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强专利>正文

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52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包括外磁轭体,外磁轭体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下磁轭盖板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内的凸台,凸台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的力传导轴,力传导轴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动铁芯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端面相贴,凸台和动铁芯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动铁芯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内磁轭套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在外磁轭体内的上部和动铁芯的上部之间设有电流线圈,所述外磁轭体的顶端设有上磁轭盖板。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结构紧凑,磁路漏磁少,对永磁体的磁能利用率高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由于在磁路设计方面的缺陷,使得磁路漏磁较多,对永磁 体的磁能利用率较低。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在分、合闸到位后, 通常还需要给电磁线圈通电流来保持分、合闸状态,由此导致电能的浪费.此外,由于存在 着习惯性的偏见,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力传导轴上全部套装有用于将力传导轴向 上复位的压縮弹簧,这不仅导致力传导轴向下运动时速度降低,容易出现故障,而且增大了 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结构紧凑,磁路漏磁少,对永磁体的磁能利 用率高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包括外磁轭体,外磁轭体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 下磁轭盖板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内的凸台,凸台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 贯穿所述外磁轭体的力传导轴,力传导轴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动铁芯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 端面相贴,凸台和动铁芯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園,动铁芯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内磁轭套 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圏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的外側壁与所述外磁轭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布 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在外磁轭体内的上部和动铁芯的上部之间设有电流线圃,所述外磁轭 体的顶端设有上磁轭盖板。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中所述电磁线圈为双抽头的电磁线圃。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中所述动铁芯与所述力传导轴之间采用嫘纹连 接,力传导轴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中所述永磁体分别采用粘接固定.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中所述下磁轭盖板和上磁轭盖板分别采用螺钉 固定。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在使用时,如果霈要进行合闸,可利用控制电路给 电磁线圈瞬时通入正.向电流,电磁线豳产生的磁场就会吸引动铁芯令朝下运动,朝下运动的 动铁芯的下端面会与凸台的上端面相贴,然后电磁线面断电,动铁芯则会在多个永磁体磁场 的作用下保持与凸台的上端面相貼的状态,而力传导轴处于下位状态,力传导轴令合闸完成,由于在随后的过程中电磁线圈不再^;电流通过,故可节约电能。如果需要进行分闸,可利用控制电路给电磁线圈和/或给电流线豳瞬时通入反向电流,电磁线圏和/或给电流线困产生的磁 场就会造成多个永磁体磁场对凸台的吸引作用在瞬时减弱,动铁芯就会朝上运动,令力传导 轴处于上位状态,力传导轴会作用于分闸装置,从而令分闸完成。由于下磁轭盖板的上表面 具有伸入外磁轭体内的凸台,凸台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的 力传导轴,力传导轴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动铁芯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端面相贴,凸台和动 铁芯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动铁芯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内磁轭套的下端面与电磁紐圈 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 在外磁轭体内的上部和动铁芯的上部之间设有电流线園,故其结构紧凑,磁路漏磁少,本实 用新型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既能够实现直流电的瞬时合、分闸操作,又能够实现交流电 的瞬时合、分闹操作,还能够实现计算机联网控制,并可提髙合、分闸操作机构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由于力传导轴上没有了用于将力传导轴向上复位的压縮弹簧,还可降低设备的故障 率和制造成本。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 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明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包括外磁轭体3,外磁轭体3的底 端采用螺钉固定有下磁轭盖板2,下磁轭盖板2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3内的凸台11, 凸台11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12,通孔12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3的力传导轴1,力传 导轴1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6,动铁芯6的下端面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贴,凸台11和动铁 芯6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圑13,动铁芯6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7,内磁轭套7的下端面与 电磁线圈13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7的外側壁与外磁轭体3的内側壁之间均布地采用粘 接固定有多个永磁体5,在外磁轭体3内的上部和动铁芯6的上部之间设有环绕动铁芯6上 部的电流线圈9,外磁轭体3的顶端采用蠊钉固定有上磁轭盖板10,上述电磁线圈13为双抽头的电磁线圈,双抽头的电磁线圈13的设计结构可以使本实用 新型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适用性能增大。上述动铁芯《与力传导轴1之间采用媒纹连接,力传导轴1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或铝合 金材料制成。力传导轴1采用不锈钢或铜合金或铝合金材料制成;目的在于减少力传导轴1. 座上下往返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和剩磁吸力,提高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在使用时,如果需要进行合闸,可利用控制电路给 电磁线圈13瞬时通入正向电流,电磁线圏13产生的磁场就会吸引动铁芯6朝下运动,朝下 运动的动铁芯6的下端面会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貼,然后电磁线園13断电,动铁芯6则会 在多个永磁体5磁场的作用下保持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貼的状态,而力传导轴1处于下位状 态,力传导轴l令合闸完成,由于在随后的过程中电磁线豳13不再有电流通过,故可节约电能。如果需耍进行分闸,可利用控制电路给电磁线圃13和/或给电流线圃9瞬时通入反向电 流,电磁线圈13和/或给电流线圈9产生的磁场就会造成多个永磁体5磁场对凸台11的吸引 作用在瞬时减弱,动铁芯6就会朝上运动,令力传导轴1处于上位状态,力传导轴l会作用 于分闸装置8,从而令分闸完成.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既能够实现直流电的 瞬时合、分闸操作,又能够实现交流电的瞬时合、分闸操作,还能够实现计算机联网控制, 并可提高合、分闸操作机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设备的维护和制造成本。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 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 型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磁轭体(3),外磁轭体(3)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2),下磁轭盖板(2)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3)内的凸台(11),凸台(11)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12),通孔(12)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3)的力传导轴(1),力传导轴(1)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6),动铁芯(6)的下端面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贴,凸台(11)和动铁芯(6)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13),动铁芯(6)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7),内磁轭套(7)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13)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7)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3)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5),在外磁轭体(3)内的上部和动铁芯(6)的上部之间设有电流线圈(9),所述外磁轭体(3)的顶端设有上磁轭盖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磁轭体(3),外磁轭体(3)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2),下磁轭盖板(2)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3)内的凸台(11),凸台(11)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12),通孔(12)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3)的力传导轴(1),力传导轴(1)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6),动铁芯(6)的下端面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贴,凸台(11)和动铁芯(6)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13),动铁芯(6)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7),内磁轭套(7)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13)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7)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3)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5),在外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强
申请(专利权)人:吕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