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强专利>正文

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529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包括外磁轭体,外磁轭体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下磁轭盖板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内的凸台,凸台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的力传导轴,力传导轴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动铁芯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端面相贴,凸台和动铁芯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动铁芯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内磁轭套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在外磁轭体内的上部和动铁芯的上部之间设有电流线圈,所述外磁轭体的顶端设有上磁轭盖板。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结构紧凑,磁路漏磁少,对永磁体的磁能利用率高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由于在磁路设计方面的缺陷,使得磁路漏磁较多,对永磁 体的磁能利用率较低。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在分、合闸到位后, 通常还需要给电磁线圈通电流来保持分、合闸状态,由此导致电能的浪费.此外,由于存在 着习惯性的偏见,现有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的力传导轴上全部套装有用于将力传导轴向 上复位的压縮弹簧,这不仅导致力传导轴向下运动时速度降低,容易出现故障,而且增大了 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率低,结构紧凑,磁路漏磁少,对永磁体的磁能利 用率高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本技术的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包括外磁轭体,外磁轭体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 下磁轭盖板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内的凸台,凸台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中插装有 贯穿所述外磁轭体的力传导轴,力传导轴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动铁芯的下端面与凸台的上 端面相贴,凸台和动铁芯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園,动铁芯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内磁轭套 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圏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的外側壁与所述外磁轭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布 地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磁轭体(3),外磁轭体(3)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2),下磁轭盖板(2)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3)内的凸台(11),凸台(11)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12),通孔(12)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3)的力传导轴(1),力传导轴(1)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6),动铁芯(6)的下端面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贴,凸台(11)和动铁芯(6)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13),动铁芯(6)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7),内磁轭套(7)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13)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7)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3)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5),在外磁轭体(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驱动永磁保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磁轭体(3),外磁轭体(3)的底端设有下磁轭盖板(2),下磁轭盖板(2)的上表面具有伸入外磁轭体(3)内的凸台(11),凸台(11)沿垂直方向设有通孔(12),通孔(12)中插装有贯穿所述外磁轭体(3)的力传导轴(1),力传导轴(1)上安装固定有动铁芯(6),动铁芯(6)的下端面与凸台(11)的上端面相贴,凸台(11)和动铁芯(6)的下部套装有电磁线圈(13),动铁芯(6)的中部套装有内磁轭套(7),内磁轭套(7)的下端面与电磁线圈(13)的上端面相贴,在内磁轭套(7)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磁轭体(3)的内侧壁之间均布地固定有多个永磁体(5),在外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强
申请(专利权)人:吕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