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衍章专利>正文

资料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3064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资料转接装置,其是利用一可旋转、绝缘材质、由许多导槽构成的导柱,配合设于每一导槽中的导电突点或突条的相关位置设计,使得当导柱位置旋转至某一角度时,突点或突条会分别与某些连接器的插针相接触,构成特定连接器间的导通,达成资料转接的目的。其完全不需要任何辅助的线路,插针直接构成连接通路,使阻抗值减至最小,同时发热小,资料遗失的错误率也可降至最低,桥接多工能力的扩充相当容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脑系统中,可在多个输出入装置之间构成连线,并控制其使用权的资料转接装置。在电脑的实际使用上,资料转接装置的利用,是一种较为经济实惠而方便,易于为人所接受的作法,因此各种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且转接能力更强的资料转接装置,也相继推出。以往的资料转接装置种类甚多,请先参阅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上视图,资料转接装置1主要包括一印刷电路板11、三个连接器12、13、14,及两组按键式开关15、16;其中按键式开关15又包括三长条状的子开关151、152、153,每一子开关与按键154之间,均间以一回弹辅助机构,分别为155、156及157,其可使得在压下其中一组按键式开关时,另一组开关的按键将会自动弹出。当使用者压下开关15的按键154时,连接器12可借由印刷电路板11上的导线连接,以及开关15三个子开关的导通,而与连接器13对应相通,同理,当压下开关16的按键时,即能造成连接器14与连接器13对应相通,即连接器13为一共同连接器,可利用按键控制将连接器12或连接器14的资料,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正确地传送至连接器13上,或将连接器13的资料,分别控制传送至连接器12或14。上述是一较早期的资料转接装置,其虽可达成2-1或1-2的多工转接,但其缺陷很多(1)其占用体积大。(2)电路复杂。(3)多工桥接的能力太小。请再参阅图2,是第二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上视图,资料转接装置2与前述的装置2最大的不同,是在于其使用一种两段式切换开关21,第一次压下开关21的按键211时,连接器22与23相通,再次压下按键211,则连接器24与23相通,其最大的改进,是在于开关的选用,而造成体积的缩减,但在多工桥接的能力以及电路的复杂程度上而言,均未见任何进展。为了增加资料转接装置的多工桥接的能力,可运用更精密的电路板以及开关来达成,请参阅图3,是第三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分解图,资料转接装置3主要包括一组四段式开关31、五个连接器32、33、34、35、36,以及对应的五组汇流排321、331、341、351、361,其中四段式开关31设于一印刷电路板311上,开关31更包括五个子开关312、313、314、315、316,每一子开关上方均附设一凸钮,且每一凸钮均穿过一开关平台317上预留的孔洞,平台的中央部分并附设一锯齿部37,其可与一齿轮轴38相嵌合,齿轮轴38的一端,并可套设一旋钮39,以便于进行资料转接。其动作原理与上述两种资料转接装置相仿,其是利用旋钮39的转动,造成齿轮轴38旋转,带动与其嵌合的锯齿部37,使得整个开关平台317左右移动,牵动五个子开关上的凸钮,借助五个子开关的通断,配合印刷电路板311上的电路设计,及上述五组汇流排,即可适时将连接器32、33、34、36,在不同时间与共同连接器34相接,其虽然完成了1对4或4对1的多工桥接转换,但在占用体积及电路的复杂性上,却又无法兼顾。另外也有一种1对4多工的资料转接装置,请参阅图4,其是第四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分解图,其由许多的子导片40构成资料转接的主体,其中相邻的两个子导片41及42分别接往共同连接器及其他连接器,接往共同连接器的子导片41,延伸出3个接点,而接往其他连接器的子导片42,则延伸出12个接点,两个导片中设有一转盘43,转盘43中设有许多凹槽44,在相对应位置的三个凹槽中,设有弹片45,弹片45与上述子导片41及42上的导电环411及421相接触,导电环411对应于延伸出的三接点而分隔为三区域,而导电环421分隔为12区,当使用者转动旋钮46,将带动转盘43,致使弹片45可分别构成两子导片41及42间,3接点与12接点间的通路,3接点通往共同连接器,而12接点通往其他连接器,可再以焊接的方式,以导线连接至共同连接器及其他连接器,以一25针的连接器转接而言,只须9组上述的子导片组合即可达成一个1对4多工桥接的资料转接装置。上述的资料转接构造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其焊点相当的多,构造也十分复杂,每一个焊点都必须借助一导线与连接器相接,一大束的导线,所带来的不仅是阻抗及发热的问题,资料的漏失及组装的繁复为其最大缺失。尚有另一种资料转接装置,请继续参阅图5,是第五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上视图,其原理与图4所示相仿,主要的改变是在于化繁复的导线为简单的电路板线路。上述的第四种资料转接装置及第五种资料转接装置,其于转接的多工能力上,均有了极大的改善,且可视所欲转接至连接器的脚位数,而将每一子片的接点增加,或增多连接的子片数目,但,其电路均十分繁杂,制造不易,焊点多,问题随之增加,两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之间的线路长,若发生故障,检出也十分困难。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料转接装置,其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线路,占用空间小,多工能力强。