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836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防止因触点弹簧部件的弹性可动部塑性形变而造成的动作不良,使固定销的组装作业简便易行的触点结构。其是在触点弹簧部件2的弹性可动部22的前端部设有叉形部22a,同时在绝缘框1中的叉形部22a内侧且靠近的部位,设有始终与该叉形部22a相对的限制壁1a。在该绝缘框1中,设有与叉形部22a弹性靠接而规定其初始位置的靠接面1d,及与接线端23弹性靠接而规定其安装位置的靠接片1e。(*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使由回动盘簧构成的触点弹簧部件与被检测体弹性靠接,检测出电信号的触点结构的专利技术,例如,为了在放入作为被检测体的数字录像带时检测出录像带识别信息而在数字录像、放像装置中装设的触点结构。为了检测出放入其中的数字录像带的录像带识别信息等电信号,在数字录像、放像装置中装设有由若干个(例如4个)回动盘簧构成的触点弹簧部件并列组成的检测用触点装置,通过使该触点弹簧部件与放入时的数字录像带的金属露出部分(接触点)弹性靠接的方法,从该录像带检测出电信号。在上述的触点装置中,触点弹簧部件通常采用形状如图5的标号10所示的回动盘簧,其卷绕部11通过固定销(图中未表示出)固定在绝缘框15上。从该卷绕部11的一端延伸出来的可动部分构成与数字录像带C(被检测体)接触时被压弯的弹性可动部12,从卷绕部11另一端突出出来的较短的部分构成与外部检测电路连接的接线端13。该触点弹簧部件10的弹性可动部12的前端部分,被弯曲加工成V字形,构成挂靠部12a,在没有装入录像带C时,该挂靠部12a与绝缘框15的上部框壁15a弹性靠接,其位置被确定。该弹性可动部12的中间部分,弯曲加工成山形,设置于录像带C进入的通道上,构成触点部12b,放入录像带C时,该触点部12b与该录像带C盒底所设的上述接触点弹性靠接,被压向图示的下方,获得所需的触点压。由这样的触点弹簧部件10构成的现有的触点装置,是在将4个卷绕部11排成一排装在绝缘框15内一定部位之后,用贯穿这些卷绕部11的上述固定销与绝缘框15夹住各卷绕部11,将其位置固定,组装而成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各触点弹簧部件10的弹性可动部12可分别独立地产生弹性形变。在实际安装这种现有的触点装置时,是在绝缘框15放置于印刷线路板(图中未表示出)上的状态下,用焊锡对各触点弹簧部件10的接线端13与外部检测线路进行焊接的。装在印刷线路板上的触点装置,被组装在数字录像、放像装置内录像带C进入通道的所需位置上。这样,录像带C一放进录像、放像装置,在该录像带C底面上所设的上述接触点与任何一个触点弹簧部件10的弹性可动部12相接,在将其压弯的同时向触点部12b滑动,因此可从该触点弹簧部件10的接线端13得出关于该录像带C的各种电信号。但是,上述现有的触点装置,在数字录像带C放进录像、放像装置,将触点弹簧部件10的弹性可动部12压弯时,上述的挂靠部12a离开上述绝缘框15的上述上部框壁15a,弹性可动部12处于自由状态,在该录像带C从录像、放像装置内取出时,由于所产生的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弹性可动部12的上述触点部12b可能会产生不希望的弯曲,造成塑性形变。如弹性可动部12产生这样的塑性形变,录像带C取出后,即使弹性可动部12靠自身的弹力返回初始位置,也会如图5的虚线所示,挂靠部12a不能准确地挂靠在上部框壁15a上,触点部12b离其初始位置甚远,因此无法再用该触点弹簧部件10进行正确的检测,触点装置本身的可靠性大为下降。另外,在组装这种现有的触点装置时,在用上述固定销贯穿上述卷绕部11之前,各触点弹簧部件10未被固定于绝缘框15上,所以在该固定销组装到绝缘框15上时,必须注意不要让各触点弹簧部件10位置移动或脱落,要小心翼翼地进行操作。因此,将若干触点弹簧部件10以正确的位置固定在绝缘框15内的组装作业很不容易,需要提高组装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是为了使触点弹簧部件的弹性可动部的前端部分在绝缘框壁面上的位置始终得到确定,防止因该弹性可动部的塑性形变而造成的动作不良。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仅弹性可动部与绝缘框弹性靠接,接线端也与绝缘框弹性靠接,在装上固定销之前,能将触点弹簧部件临时固定在绝缘框上,从而提高组装的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的触点结构是,作为与被检测体的接触点接触、脱离的触点弹簧部件,采用具有靠固定销装在绝缘框上的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延伸出来、与被检测体相接时被压弯的弹性可动部,以及从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来,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接线端的回动盘簧的触点结构,其构成为在上述弹性可动部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着压弯的方向、前端部横向弯曲的叉形部,同时在上述绝缘框中,上述叉形部内侧且靠近叉形部的部位,设有始终与该叉形部相对的限制壁。