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33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断路器,具有隔着分隔壁而设置多个端子部的基座及通过夹头配合固定在该基座上的盖体,还具有沿盖体的安装方向设在分隔壁上的插入凹部、及设在盖体上且在安装盖体时与插入凹部嵌合的插入凸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断路器在有过大的力施加给与端子部连接的外部导体等时,或在操纵手柄之际对盖体施加过大的力时,不易发生盖体脱落或盖体侧夹头部和基座侧夹头部破损的现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电路的断路器,尤其涉及其基座与盖体之间的装配结构。以下结合图4到图9说明传统技术。图4是表示实开平5-66857号公报所示的断路器上的基座与盖体在装配前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的断路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7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在图4中,1是内装未图示的开闭机构及多对开闭接点等的、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做成的箱型容器状断路器的基座。图示的基座1是配设2极开闭机构等的基座,故设有实现2相之间绝缘用的分隔壁20、21。在图4和图6中,10是端子部,包括用铜或铜合金等构成的导体做成的端子板2、用铜或铜合金等构成的导体做成的无焊锡端子3、及端子螺钉4等。在图4中,5是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做成的盖体,装配时将其从上方盖住上述基座1。在图4中,6是有槽外部导体,夹在端子螺钉4与端子板2之间,与端子板2电气连接。7是无槽外部导体,夹在端子板7与无焊锡端子3之间,与端子板2电气连接。在图6中,在为了实现各相之间的绝缘而设置在基座1中央长度方向的分隔壁20、21的靠箱体外部一侧设置具有凸部的基座侧夹头部1b、1b。另外,1c是决定端子板2的位置的支承座,1d是插入外部导体用的导体插入孔,1e是与上述支承座1c共同决定端子板2的位置用的垂直支承座,1f是相当于基座1的内面的基座内面。3是无焊锡端子,嵌插在端子板2的水平下部2a上,将端子螺钉4穿过端子板2的水平上部2b上的贯通孔2c并与螺纹部3a拧紧,这样装配成一体,由此构成端子部10。将该端子部10装配成端子板2的垂直下部2d位于基座1的支承座1c上的状态,用基座1的基座内面1f、支承座1c、垂直支承座1e和后述的盖体5的压紧部5b来对其进行支承和固定,即使有外力作用于外部导体6或7,端子部10也不会松动。5a是设在盖体5上的盖侧夹头部,在本例中是设置一个与设在一个分隔壁20上的基座侧夹头部1b的凸部配合的孔。5b是推压端子板2的垂直上部2e而将端子板2固定用的压紧部。在具有上述基座1及盖体5的断路器中,盖体5的盖体侧夹头部5a先要按图5所示的夹接量L1变形,再与内装开闭机构等(未图示)的基座1的基座夹头部1嵌合(以下称这种嵌合为夹头配合),这样将基座1和盖体5装配成一体。图8是表示有槽外部导体6与断路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在端子螺钉4与端子板2的水平上部2b之间插入外部导体6的槽部,并将端子与无焊锡端子3的螺纹部3a拧紧,以使带槽的外部导体6与端子板2电气连接。另外,图9是表示外部导体7与断路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外部导体7的前端部穿过基座1的导体插入孔1d而插入无焊锡端子3与端子板2的水平下部2a之间,并将端子螺钉4与无焊锡端子3的螺纹部3a拧紧,使外部导体7与端子板2电气连接。在上述结构的传统断路器中,如图8的箭头所示,一旦对带槽的外部导体6施加过大的力,带槽的外部导体6就会将盖体5向上推,导致夹头配合处脱开,进而导致盖体5从基座1上脱落或盖体侧夹头部5a和基座侧夹头部1b破损。又如图9所示,一旦对插入导体插入孔1d的外部导体7施加过大的力,就会通过端子板2给压紧固定端子板2的盖体5的压紧部5b施加力,会导致盖体5从基座1脱落,或盖体侧夹头部5a和基座侧夹头部1b破损。又图5所示,在操纵断路器的手柄(未图示)时,一旦对盖体5施加箭头方向的力,电源端或负载端一方的盖体侧夹头部5a就会发生挠曲,导致相反一方的盖体侧夹头部5a与基座侧夹头部1b之间的夹接量L1消失,盖体5容易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发生盖体5从基座1上脱落、不易发生盖体侧夹头部5a或基座侧夹头部1b破损的断路器。