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09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接点、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可动接触片和第二可动接触片、设于第二可动接触片上方的薄膜以及将第一、第二可动接触片及薄膜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遮蔽壳体,所述固定接点包括中央固定接点、位于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外侧并高于其设置的一对第二周边固定接点;其中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周边固定接点的末端延伸并埋设于绝缘本体中,折弯部自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其垂直下方,自所述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一侧冲制形成落差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两落差部且与折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此种结构设计使得中央固定接点、第一周边固定接点,以及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冲制可采用一套模具完成。(*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压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压开关,尤其是指 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设备上的两 段式按压开关。
技术介绍
一种两段式的按压开关,其包括设有收容部的外壳,配置在该外壳的收容 部内底面上的中央固定接点,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 点,配置在该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外侧且高于第一周边固定接点设置的第二周 边固定接点,其中央膨胀部配置在上述中央固定接点的上部,而周边部一直 与上述第 一周边固定接点接触的官顶状下部可动接点,以及比该下部可动接 点的外形直径大、中央膨胀部被配置以覆盖上述下部可动接点、而周边部与 上述第二周边固定接点一直接触的宫顶状上部可动接点。第一周边固定接 点、第二周边固定接点,以及中央固定接点分别与从绝缘本体底部凸伸的共 面设置的焊接部相连。组装按压开关至对应电路时,将所述焊接部焊接至对 应电路即可。按压上部可动接点,其与下部可动接点接触,实现一预设信号;继续按压上部可动接点至下部可动接点与中央固定接点接触,实现另一 预设信号。然而,上述两段式按压开关的第二周边固定接点高于第 一周边固定接点 设置,且它们的焊接部共面;使得中央固定接点、第一周边固定接点的沖制 和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冲制需用两套模具完成不能降低制造此类按压开关的 成本,并且当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和第二周边固定接点放置于模具中注塑绝缘 本体时需分别放置且焊接部的共面度不好调整,制造工序复杂,不良风险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筒化制造程序以及 降低不良风险的按压开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一 体成型的固定接点、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第 一可动接触片和第二可动接触片、设于第二可动接触片上方的薄膜以及将第一、第二可动接触片及薄膜固定于 绝缘本体中的遮蔽壳体,所述固定接点包括中央固定接点、位于中央固定接点 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外侧并高于其设置的一对第二周边固定接点;其中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 一周边固定接点的末端延伸 并埋设于绝缘本体中,折弯部自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其垂直下方,自所述 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 一侧冲制形成落差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两落差部且与折 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按压开关通过折弯部自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 于其垂直下方平行设置,使得中央固定接点、第一周边固定接点,以及第二周 边固定接点的冲制可采用 一套模具完成,沖制完成的固定接点仅需一次就可放 入注射绝缘本体的模具中,比现有技术二段式的按压开关固定接点需至少两套 模具冲制后分别放入注塑模具中相比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简化制造程序, 而且一次放入注塑模具中的固定接点不会存在焊接部共面度不易调整的困 扰,降低制造的不良风险。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按压开关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按压开关的立体图。图3为图l所示按压开关无操作时状态的说明图。图4为图l所示按压开关的固定接点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按压开关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按压开关100包括绝缘本体2、与绝缘本体2 一体成型的固定接点3、装设于绝缘本体2的第 一可动接触片4和第二可动接触 片5、设于第二可动接触片5上方的薄膜7以及将第一、第二可动接触片4、 5及 薄膜7固定于绝缘本体2中的遮蔽壳体8。