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56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包括避雷器和间隙绝缘子,避雷器包括防雨帽、硅橡胶裙套和跌落器,防雨帽包括一个倒置式U型部和两个片状导向部,两个片状导向部与倒置式U型部的一端下部连接,倒置式U型部的另一端与绝缘杆的上端相连;跌落器包括带钩槽的第一导电座和带挂钩的第二导电座,第一导电座与绝缘杆的下端相连,第一导电座上设有弧形导向槽,第二导电座上设有与弧形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间隙绝缘子包括环氧棒、间隙绝缘子本体、高压端电极、引弧棒、放电螺杆和第二金属端头。该跌落式间隙避雷器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避雷器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10kV架空配电线路分布较广,线路长,所处地形复杂,而10kV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低,雷电过电压能够使绝缘子发生闪络,在雷击闪络通道上形成工频续流烧断导线。造成断线的主要原因是在雷击闪络通道上建弧形成工频续流,弧根的温度很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导线烧断,即使是裸导线,如果通过的电流很大,亦能够将导线烧断。
[0003]目前配网线路防雷领域采用的招弧角穿刺线夹方式能有效地保护线路导线和线路绝缘子。但由于该方式是在电弧电流过零点自然熄弧,熄弧能力差、灭弧时间长,并有可能复燃,所以不能降低线路跳闸率,需要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传统氧化锌避雷器和串联间隙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方式能够有效保护绝缘子不受电弧损伤,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但存在氧化锌电阻片高压电老化、电阻片密封失效受潮、串联间隙制作工艺复杂等缺陷,并且重量和体积大造成装置安装困难,运行维护成本高,限制了其在配网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及其生产工艺,该跌落式间隙避雷器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维护成本低。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避雷器和间隙绝缘子,所述避雷器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防雨帽、硅橡胶裙套和跌落器,所述防雨帽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一个倒置式U型部和两个片状导向部,所述两个片状导向部与倒置式U型部的一端下部连接,所述倒置式U型部的另一端与绝缘子的上端相连,所述倒置式U型部内设有带卡槽的导电构件;所述跌落器包括带钩槽的第一导电座和带挂钩的第二导电座,所述第一导电座与绝缘子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导电座上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二导电座上设有与弧形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间隙绝缘子包括环氧棒、间隙绝缘子本体、高压端电极、引弧棒、放电螺杆和第二金属端头,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套设在环氧棒外侧,所述高压端电极和放电螺杆分别设置于环氧棒的两端,所述高压端电极连接有引弧棒,所述放电螺杆通过连接管固定在环氧棒端头,所述引弧棒和放电螺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所述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之间形成空气间隙,所述第二金属端头设置在远离避雷器的一端;所述避雷器的绝缘杆通过导电元件与间隙绝缘子的连接管导电连接。
[0006]进一步地,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的重心处于平行状态。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放电螺杆的第二放电球与引弧棒的第一放电球之间的距离为30~50mm。
[0008]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为过氧化物固化的有机硅绝缘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端电极和连接管上均设有阻潮环。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一体式结构的防雨帽、具有硅橡胶裙套的避雷器主体结构以及跌落器的第一导电座和第二导电座;S2、组装避雷器,将防雨帽与避雷器主体结构上端相连接,将第一导电座的弧形导向槽与第二导电座的导向凸起配合连接在一起,然后将第二导电座与避雷器主体结构下部相连接;S3、制备具有绝缘杆的间隙绝缘子上部结构和具有环氧棒的间隙绝缘子下部结构;S4、将间隙绝缘子上、下部结构对接,得到间隙绝缘子主体,然后在其表面涂覆偶联剂,预热,再将经过混炼的硅橡胶一次模压成型于间隙绝缘子主体外侧,烘干硫化后,得到间隙绝缘子;S5、将防雨帽与绝缘杆的上端相连,将第一导电座与绝缘杆的下端相连,得到所述跌落式间隙避雷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间隙绝缘子下部结构的制备方法为:将间隙绝缘子的环氧棒的两端分别与高压端电极和连接管扣压形成一个整体,并独立制造成型,接着将引弧棒扣压在高压端电极上,再将放电螺杆拧紧在连接管上,使放电螺杆的第二放电球与引弧棒的第一放电球保持设定距离以形成一个固定的空气间隙,从而得到间隙绝缘子下部结构。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纯空气间隙结构与电网隔离,不承受系统电压和系统操作过电压,使电网稳定运行,减少供电系统断电或重合闸操作,增强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减少了维护成本。
