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94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该模块包括插针、盒盖、挡片、保护套、螺钉、接线片、壳体、电路板和凸块。其中,插针和凸块固定在盒盖上,在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电源线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螺钉、接线片、挡片和保护套。该模块能提高交流接触器线圈对电网电压波动的耐受能力和工作可靠性,在使用中它还具有无噪音,可对感性电网的容性功率因数补偿,在维持状态时耗电小、发热低等特点。该模块特别适合作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附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
,特别是一种能大大提高交流接触器线圈对电网电压波动的耐受能力和工作可靠性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为了达到交流接触器在起动时的大功率和在维持吸合时的低功耗的要求,现有的宽电压交流接触器是采用双线圈结构形式,其中,线径较粗、匝数较少的线圈作为起动线圈,线径较细、匝数较多的线圈作为维持线圈,用一对常开转换触点连接电路。如用交流转直流的工作方式,还需整流用的二极管数只及保护用的元件。工作时,起动线圈通电,交流接触器动作压合常开转换触点接通维持线圈,使维持线圈单独工作或与起动线圈串联工作。采用双线圈结构形式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1、吸合、维持时为固定线圈方式,不能进行随电压变化的自动调整。因此,在输入电压较高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大,导致线圈发热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烧毁线圈现象。2、由于交流接触器的磁性系统为硒钢材料或铁磁材料,工频工作时电感较大。因此,在由吸合态向维持态转换的瞬间电流发生变化,电感的变化是电流变化的二次函数,它将导致常开触点闭合时拉弧。高压时拉弧现象更为严重,甚至使触点熔结,影响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3、双线圈宽电压交流接触器一般为感性元件,其功率因数较低,一般为0.2~0.8之间。4、双线圈宽电压交流接触器也有普通交流接触器的电压过零振动问题,交流声是不可避免的。交流振动与交流接触器的机械动作时间是可比拟的。因此,导致交流接触器的触点会发生机械磨损和电弧,影响交流接触器触点的寿命。本技术的任务是针对现有的宽电压交流接触器所存在的上述交流接触器线圈易烧毁,交流接触器使用寿命短、功率因数低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提高交流接触器线圈对电网电压波动的耐受能力和工作可靠性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本技术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包括插针、盒盖、挡片A、保护套、螺钉、接线片、挡片B、壳体、电路板和凸块。其中,插针和凸块固定在盒盖上,在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电源线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螺钉、接线片、挡片A和挡片B,保护套设在凹槽上,电路板设在壳体内腔。电子电路是由电感L1,电容C1、C2、C3、C6、C7、C8、C9、C10,电解电容C4、C5,压敏电阻RY1,整流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二极管D9、D10,场效应管BG1,稳压管DW1、DW2、DW3、DW4、DW5,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集成电路IC11、IC12、IC2组成。其中,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火线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压敏电阻RY1一端、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D3的负极、电容C2一端相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接至交流电源地线、压敏电阻RY1另一端、电容C3一端、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D4的负极上。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交流接触器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D7的正极、D8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DW2的正极、DW3的正极、电阻R2一端、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阻R3一端、R6一端、集成电路IC11的4脚、电容C6一端、C8一端、集成电路IC2的2脚和5脚、电容C9一端、C10一端、电阻R13一端、R14一端、R11一端、稳压管DW5正极上。电容C2另一端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5正极、D7负极上。整流二极管D5负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6负极、电解电容C4的正极、稳压管DW1的负极、DW2的负极、DW3的负极、集成电路IC11的8脚、集成电路IC2的7脚、电阻R15一端、R16一端上。电容C3另一端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6正极、D8负极上。电阻R1另一端分别接至电阻R2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正极上。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接至电阻R4一端、R3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5的正极上。电阻R4另一端接至集成电路IC11的2脚上。集成电路IC11的1脚接至稳压管DW4的正极上。集成电路IC11的3脚分别接至电阻R5一端和R6另一端上。稳压管DW4的负极串联电阻R7后接在集成电路IC2的1脚上。电阻R5另一端分别接至电容C6另一端、电阻R8一端、集成电路IC2的8脚上。集成电路IC2的3脚分别接至电阻R10一端、电容C10另一端、电容C7一端、电阻R12一端。