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243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与第五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温水箱阀门驱动器、风冷冷水机驱动器、冷却装置驱动器、加热器驱动器、气泵驱动器、加热辊芯驱动器、温水箱阀门、风冷冷水机、冷却装置、加热器、气泵、加热辊芯;通过此种设计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控制电源装置内的温度和控制流动,避免产生水雾或者水滴对膜的质量造成影响的目的。对膜的质量造成影响的目的。对膜的质量造成影响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离型膜
,尤其涉及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离型膜是指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如电子电力,IT显示屏。
[0003]现有的已授权的技术专利,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530279.9,专利名称为一种底膜生产线的技术专利,包括上料区、制膜区、拉伸区、冷却区、电晕区、收卷区和控制单元,所述上料区、制膜区、拉伸区、冷却区、电晕区和收卷区依次连接,所述拉伸区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沿底膜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拉伸辊、第二拉伸辊和第三拉伸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拉伸辊、第二拉伸辊和第三拉伸辊分别由独立的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拉伸辊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拉伸辊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二拉伸辊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三拉伸辊的转动速度;本技术提供的底膜生产线,其拉伸区设置有三根转动速度逐渐增加的拉伸辊,可对底膜进行有效的拉伸,提高底膜的透气性。
[0004]但是该方案忽略了在工艺流程中,在压延步骤中,采用温水配合风冷冷水机的方式为压延机中的压辊降温,降温后的水直接排放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在电晕处理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热量,连续生产,温度持续的升高。在遇到天气发生变化,外界环境温度降低的时候或者湿度突然增大的情况下,会在电晕箱内产生一层水雾,凝结成水滴滴落在薄膜上,影响薄膜的外观,成为不合格品,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为压辊降温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解决因外界温度突然下降导致的电晕装置内产生水雾,对膜的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
[0008]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
[000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与第五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0010]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微处理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
[0011]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0012]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温水箱阀门驱动器、风冷冷水机驱动器、冷却装置驱动器、加热器驱动器、气泵驱动器、加热辊芯驱动器、温水箱阀门、风冷冷水机、冷却装置、加热器、气泵、加热辊芯;
[0013]所述温水箱阀门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温水箱阀门与温水箱阀门驱动器连接;风冷冷水机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风冷冷水机与风冷冷水机驱动器连接;冷却装置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冷却装置与冷却装置驱动器连接;加热器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加热器与加热器驱动器连接;气泵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气泵与气泵驱动器连接;加热辊芯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加热辊芯与加热辊芯驱动器连接;
[0014]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却箱内部,用于检测冷却箱中水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温水箱中,用于检测温水箱中水的温度;
[0015]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晕装置的内部,用于检测电晕装置内的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晕装置的外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辊芯设置于引气辊的内部,所述引气辊套设于电晕装置中,所述电晕装置内还设置有引气辊。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晕装置的壳体四周均设有排气口,所述引气辊设置有若干列出气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市电供电、锂电池组供电。
[0019]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采用STM32F407处理芯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技术通过冷却箱的设计,对压辊降温后温度升高的水进行冷却处理,再流入到温水箱中循环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0022]2.本技术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加热辊芯的设计,使得当电晕装置内外温差过大,可能产生水滴时,通过加热辊芯调节电晕装置内部的温度以及配合排气口实现空气的循环控制,避免产生水雾或者水滴。
[0023]3.本技术通过温水箱配合风冷冷水机共同为压延机的压辊进行降温,避免了直接使用冷水,冷热温差过大对压辊造成刺激性损坏。
[0024]4.本技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数据采集模块与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的有线接线方式复杂的接线过程来说,设计上更加的简单,同时微处理器的位置不受限定,可以放置于更加安全合理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系统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微处理器与驱动模块的详细系统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温水流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
[0030]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
[003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与第五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0032]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微处理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
[0033]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
[0034]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温水箱阀门驱动器、风冷冷水机驱动器、冷却装置驱动器、加热器驱动器、气泵驱动器、加热辊芯驱动器、温水箱阀门、风冷冷水机、冷却装置、加热器、气泵、加热辊芯;
[0035]所述温水箱阀门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温水箱阀门与温水箱阀门驱动器连接;风冷冷水机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风冷冷水机与风冷冷水机驱动器连接;冷却装置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离型膜生产线节能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系统、驱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与第四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第四温度传感器与第五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微处理器;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存储模块、供电模块分别与微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四无线通讯模块、第五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第一无线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温水箱阀门驱动器、风冷冷水机驱动器、冷却装置驱动器、加热器驱动器、气泵驱动器、加热辊芯驱动器、温水箱阀门、风冷冷水机、冷却装置、加热器、气泵、加热辊芯;所述温水箱阀门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温水箱阀门与温水箱阀门驱动器连接;风冷冷水机驱动器与微处理器连接,风冷冷水机与风冷冷水机驱动器连接;冷却装置驱动器与微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尚润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亮雅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