这种触点结构,即使因被检测体的摩擦等使触点弹簧部件的弹性可动部受到弯曲方向强外力的作用,也因为该弹性可动部的前端部分所设的叉形部与绝缘框的限制壁相接而使位置受到限制,所以弹性可动部不易产生不希望的塑性形变,不易因此而造成弹性可动部的动作不良。如在上述结构中,再在绝缘框上设置与上述叉形部弹性靠接、规定其初始位置的第一靠接部,以及与上述接线端弹性靠接、规定其安装位置的第二靠接部,则在装上保持上述卷绕部的上述固定销之前,可以将触点弹簧部件临时固定在绝缘框上,所以在将若干触点弹簧部件装在绝缘框中时,组装性很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触点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点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图1、图2所示的触点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1至图3所示的触点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现有技术要部的说明图。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触点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点结构的平面图,图3是图1、2所示的触点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图1至图3所示的触点结构的侧视图。这些附图所示的触点结构,是设置于数字录像、放像装置中,作为取出放入的数字录像带的带盒识别信息等电信号的存贮输入开关的。所述的触点结构是规定外形形状的成形品,主要由作为支承后面所述各部件的基板的绝缘框1,由装在该绝缘框1内的4个并列的回动盘簧构成的触点弹簧部件2,贯穿这些触点弹簧部件2的直线状排列的4个卷绕部21、将其一起固定的固定销3,以及为检测放入的数字录像带的误擦消防止窗开闭情况而装在绝缘框1内的误擦消防止检测开关4构成。上述触点弹簧部件2,由具有在绝缘框1与固定销3夹持状态下固定的卷绕部21,从该卷绕部21的一端延伸出来、与数字录像带(被检测体)相接的、可压弯的弹性可动部22,以及从该卷绕部21的另一端延伸出来、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接线端23的、一定形状的回动盘簧构成,在弹性可动部22的前端部分设有向着压弯的方向、前端侧横向弯曲的叉形部22a。在弹性可动部22的中间部分,设有弯曲加工成山形、配置于录像带进入通道上的触点部22b,放入录像带时,该触点部22b与该录像带盒体部分底面所设的接触点弹性靠接,被压向图4的下方,获得所需的触点压。在上述绝缘框1中,在上述弹性可动部22的叉形部22a的内侧且靠近叉形部的部位,即在遮挡叉形部22a的前端侧(横向部分)的部位,设有与该叉形部22a始终相对的限制壁1a。在该绝缘框1中,在与限制壁1a邻接的部位,设有叉形部22a的基端侧插入的窄长孔1b,以及与该窄长孔1b连通、组装时将叉形部22a的前端侧插入限制壁1a内侧时可利用的缺口1c,窄长孔1b的上端面与叉形部22a弹性靠接,构成规定其初始位置的靠接面1d。在该绝缘框1的底部,设有与上述接线端23弹性靠接,规定其安装位置的靠接片1e。图中的标号5是确定放入的录像带位置的位置确定销。在这种触点装置的组装工序中,在将触点弹簧部件2装到绝缘框1中时,先将弹性可动部22的叉形部22a插入绝缘框1的缺口1c中,使该叉形部2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点结构,作为使被检测体的接触点接触、脱离的触点弹簧部件,采用具有装在绝缘框上靠固定销支承的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延伸出来、与被检测体相接时被压弯的弹性可动部,以及从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来、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接线端的回动盘簧,其特征是,在上述弹性可动部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着压弯的方向、前端部横向弯曲的叉形部,同时在上述绝缘框中,在上述叉形部内侧且靠近叉形部的部位,设有始终与该叉形部相对的限制壁。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7-25 199954/971.一种触点结构,作为使被检测体的接触点接触、脱离的触点弹簧部件,采用具有装在绝缘框上靠固定销支承的卷绕部,从该卷绕部的一端延伸出来、与被检测体相接时被压弯的弹性可动部,以及从上述卷绕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来、与外部线路连接的接线端的回动盘簧,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我妻透田中稔启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