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断路器,具有隔着分隔壁而设置多个端子部的基座及通过夹头配合固定在前述基座上的盖体,其特点是,具有沿前述盖体的安装方向设在前述分隔壁上的插入凹部、及设在前述盖体上且在安装盖体时与前述插入凹部嵌合的插入凸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方案1的断路器上,夹头配合是通过基座侧夹头部与盖体侧夹头部的嵌合实现,前述基座侧夹头部设置在插入凹部的相邻位置,前述盖体侧夹头部设置在前述插入凸部的相邻位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方案1或2的断路器上,在盖体上,在盖体侧夹头部与盖体的底面之间与该底面平行地设置缓冲切缝。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表示基座与盖体组装前状态的断路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C-C线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断路器的负载端侧视图。图4是表示传统断路器的基座与盖体组装前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断路器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7是图4的B-B线剖视图。图8是表示有槽外部导体与传统断路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外部导体与传统断路器连接状态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实施形态1实施形态1具有通过夹头配合固定在基座1上的盖体5、并排配设在基座1内的多个端子部10,并且以将并排配设于上述基座1内的端子部10相互间隔开的状态,在基座1上凹设作为插入凹部的插入槽30、31,在上述盖体上凸设作为插入凸部且可与上述插入槽30、31嵌合的盖体分隔壁40、41。另外,夹头配合通过基座侧夹头部1b、1b与盖体侧夹头部5a、5a之间的嵌合实现,上述一方的基座侧夹头部1b位于插入槽30的相邻位置,另一方的基座侧夹头部1b则位于插入槽31的相邻位置,上述一方的盖侧夹头部5a位于盖体分隔壁40的相邻位置,另一方的盖侧夹头部5a则位于盖体分隔壁31的相邻位置。在盖体侧夹头部5a、5a与盖体底面5f之间,与该盖体底面5f平行地分别配设缓冲切缝5g、5g。以下用图1到图1说明本实施形态1。图1是表示基座与盖体组装前状态的断路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C-C线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断路器的负载端侧视图。图中凡与传统断路器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并省略对其说明。在图1及图2中,30、31是分别配设在基座1的中央长度方向两端的分隔壁20、21上各自形成的、作为插入凹部的插入槽,在安装盖体5时,将后述的作为插入凸部设在盖体5上的分隔壁40、41沿安装方向分别插入上述插入槽。在本例中,盖体5装配成从上方盖住基座1的状态,故插入槽30、31在基座侧分隔壁20、21的宽度内形成从上端向下端垂直延伸的孔,本例中是形成扁方孔。相应地,盖体侧分隔壁40、41则形成从盖体5的底面5f垂直向下延伸的凸起,本例中是形成板状凸起。在该盖体5上形成的板状盖体分隔壁40、41在插入状态下与插入槽30、31的纵侧面1h及插入槽30、31的横侧面1I密合。5d是盖体侧分隔壁40、41的角部,5e是盖体分隔壁40、41的前端部。5g是在盖体侧夹头部5a与盖体底面5f之间沿盖体底面5f或与盖体底面5f平行配设的缓冲切缝。在上述的断路器上,当将盖体5安装到内装开闭机构等(未图示)的基座1上时,首先将盖体侧分隔劈壁40、41的前端部5e、5e分别与配设在基座1上的插入槽30、31嵌合,盖体侧分隔壁40、41沿插入槽30、31的纵侧面1h及横侧面1I插入,盖体夹头部5a和基座侧夹头部1b实现夹头配合,将盖体5固定在基座1上。在进行夹头配合时,由于设有缓冲切缝5g,故盖体侧夹头部5a发生挠曲,使与基座侧夹头部1b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具有隔着分隔壁而设置多个端子部的基座及通过夹头配合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所述盖体的安装方向设在所述分隔壁上的插入凹部、及设在所述盖体上且在安装盖体时与所述插入凹部嵌合的插入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5-31 151808/991.一种断路器,具有隔着分隔壁而设置多个端子部的基座及通过夹头配合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所述盖体的安装方向设在所述分隔壁上的插入凹部、及设在所述盖体上且在安装盖体时与所述插入凹部嵌合的插入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中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