集成电路IC2的4脚分别接至电阻R8另一端、电容C7另一端、C8另一端上。集成电路IC2的6脚串联电阻R9后分别接至场效应管BG1的G极、稳压管DW5的负极上。集成电路IC12的7脚与电阻R12另一端相接。集成电路IC12的5脚分别接至电容C9另一端、电阻R13另一端、R15另一端上。集成电路IC12的6脚分别接至电阻R14另一端和R16另一端上。场效应管BG1的S极分别接至电阻R10另一端和R11另一端上。场效应管BG1的D极分别接至二极管D10正极和交流接触器的另一端上。使用时,交流电源的电线通过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凹槽内的螺钉固定在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凹槽内的接线片上,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上的插针插在交流接触器的线圈触点的插孔内。工作时,交流电源电压加入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的电路的同时,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开始工作,起动设定时间开始计时,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的电路输出大的功率使交流接触器吸合;设定时间到,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的电路转为小功率输出维持交流接触器的吸合,直到切断交流电源输入电压。本技术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能大大提高交流接触器线圈对电网电压波动的耐受能力和工作可靠性,在使用中它还具有如下特点1、工作时无交流噪音,吸合后主触头无机械磨损和电弧损伤。2、可对感性电网的容性功率因数补偿。3、在交流接触器维持态时,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中只通入很小的电流,即为恒平均功率状态(平均功率约为1W),因此发热极低。4、改善交流接触器的电磁兼容性能,尤其是提高抗雷击浪涌、脉冲群干扰性能。5、在发生过电压或过电流损坏时,只烧毁宽电压电路,保护交流接触器不被烧毁,此性能在大型交流接触器中效益尤为明显。6、高电压时使交流接触器的动作柔和,无强力吸合冲击。本技术特别适合作为一种交流接触器的附件。 附图说明图1为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表示插针;(2)表示盒盖;(3)表示挡片A;(4)表示保护套;(5)表示螺钉;(6)表示接线片;(7)表示挡片B;(8)表示壳体;(9)表示电路板;(10)表示凸块。图2为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的电路图。其中L1为电感;C1-C3、C6-C10为电容;C4、C5为电解电容;RY1为压敏电阻;D1-D8为整流二极管;D9、D10为二极管;BG1为场效应管;DW1-DW5为稳压管;R1-R16为电阻;IC11、IC12、IC2为集成电路。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该模块包括插针(1)、盒盖(2)、挡片A(3)、保护套(4)、螺钉(5)、接线片(6)、挡片B(7)、壳体(8)、电路板(9)和凸块(10)。其中,插针(1)和凸块(10)固定在盒盖(2)上,在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电源线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螺钉(5)、接线片(6)、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插针(1)、盒盖(2)、挡片A(3)、保护套(4)、螺钉(5)、接线片(6)、挡片B(7)、壳体(8)、电路板(9)和凸块(10),其中,插针(1)和凸块(10)固定在盒盖(2)上,在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电源线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螺钉(5)、接线片(6)、挡片A(3)和挡片B(7),保护套(4)设在凹槽上,电路板(9)设在壳体(8)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插针(1)、盒盖(2)、挡片A(3)、保护套(4)、螺钉(5)、接线片(6)、挡片B(7)、壳体(8)、电路板(9)和凸块(10),其中,插针(1)和凸块(10)固定在盒盖(2)上,在壳体上设有供连接电源线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螺钉(5)、接线片(6)、挡片A(3)和挡片B(7),保护套(4)设在凹槽上,电路板(9)设在壳体(8)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的电子电路是由电感L1,电容C1、C2、C3、C6、C7、C8、C9、C10,电解电容C4、C5,压敏电阻RY1,整流二极管D1、D2、D3、D4、D5、D6、D7、D8,二极管D9、D10,场效应管BG1,稳压管DW1、DW2、DW3、DW4、DW5,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集成电路IC11、IC12、IC2组成,其中,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火线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压敏电阻RY1一端、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D3的负极、电容C2一端相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接至交流电源地线、压敏电阻RY1另一端、电容C3一端、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D4的负极上,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交流接触器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D7的正极、D8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DW2的正极、DW3的正极、电阻R2一端、电解电容C5的负极、电阻R3一端、R6一端、集成电路IC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波李益秋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科利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