为达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的主要特征,是其利用一可旋转、绝缘材质、由许多导槽构成的导柱,配合设于每一导槽中的导电突点或突条的相关位置设计,使得当导柱位置旋转至某一角度时,突点或突条会分别与某些连接器的插针相接触,构成特定连接器间的导通,达到资料转接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优点及特征,可由以下配合图示,而对较佳实施例所作的详细说明获得进一步的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第二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第三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第四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第五种以往资料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的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中插针组的插针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第一实施例中导槽部分的示意图。图9~12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第一实施例配合插针的动作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第二实施例中导槽部分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进一步功能扩充的导槽部分示意图。请先参阅图6,资料转接装置6主要包括一外壳61、一旋钮62、一转轴63、一导柱64及五个连接器65、66、67、68、69,其中导柱64又包括导槽组641,每一导槽中更包括一导电片;且连接器65更包括一插针组651、一绝缘固定座652及一插座653。上述的转轴63穿越并借一锁片631以螺锁方式固定于上述的外壳61上,转轴63的一端可套设上述的旋钮62,以便于施力,使转轴进行旋转,而转轴63的另一端则穿过上述导柱64中心的长方孔洞且孔洞的大小与转轴63互相配合,使转轴63旋转时,能带动导柱64同时作转动,导柱64主要是以绝缘材质为主体,其间之间隙形成许多导槽641,每一导槽中均设有许多突点,以构成连接器间的连接通路,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突点位置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上述五连接器65、66、67、68、69绝缘固定座上的插针组,均伸入导槽中,利用导槽中导电片上的突点设计的不同,即可使特定的插针组间形成通路。请配合参阅图7,是本专利技术资料转接装置中插针组插针的立体图,插针7更包括一接触导片部71及一插孔部72,其中接触导片部71是扁平片状,以造成与上述导槽中导电片的更佳接触,接触导片部71的上方为插孔部72,其是中空孔状,组装于上述插座653的内部,以作为连接器的母接头,接触导片部71与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资料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外壳,其包括一前外壳部及一后外壳部,且有一壁座使前外壳部及一后外壳部相连接;一可旋转的导柱,其置于所述外壳内,其包含有多数相互相连接的连结片,各连结片是一相当薄的柱状绝缘件,每一连结片其一柱面于轴心具有管状凸缘,凸缘延伸至邻接的连接片,因此所述各邻接的连结片之间形成有导槽;一多数的插针组,其抵接于所述外壳的壁座,各插针组具有多数插针,插针分别延伸入所述导柱的具连接关系的导槽;及一传导体,其位于所述各连结片间的导槽,所述导柱自第一个角度位置旋转至第二个角度位置,造成传导体阻断所述第一插针组与第二插针组之间的电连接,而导通第一插针组与第三插针组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1992-10-16 07/961,7471.一种资料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外壳,其包括一前外壳部及一后外壳部,且有一壁座使前外壳部及一后外壳部相连接;一可旋转的导柱,其置于所述外壳内,其包含有多数相互相连接的连结片,各连结片是一相当薄的柱状绝缘件,每一连结片其一柱面于轴心具有管状凸缘,凸缘延伸至邻接的连接片,因此所述各邻接的连结片之间形成有导槽;一多数的插针组,其抵接于所述外壳的壁座,各插针组具有多数插针,插针分别延伸入所述导柱的具连接关系的导槽;及一传导体,其位于所述各连结片间的导槽,所述导柱自第一个角度位置旋转至第二个角度位置,造成传导体阻断所述第一插针组与第二插针组之间的电连接,而导通第一插针组与第三插针组之间的电连接。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转接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一转轴,其第一端延伸穿过前外壳部,第二端延伸穿过所述外壳及导柱的预定轴心;及一旋钮,其使所述转轴的前端稳固且操控转轴的旋转,而造成导柱的相对旋转。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料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各插针组包括一平板状的接触导片部,其延伸入所述相对的导槽,依据所述导柱角度的位置来导通或阻断与相配合的所述传导体的电连接;及一插孔部,其自所述平板状的接触导片部上端的延伸,而插针组低接于所述外壳的壁座;因此,所述各插针组形成一插座连接器。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料转接装置,其特征是各插针组还包括有一扭曲部,其连接所述插孔部及平板状的接触导片部,扭曲部用来增益所述接触导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衍章
申请(专利权)人:黄衍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