即可从模板下进料口处进浆灌注混凝土,最后混凝土达到初始强度即可继续上部结构施工。
[0023]本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在本结构体系内,排架内方向与纵向方向上分别采用牛腿螺栓接与内埋工字钢连接部螺栓连接;其中,排架内牛腿螺栓连接在牛腿连接的上下部分设有凹面端来与上下螺栓连接盖板相配合,并采用平头螺母进行栓接,以此保证梁面的平整与整齐。排架外方向上采用内埋工字钢螺栓连接的方法,左右段分别预埋工截面大小的工字钢并伸出一定长度作为连接段,在连接段工字钢端头分别焊接与截面长宽大小相同的与矩形钢板,钢板上设置螺栓连接孔,现场安装时,采用螺栓连接的干式连接方法将左右段梁体相连接,最后在工字钢螺栓连接部支模版后浇筑混凝土以提高其连接强度。
[0024]本结构体系的装配式减震结构板梁连接,其中楼板为一体预制楼板,与叠合楼板类似,板内设有钢筋网架,采用类似叠合板的v型钢筋网架,预制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式结构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连接体系、装配式减震结构柱柱连接(1)、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2);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2)包括沿排架方向连接与框架纵向节点梁连接、装配式减震结构板梁连接(3)和装配式减震结构围护结构连接(4);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围护结构连接(4)包括外墙与梁连接、内墙与梁连接以及装配式减震结构预制装配式节点(5)与装配式减震结构阻尼器的层间连接(6);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阻尼器的层间连接(6)为在层间上下梁端设置连接深梁,在层间中部配合粘滞阻尼器进行阻尼器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柱柱连接(1)包括上柱连接部方钢管和下柱连接部工字钢;所述上柱连接部方钢管和下柱连接部工字钢设有对应的孔位,所述下柱连接部工字钢插入上柱连接部方钢管中并对正孔位,通过螺栓和螺杆紧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建筑减震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减震结构装配式节点与梁连接(2),其承重方向与垂直于承重方向上分别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福康嘉志许浩张强刘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