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侧向致动的电气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09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该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导电的导轨(31)和第二导电的导轨(27);第一导电的罩件(3),其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变化到一结构,在该结构中,该第一导电的罩件(3)在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27)之间形成电接触;和致动装置,其包括操作元件(9),所述操作元件(9)安装在壳体内,并相对于变形轴线(Z)以成直角的方式(X)滑动。该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电的导轨(34);和第二导电的罩件(5),其叠加在第一罩件(3)上,该第二罩件(5)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致动压力的作用下从静止结构连续变化到部分变形结构和最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二罩件(5)只与第三导轨(34)电接触,在部分变形结构中,该第二罩件(5)与第一罩件(3)形成电接触,最大变形结构对应于第一罩件(3)最大变形的结构。在照相机的释放装置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开关装置,其包括-带有基座的壳体;-第一和第二导电的导轨,其被固定到壳体的内侧,且彼此电绝缘;-第一导电的罩件,其支撑在壳体的基座上,并与第一导轨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一罩件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沿变形轴线的致动压力的作用下从静止结构变化到最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一罩件只与第一导轨电接触,在最大变形结构中,该第一罩件与第二导轨形成电接触,这样,将第一和第二导轨电连接;和-致动装置,其包括操作元件和运动转换元件,所述操作元件安装在壳体内,以相对于变形轴线成直角的方式滑动,所述运动转换元件用于响应操作元件的移动,沿变形轴线施加致动压力。
技术介绍
这种类型的开关已经描述在例如同一申请人的、公开号为2803428的法国专利申请中。借助于侧向致动运动,这种类型的装置可以允许从第一切换状态向第二切换状态改变。术语″侧向″致动理解为一种压力,例如,来自使用者的压力,使用者在基本垂直于即将切换的导电导轨的平面的方向上施加该压力,或者在垂直于弹性切换元件的变形主方向的方向上施加该压力。对于特定的装置来说,从装置的总体尺寸和操作简易的观点来看,优选带有侧向致动的开关。带有侧向致动的上述类型开关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对应于致动元件沿其滑动轴线的两个位置范围,它们只能用来呈现两种切换状态。有些地方需要具有三个切换状态的带有侧向致动的开关,例如,用于自动照相机中。在这种类型的装置中,按钮在第一路径的致动引起自动更新,而按钮在辅助路径的致动引起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侧向致动的开关装置,其具有三个切换状态,但没有显著地增加装置的尺寸。为此,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气开关装置包括-第三导电的导轨,其被固定到壳体的内侧,且与第一和第二导轨电绝缘;-第二导电的罩件,其叠置在第一罩件上且支撑在壳体的基座上,并与第三导轨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二罩件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致动装置施加的致动压力的作用下连续地从静止结构变化到部分变形结构和最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二罩件只与第三导轨电接触。在部分变形结构中,该第二罩件与第一罩件形成电接触,但第一罩件不接触第二导轨。最大变形结构对应于第一罩件最大变形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该第二罩件保持与第一罩件电接触。这样,开关装置可以根据操作元件的位置,有选择地呈现三个切换状态。可单独或组合采用下面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益的特征-第一罩件,其具有限定与第一导轨接触的区域的周边部分和限定与第二导轨接触的区域的中央部分;-第二罩件,其具有限定与第三导轨接触的区域的周边部分和限定与第一罩件接触的区域的中央部分;-孔,其设置在第二罩件的中央部分;和-该装置包括柔性、绝缘的密封薄膜,该密封薄膜插在转换元件和第二罩件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前述开关装置的使用以制造用于照相机的释放装置。附图说明参考附图,现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开关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壳体、罩件和绝缘薄膜在垂直中心平面沿2-2方向的剖视图;和-图3是图1中的装置处于装配结构下在垂直中心平面沿3-3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开关装置或开关沿轴线Z-Z的分解图,为便于描述,轴线Z-Z被设定为垂直的。该装置大体上包括-壳体1,其形成基座板,-第一罩件3,其是导电的并可弹性变形,-第二罩件5,其是导电的并可弹性变形,-绝缘薄膜7,-操作元件9,-运动转换元件11,和-闭合板13。参考图1和图2,现在将详细地描述壳体1的结构。壳体1由凹形体形成,该凹形体具有基本上为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具有基座21和基本上垂直的侧壁23、25,它们共同界定了一个壳体,用来安放导电罩件3、5,薄膜7、操作元件9和运动转换元件11。当开关处于装配状态时,通过闭合板13将这些元件保持在壳体内。基座21具有基座表面22,基座表面22是平的且基本为矩形。在基座表面22的中心,圆柱形的导电触头元件27从基座表面垂直地伸出。壳体1具有水平的周缘29,所述周缘29限定了用于绝缘薄膜7的周缘的支撑表面,并高于基座表面22。在观察图2中平行于壳体1的矩形基座的最长边而延伸的平面时,应当注意到,壳体具有阶梯状的内部结构,该内部结构在由基座表面22界定的中央部分和周缘29之间具有两个中间支撑平面。从基座表面22及在靠近侧壁25的周缘29的两个最短边的方向上,基座21以阶梯状的方式延伸,且基本上限定了两个水平的中间支撑平面,两个中间支撑平面在垂直方向上相互偏离且相对于周缘29的表面偏离。