绝缘本体2大致呈方形状,其上部设有开口,使其内部具有一收容部21, 该收容部21由在绝缘本体2中央形成大体为圆形状且由外至里逐层下凹的基部 211、及与该基部211连接并在收容部21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大体为方形状 的收容凹部212所组成。基部21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容置第一可动接触片4的凹 陷部210,还设有若干环绕在凹陷部210周边的凸块213。绝缘本体2的一对相 对侧边的正中位置分别设有卡扣凸块22,而另一相对侧边的正中位置凹设有卡持槽部23。另外,在绝缘本体2的底面设有定位圆柱24。固定接点3包括凸露出绝缘本体2收容部的中央固定接点31 、 一对第 一周 边固定接点32,以及配置在第一周边固定接点32外侧且高于其设置的一对第 二周边固定接点33。中央固定接点31位于收容部21的中心位置,其通过埋设 于绝缘本体2中的第一连接部311和凸出绝缘本体2底部的第一焊接部310相 连;两第一周边固定接点32分布于中央固定接点31外侧通过埋设于绝缘本体2 中的第二连接部321相连,折弯部322自第二连接部321延伸且位于第二连接部 321的垂直下方并与凸出绝缘本体2底部的第二焊接部320相连; 一对第二周边 固定接点33露出于绝缘本体2上呈对角线设置的收容凹部212,自第二周边固 定接点33的一侧冲制形成落差部332,第三连接部331连接两落差部332且与折 弯部32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三焊接部330自第二周边固定接点33的外部周边 向下弯折延伸并凸出绝缘本体2的底部,落差部332和第三连接部331均埋设于 绝缘本体2中。上述结构的中央固定接点31、第一周边固定接点32,以及第二 周边固定接点33可由一套模具沖制而成,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21高 于第三连接部331、折弯部322为自第二连接部321和折弯部322处折弯形成 的。第一可动接触片4设为圆形状放置于绝缘本体的凹陷部210中,包括有呈 穿顶状位于中央固定接点31上方的第一中央部41,第一可动接触片4的周边部 位与第一周边固定接点32常态接触,通过制具(未图示)将环绕在凹陷部210外 的凸块213朝向第 一可动接触片4的周边部位压倒,从而限制了第 一可动接触 片4不能在收容部21中晃动。第二可动接触片5位于第一可动接触片4的垂直上方,包括呈官顶状的第 二中央部51,由第二可动接触片5的周边部位向外延伸有放置于对应收容凹部 212的四个^^部52。上述腕部52之间的外径形成比上述第一可动4妾触片4的外 径大的直径。在绝缘本体2收容部21开口处的上方安装有覆盖在第二可动接触 片5上面的薄膜7。遮蔽壳体8由板状金属板形成大体为方形状,其中央设置有窗孔部81。另 外,遮蔽壳体8四侧边中对应卡扣凸块22的一对相对侧边向下垂直延伸有卡扣 部82,而另外一对相对侧边对应卡持槽部23向下垂直延伸有卡持部83。将遮蔽壳体8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这时在上述遮蔽壳体8和绝缘本体2之间具有上 述薄膜7,而薄膜7从窗孔部81露出有一部分可按压的结构。使用时,本技术按压开关100的薄膜7受到一向下的压力时,设于薄膜 7下方的第二可动接触片5的第二中央部5l被按压,使该第二中央部51出现弹性 反转,第二中央部51与第一可动接触片4的第一中央部41接触,完成第一段开 关作动。推动第二可动接触片5的第二中央部51继续弹性反转,从而推动第一 可动接触片4的第一中央部41亦向下弹性反转。因此,弹性反转后的第一可动 接触片4的第 一 中央部41与所述中央固定接点3 l相接触,使得第 一可动接触片4 与上述中央固定接点31导通,完成第二段开关作动。当解除对本技术按压开关100的按压力时,上述第一、第二可动接触 片4、 5的第一、第二中央部41、 51以自身的弹性力向上进行弹性反转,恢复到4刀士会^1犬;^。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接点、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可动接触片和第二可动接触片、设于第二可动接触片上方的薄膜以及将第一、第二可动接触片及薄膜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遮蔽壳体,所述固定接点包括中央固定接点、位于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外侧并高于其设置的一对第二周边固定接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周边固定接点的末端延伸并埋设于绝缘本体中,折弯部自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其垂直下方,自所述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一侧冲制形成落差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两落差部且与折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开关,包括绝缘本体、与绝缘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接点、装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一可动接触片和第二可动接触片、设于第二可动接触片上方的薄膜以及将第一、第二可动接触片及薄膜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遮蔽壳体,所述固定接点包括中央固定接点、位于中央固定接点外侧的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和配置在第一周边固定接点外侧并高于其设置的一对第二周边固定接点;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周边固定接点的末端延伸并埋设于绝缘本体中,折弯部自第二连接部延伸且位于其垂直下方,自所述第二周边固定接点的一侧冲制形成落差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两落差部且与折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2. 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