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
,特别是一种能大大提高交流接触器线圈对电网电压波动的耐受能力和工作可靠性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为了达到交流接触器在起动时的大功率和在维持吸合时的低功耗的要求,现有的宽电压交流接触器是采用双线圈结构形式,其中,线径较粗、匝数较少的线圈作为起动线圈,线径较细、匝数较多的线圈作为维持线圈,用一对常开转换触点连接电路。如用交流转直流的工作方式,还需整流用的二极管数只及保护用的元件。工作时,起动线圈通电,交流接触器动作压合常开转换触点接通维持线圈,使维持线圈单独工作或与起动线圈串联工作。采用双线圈结构形式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1、吸合、维持时为固定线圈方式,不能进行随电压变化的自动调整。因此,在输入电压较高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变大,导致线圈发热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烧毁线圈现象。2、由于交流接触器的磁性系统为硒钢材料或铁磁材料,工频工作时电感较大。因此,在由吸合态向维持态转换的瞬间电流发生变化,电感的变化是电流变化的二次函数,它将导致常开触点闭合时拉弧。高压时拉弧现象更为严重,甚至使触点熔结,影响交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3、双线圈宽电压交流接触器一般为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保护电路(1)、整流电路(2)、驱动电路(3)、稳压电路(4)、限压电路(5)、控制电路(6)和起动电路(7),其中,保护电路(1)包括由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的电源滤波电路和由压敏电阻RY↓[1]、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的过欠电压电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1]、D↓[2]、D↓[3]、D↓[4]构成;驱动电路包括由场效应管BG↓[1]构成的功率驱动电路和由二极管D↓[10]构成的续流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由电容C↓[2]、C↓[3]构成的降压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5]、D↓[6]、D↓[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保护电路(1)、整流电路(2)、驱动电路(3)、稳压电路(4)、限压电路(5)、控制电路(6)和起动电路(7),其中,保护电路(1)包括由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的电源滤波电路和由压敏电阻RY1、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的过欠电压电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1、D2、D3、D4构成;驱动电路包括由场效应管BG1构成的功率驱动电路和由二极管D10构成的续流电路;稳压电路包括由电容C2、C3构成的降压电路、由整流二极管D5、D6、D7、D8构成的整流电路和由电解电容C4和稳压管DW1、DW2、DW3构成的稳压滤波电路;限压电路包括由电阻R1、R2、R3、二极管D9和电解电容C5构成的采样电路和由电阻R4、R5、R6、R7、稳压管DW4和集成电路IC11构成的电压限定电路;控制电路由电阻R8、R9、R10、R11、电容C6、C7、C8、C10、稳压管DW5和集成电路IC2构成;起动电路由电阻R12、R13、R14、R15、R16、电容C9和集成电路IC12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宽电压模块,其特征在于在该模块的电子电路中,电感L1的一端与交流电源火线相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一端、压敏电阻RY1一端、整流二极管D1的正极、D3的负极、电容C2一端相接,电容C1另一端分别接至交流电源地线、压敏电阻RY1另一端、电容C3一端、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D4的负极上,整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一端、二极管D10的负极、交流接触器的一端,整流二极管D3的正极分别接至整流二极管D4的正极、D7的正极、D8的正极、电解电容C4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DW2的正极、DW3的正极、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波,李益秋,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科利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