[0013]2、本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雷电冲击伏秒曲线,动作特性,放电稳定、可靠;不受压敏特性电阻片电压梯度的限制,避雷器在体积、重量、安装高度上大大降低了安装使用环境条件。
[0014]3、本专利技术的绝缘杆采用过氧化物固化的有机硅,优异漏电起痕性能、力学性能、憎水性和阻燃电性能,不含金属氧化物压敏元件,避免了高压电老化和过热损坏问题。
[0015]4、本专利技术的防雨帽将传统的防雨帽和导向叉合二为一,保证跌落式避雷器的防雨帽具有导向功能,并且还可简化装配工艺,从而易于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跌落式避雷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 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间隙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避雷器,102、硅橡胶裙套,103、防雨帽,104、跌落器,103a、倒置式U型部,103b、片状导向部,104a、第一导电座,104b、第二导电座,2、间隙绝缘子,201、环氧棒,202、间隙绝缘子本体,203、高压端电极,204、引弧棒,205、放电螺杆,206、第二金属端头,207、第一放电球,208、第二放电球,209、连接管,210、空气间隙,211、绝缘杆,3、导电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包括一体连接的避雷器1和间隙绝缘子2,所述避雷器1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防雨帽103、硅橡胶裙套102以及跌落器104,该防雨帽103为一体式结构,并具有一个倒置式U型部103a和两个片状导向部103b,103a和103b之间焊接,103b与避雷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中各片状导向部103b分别与相应倒置式U型部103a的右端下边相连。倒置式U型部103a的左端与绝缘子2的上端相连,并在倒置式U型部103a内设有带卡槽的导电构件所述跌落器104包括带钩槽的第一导电座104a和带挂钩的第二导电座104b。其中,第一导电座104a与绝缘子2的下端相连,在第一导电座104a上设有弧形导向,在第二导电座104b上设有与弧形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间隙绝缘子2包括环氧棒201、间隙绝缘子本体202、高压端电极203、引弧棒204、放电螺杆205和第二金属端头206,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202套设在环氧棒201外侧,所述高压端电极203和放电螺杆205分别设置于环氧棒201的两端,高压端电极203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避雷器(1)和间隙绝缘子(2),所述避雷器(1)包括设置于顶部的防雨帽(103)、硅橡胶裙套(102)和跌落器(104),所述防雨帽(103)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一个倒置式U型部(103a)和两个片状导向部(103b),所述两个片状导向部(103b)与倒置式U型部(103a)的一端下部连接,所述倒置式U型部(103a)的另一端与绝缘子的上端相连,所述倒置式U型部(103a)内设有带卡槽的导电构件;所述跌落器(104)包括带钩槽的第一导电座(104a)和带挂钩的第二导电座(104b),所述第一导电座(104a)与绝缘子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导电座(104a)上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第二导电座(104b)上设有与弧形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凸起;所述间隙绝缘子(2)包括环氧棒(201)、间隙绝缘子本体(202)、高压端电极(203)、引弧棒(204)、放电螺杆(205)和第二金属端头(206),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202)套设在环氧棒(201)外侧,所述高压端电极(203)和放电螺杆(205)分别设置于环氧棒(201)的两端,所述高压端电极(203)连接有引弧棒(204),所述放电螺杆(205)通过连接管(209)固定在环氧棒(201)端头,所述引弧棒(204)和放电螺杆(205)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球(207)和第二放电球(208),所述第一放电球(207)和第二放电球(208)之间形成空气间隙(210),所述第二金属端头(206)设置在远离避雷器(1)的一端;所述避雷器(1)的绝缘杆(211)通过导电元件与间隙绝缘子(2)的连接管(209)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阻值山区的跌落式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放电球(207)和第二放电球(208)的重心处于平行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昌健贺健伟陈超林金添李丽洪海涛黄志良罗思媛徐海利程志杰胡松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