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ε-聚赖氨酸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80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ε

聚赖氨酸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尤其涉及ε

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ε

聚赖氨酸(ε

PL)是L

赖氨酸的聚合物,其化学结构如下所示。ε

聚赖氨酸为淡黄色粉末,略有苦味,其对热稳定,吸湿性强,不溶于乙醚、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易溶于水。
[0003][0004]ε

聚赖氨酸(ε

PL)可直接破坏细胞及细胞器对物质赖以生存的选择性和依赖于膜结构完整的能量代谢,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后导致细胞死亡。现有的研究表明,ε

聚赖氨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黄曲霉、白色念球菌、黑曲霉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往往应用在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等食品的防腐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ε

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
[0006]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
[0007]为了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ε

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ε

聚赖氨酸对炭疽菌也具备抑制作用。因此,提供了上述用途。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还包括纳他霉素。具体的,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表明,仅采用ε

聚赖氨酸时,对炭疽菌的抑菌浓度高;而引入纳他霉素后,抑菌浓度明显下降,两者具备明显的协同作用。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 (1~2):3。具体的,在范围内时,两者的协同增效更为显著。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 1:2。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植物为橡胶、西瓜、芒果或槟榔。
[0012]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其包括ε
‑ꢀ
聚赖
氨酸30~50份。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纳他霉素15~25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3。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7]ε

聚赖氨酸30~50份,纳他霉素15~25份,玉米醇溶蛋白0.1~5份,柠檬酸1~5份,丙三醇2~10份,吐温1~10份,水20~30份;
[0018]上述各组分的重量份之和为100份。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农药的助剂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溶剂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农药剂型选用合适的助剂。
[0019]上述农药的制备方法为:将除吐温外的各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吐温,混合均匀即得。
[0020]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ε

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基于该用途,可制备得到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的农药,从而有效防治炭疽病菌引起的病害。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纳他霉素,可大幅度降低ε

聚赖氨酸的抑菌浓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1ε

聚赖氨酸(ε

PL)对橡胶树炭疽的抑制效果测定
[0024]实验方法:将PDA培养基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后取出,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ε

PL和PDA培养基充分混匀,使每个平板培养基中ε

PL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0、100、200、400、600、800mg/L,备用。从用PDA培养基培养7d的橡胶树炭疽菌菌落边缘取直径为4mm的菌饼,将菌饼分别接种于平板培养基正中央,每个平板接种一个菌饼,菌丝面朝下,28℃培养箱中培养7d。每组重复4次。其中,ε

PL溶液浓度为0的为对照组,其他为试验组。
[0025]实验结束后,测量各组菌落直径D
i
,并计算抑制率ω
i
。进而以ε

PL浓度的对数值作为横坐标,抑制率为纵坐标,计算ε

PL对橡胶树炭疽菌菌丝体生长的毒力方程和半最大效应浓度EC
50

[0026]其中,抑制率由下述公式组计算得到:
[0027]Δd
i
=D
i

d
i
[0028][0029]其中,d
i
为实验前第i组的菌落直径,D
i
为实验后第i组的菌落直径,Δd
i
为第i组菌落增长直径,Δd
c
为对照组菌落增长直径。
[0030]实验结果:随着ε

PL浓度的升高,对橡胶树炭疽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培养2d后,与对照组相比ε

PL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橡胶树炭疽菌菌丝体的生长(P<0.05),当ε

PL的添加量≥600mg/L时,橡胶树炭疽菌基本无生长。培养7d后,对照组菌丝体
生长迅速,菌落直径达到了75.53
±
0.15mm。经 800mg/L的ε

PL处理后,能抑制99.50%以上的菌丝体生长。ε

PL处理对橡胶树炭疽菌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1.5672X+1.2145, R2=0.9964,半最大效应浓度EC
50
为263.027mg/L。
[0031]实施例2ε

聚赖氨酸(ε

PL)与纳他霉素配合对橡胶树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
[0032]2.1纳他霉素对橡胶树炭疽的抑制效果测定
[0033]将PDA培养基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20min后取出,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纳他霉素和PDA培养基充分混匀,使每个平板培养基中纳他霉素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mg/L,备用。从用PDA 培养基培养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ε

聚赖氨酸在制备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中的用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中还包括纳他霉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中纳他霉素与ε

聚赖氨酸的重量比为1:2。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为橡胶、西瓜、芒果或槟榔。6.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病害的农药,其特征在于,包括ε

聚赖氨酸30~50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防治植物炭疽病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波秦春秀缪卫国林春花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