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77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分隔成顶部依次连通的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第一除尘室内设置有进风口,底部设置有集尘盒,第二除尘室内设置有喷淋头和沉淀池,壳体外设置有水泵,水泵用于将沉淀池中的液体泵送至喷淋头,第三除尘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次尘降,大大降低了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的含量,降低了废气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通过设置集尘盒可对干燥的大颗粒木塑粉尘进行收集,并快速回收利用,对于细小的粉尘颗粒通过沉淀然后晾干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塑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木塑产品已广泛地运用到房地产、园林、市政、环保等行业。木塑产品主要由木材(木纤维素、植物纤维素)为基础材料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塑料)和加工助剂等,混合均匀后再经模具设备加热挤出成型而制成,在挤出成型前需要对其中的组成部分进行添加并混合均匀,在此期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为了减少弥散在车间内的粉尘,提高工人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吸风装置将粉尘吸走,然后通过废气净化系统,降低粉尘含量,最后将剩余空气排入大气中。
[0003]然而,由于木塑混合料产生的粉尘其颗粒直径较大、粉尘含量较多且部分材料遇水还会膨胀,极易对净化系统造成堵塞,造成净化系统故障,提高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并且,由于废气净化系统中为了减少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通常会添加一些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与木塑粉尘接触后会与粉尘发生反应,致使木塑粉尘变性,无法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含量,能够将木塑粉尘回收再利用的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
[0005]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包括密封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自右往左分隔成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底部设置有集尘盒,所述第一除尘室的相应所述集尘盒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除尘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还设置有沉淀池,所述壳体的外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水管将所述沉淀池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所述第二除尘室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除尘室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除尘室内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前后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流板的向上倾斜的一面相应所述通孔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一端向下弯曲,所述导流板与相应所述弧形板一侧的所述挡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所述导流板与另一侧的所述挡板之间形成除尘通道;
[0007]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的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导流板和所述挡板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集风通道,所述顶板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的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除尘通道的顶部被所述顶板密封,所述底板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和所述除尘通道
的位置处开设有除尘孔,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进风口与各所述通风通道的底部连通,所述集尘盒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集尘盒内设有多个第三隔板,多个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集尘盒分隔成多个集尘室,各所述集尘室与所述除尘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底板密封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通过抽拉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室的底部,所述第一除尘室的相应所述集尘盒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并可相对所述壳体上下滑动,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应所述套筒的位置处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为带外螺纹的螺杆,所述套筒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螺旋配合的内螺纹,所述螺杆安装在所述套筒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杆,所述壳体的底部相应所述导向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可相对所述导向孔上下滑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二除尘室内还设有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集风通道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二除尘室底部的液面的下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头呈球形,所述喷淋头能够喷出球状水雾。
[0012]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沉淀箱,所述沉淀箱内设置有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将所述沉淀箱分隔成沉淀腔和澄清腔,所述第四隔板的顶部与所述沉淀箱的内顶壁之间留有流通间隙,所述沉淀腔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通过水管将澄清腔内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中。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除尘室的底部具有液体,所述第三除尘室的底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内还设有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除尘室的顶部连通,另一端竖直位于所述第三除尘室底部的液面的上方,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出风端对着所述第三除尘室底部的液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挡流板,所述挡流板的横截面呈V形倒置在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内,V形的所述挡流板的两侧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之间具有间隙。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的底部安装有除雾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除尘室、第二除尘室和第三除尘室,对木塑粉尘进行三次尘降,极大的降低了进入废气净化系统中的木塑粉尘的含量,减少了废气净化系统的故障率,降低了废气净化系统的维护频率,并且,通过设置集尘盒可对干燥的大颗粒木塑粉尘进行收集,能够做到快速回收利用,提高了对木塑粉尘的回收利的时间,对于细小的粉尘颗粒通过沉淀然后晾干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了木塑粉尘的总的回收利用率,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0018]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的结构视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壳体中的第二除尘室的半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后侧的侧视图(略去电机、沉淀池)。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壳体,11

第一隔板,12

第二隔板,13

导向孔,2

第一除尘室,21

进风口,22

导流板,221

通孔,222

弧形板,23

挡板,24

通风通道,25

除尘通道,26

顶板,261

通风孔,27

底板,271

除尘孔,28

集风通道,29

升降板,291

套筒,292

导向杆,3

第二除尘室,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的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所述第一隔板(11)和所述第二隔板(12)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自右往左分隔成第一除尘室(2)、第二除尘室(3)和第三除尘室(4),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底部设置有集尘盒(5),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相应所述集尘盒(5)的上方设置有进风口(21),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顶部与所述第二除尘室(3)连通,所述第二除尘室(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31),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底部还设置有沉淀池(6),所述壳体(1)的外部设置有水泵(7),所述水泵(7)通过水管(71)将所述沉淀池(6)中的液体泵送至所述喷淋头(31),所述第二除尘室(3)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除尘室(4)连通,所述第三除尘室(4)的顶部设置有出风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室(2)内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导流板(22),所述导流板(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板(23),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与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前后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导流板(2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21),所述导流板(22)的向上倾斜的一面相应所述通孔(221)的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板(222),所述弧形板(222)的一端向下弯曲,所述导流板(22)与相应所述弧形板(222)一侧的所述挡板(23)之间形成通风通道(24),所述导流板(22)与另一侧的所述挡板(23)之间形成除尘通道(25);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的顶部设有顶板(26),所述导流板(22)和所述挡板(23)的底部设有底板(27),所述顶板(26)和所述底板(27)的边缘与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顶板(26)和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集风通道(28),所述顶板(26)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24)的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孔(261),所述除尘通道(25)的顶部被所述顶板(26)密封,所述底板(27)的相应所述通风通道(24)和所述除尘通道(25)的位置处开设有除尘孔(271),所述进风口(21)位于所述底板(27)的上方,所述进风口(21)与各所述通风通道(24)的底部连通,所述集尘盒(5)位于所述底板(27)的下方,所述集尘盒(5)内设有多个第三隔板(51),多个所述第三隔板(51)将所述集尘盒(5)分隔成多个集尘室(52),各所述集尘室(52)与所述除尘孔(27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与所述底板(27)密封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塑配料车间用除尘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盒(5)通过抽拉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底部,所述第一除尘室(2)的相应所述集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超贾红滢方晓钟冯娟丁浩李永乐刘邦树王潇翔李红吴子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