第一中间支撑平面由两个平行的带片31、32限定,所述带片31、32相对于延伸过导电触头元件27和由周缘29限定的矩形长边的中心的垂直中心平面,以大体上对称的方式在触头元件27的一侧和另一侧延伸。该支撑平面位于导电触头元件27的上表面的上方且位于由周缘29限定的支撑平面的下方。该对带片中的第一带片31是导电的导轨,而第二带片32是绝缘带片。第二中间支撑平面在第一中间支撑平面上方和由支撑周缘29限定的支撑平面下方延伸。该第二中间支撑平面由两个带片33、34界定,所述两个带片33、34平行于带片31、32,其也是以基本上对称的方式延伸。在径向上,这些带片33、34在带片31、32和侧壁25之间延伸。这些带片中的第一带片33是绝缘的,而这些带片中的第二带片34是导电的导轨。通常,壳体的基座21被确定为基座表面与形成中间支撑平面的带片31、32、33、34的结合。此外,导电的带片31被确定为开关的第一导电的导轨,触头元件27被确定为开关的第二导电的导轨,带片34被确定为开关的第三导电的导轨。壳体还包括三个水平的导电舌状物40、41、42,所述导电舌状物从壁25侧向伸出。它们的下表面相对于壳体基座的外表面是基本共面的。第一导电的舌状物40沿第一侧壁25的整个宽度从壳体上伸出,该舌状物40可以例如电连接到第三导电的导轨34上,第三导电的导轨34位于与壁25平行的垂直中心平面的同一侧。同样,第二导电的舌状物41从另一个侧壁25部分宽度上伸出,其可以电连接到第一导电的导轨31上,第一导电的导轨31位于所述中心平面的同一侧。最后,与第二导电的舌状物41一样,第三导电的舌状物42从同一侧壁25的整个宽度的另一部分上伸出,其可以电连接到中央的导电触头元件27上,即,连接到第二导电的导轨上。壳体的侧壁25在周缘29的高度的上方且沿着这些壁的整个宽度垂直地延伸。相邻的侧壁23形成为在与壁25同样的高度上在侧面延伸,并在中心区域具有与周缘29对齐的上边缘。由于壳体1在它的上水平面是开口的,所以侧壁23具有两个相应的相对凹口45、47,所述凹口45、47向上开口。壳体优选利用塑料材料整体模塑在导电部分上而制造。现在参考图1-3。第一导电的罩件3是由基本上为矩形形状的金属板形成的,当该罩件在静止位置且位于壳体内时,其具有向上的凸面。在被称作操作静止位置的该位置上,如图2和图3所示,罩件3的中心在开关的垂直轴线Z上。对应于最短边的周缘51、52被支撑在壳体1内的带片31、32上。由于短边51和长边52支撑在壳体1的垂直的周向肩部53上,所以罩件3保持在该位置。应认识到,在这个位置,第一罩件3与第一导轨31形成永久接触,其顶部垂直地位于导电触头元件27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其具有基座(21);-第一导电的导轨(31)和第二导电的导轨(27),第一导电的导轨(31)和第二导电的导轨(27)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并彼此电绝缘;-第一导电的罩件(3), 其支撑在壳体的基座(21)上,并与第一导轨(31)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一罩件(3)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致动压力的作用下沿变形轴线(Z)从静止结构变化到最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一罩件(3)只与第一导轨(31)电接触,在最大变形结构,该第一罩件(3)与第二导轨(27)形成电接触,这样,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27)电连接;和-致动装置,其包括操作元件(9)和运动转换元件(11),所述操作元件(9)安装在壳体内,以相对于变形轴线(Z)成直角的方式(X)滑动,所述运 动转换元件(11)用于响应操作元件(9)的移动,沿变形轴线(Z)施加致动压力;其特征在于,该电气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电的导轨(34),第三导轨(34)固定到壳体(1)的内侧,并与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27)电绝缘; 和-第二导电的罩件(5),其叠置在第一罩件(3)上,并支撑在壳体(21)的基座上,与第三导轨(34)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二罩件(5)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由致动装置(9,11)施加的致动压力的作用下连续地从静止结构变化到部分变形结构和最 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二导电的罩件(5)只与第三导轨(34)电接触,在部分变形结构中,该第二导电的罩件(5)与第一罩件(3)形成电接触,但第一罩件不接触第二导轨(27),最大变形结构对应于第一罩件(3)最大变形的结构,在该最大变形结构中,第二罩件(5)仍然保持与第一罩件(3)电接触,这样,开关装置可以根据操作元件(9)的位置,有选择地呈现三种切换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2003-9-9 03106161.一种电气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其具有基座(21);-第一导电的导轨(31)和第二导电的导轨(27),第一导电的导轨(31)和第二导电的导轨(27)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并彼此电绝缘;-第一导电的罩件(3),其支撑在壳体的基座(21)上,并与第一导轨(31)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一罩件(3)可弹性变形,以能够在致动压力的作用下沿变形轴线(Z)从静止结构变化到最大变形结构,在静止结构中,该第一罩件(3)只与第一导轨(31)电接触,在最大变形结构,该第一罩件(3)与第二导轨(27)形成电接触,这样,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27)电连接;和-致动装置,其包括操作元件(9)和运动转换元件(11),所述操作元件(9)安装在壳体内,以相对于变形轴线(Z)成直角的方式(X)滑动,所述运动转换元件(11)用于响应操作元件(9)的移动,沿变形轴线(Z)施加致动压力;其特征在于,该电气开关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电的导轨(34),第三导轨(34)固定到壳体(1)的内侧,并与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27)电绝缘;和-第二导电的罩件(5),其叠置在第一罩件(3)上,并支撑在壳体(21)的基座上,与第三导轨(34)形成永久接触,该第二罩件(5)可弹性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罗雄
申请(专利权)人:ITT制造企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