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悬挂系统和两栖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894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悬挂系统和两栖车,其中液压悬挂系统包括:悬挂油缸,悬挂油缸具有无杆腔和有杆腔;电磁比例换向阀,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一油路与无杆腔相连,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二油路与有杆腔相连;液压锁,设于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第一蓄能器,与第一油路相连,第一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无杆腔之间;第二蓄能器,与第二油路相连,第二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有杆腔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液压悬挂系统具备姿态调节功能,可两栖车满足两栖车运输和多种行驶工况的需求。另外,通过两个蓄能器补偿液压锁的微小泄露,使两栖车在水上行驶提轮工况下,即便没有电源也可以较长时间存放。电源也可以较长时间存放。电源也可以较长时间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悬挂系统和两栖车


[0001]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两栖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悬挂系统和一种两栖车。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的两栖车,在水陆两种情况进行停放时,均需在设备无动力的情况下,液压锁可能会有泄露,不能实现长时间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悬挂系统。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液压悬挂系统的两栖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悬挂系统,包括:悬挂油缸,悬挂油缸具有无杆腔和有杆腔;电磁比例换向阀,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一油路与无杆腔相连,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二油路与有杆腔相连;液压锁,设于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第一蓄能器,与第一油路相连,第一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无杆腔之间;第二蓄能器,与第二油路相连,第二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有杆腔之间。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悬挂系统的实施例,液压悬挂系统具备姿态调节功能,可两栖车满足两栖车运输和多种行驶工况的需求。另外,通过两个蓄能器补偿液压锁的微小泄露,使两栖车在水上行驶提轮工况下,即便没有电源也可以较长时间存放。
[0007]具体而言,液压悬挂系统包括悬挂油缸、电磁比例换向阀、液压锁、第一蓄能器和第二蓄能器。其中,悬挂油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活塞杆包括活塞和推杆,活塞设于推杆的端部,活塞设于缸体的内部,且活塞能够相对缸体滑动。缸体的内部设有腔体,活塞将腔体分隔为无杆腔和有杆腔。具体地,腔体中设有推杆的部分为有杆腔,腔体中未设有推杆的部分为无杆腔。电磁比例换向阀中,当线圈得电后,线芯动作直接控制油路换向。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一油路与悬挂油缸的无杆腔相连,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二油路与悬挂油缸的有杆腔相连。
[0008]进一步地,液压锁设于第一油路与第二油路,可以理解为,液压锁同时与第一油路以及第二油路相连。具体地,液压锁由两个液控单向阀组成。液压锁,顾名思义,就是一把“锁”就是把回路锁住,不让回路油液有流动,以确保油缸即使有外界有一定载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位置静止不动。液控单向阀具体结构就是一个带有液控口的单向阀。液控单向阀包括阀座、钢球、弹簧、液控口、控制活塞以及A、B、X三个油口。A

B方向,液压油克服弹簧力,推开钢球,直接流过去,从而油箱中的工作介质能够由第一油路流向无杆腔,或者由第二油路流向有杆腔。B

A方向,钢球落在阀座上,工作介质流不过去,需要在X口接入带有压力的控制油,控制油作用在控制柱塞上,推动柱塞前进,柱塞连接推杆,推杆顶开钢球,以使
工作介质“反向”流动。
[0009]进一步地,第一蓄能器与第一油路相连,第一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悬挂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第二蓄能器与第二油路相连,第二蓄能器处于液压锁与悬挂油缸的有杆腔之间。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通常情况下,液压锁会存在泄露,通过设置两个蓄能器能够补偿液压锁的微小泄露。
[0010]两栖车有水上和陆地两种行驶工况。陆地行驶时,需要具备减震功能和姿态调节。具体地,在两栖车悬挂减震时,电磁比例换向阀右位Y1得电,工作介质通过第一油路进入到悬挂油缸的无杆腔中,活塞杆移动,直至活塞杆展开到位后,常闭式电磁球阀DT1(即常闭式电磁阀)得电,悬挂油缸的无杆腔与有杆腔连通形成悬挂油路,在整车自重作用下,无杆腔的油一部分进入有杆腔、一部分进入蓄能器压缩氮气,使油缸内的压力增大,当整车达到平衡位置时,悬挂油缸的活塞杆处于中位。悬挂工况时,通过蓄能器吸收冲击带来的能量,通过节流阀释放能量;当两栖车进行姿态调节时,可通过调节电磁比例换向阀的电流,对液压悬挂系统中的悬挂油缸的姿态进行调节,以使两栖车满足多种工况的需求;当检测到整车不平或悬挂油缸的压力异常时,通过控制电磁比例换向阀对悬挂油缸进行补油,通过两个蓄能器使悬挂油缸达到中位平衡,以达到存放的目的。
[0011]当两栖车需要在水上行驶时,电磁比例换向阀的左位得电,工作介质通过第二油路进入悬挂油缸的有杆腔和第二蓄能器,悬挂油缸回收,即无杆腔的体积减小,有杆腔的体积增大,到位后第二蓄能器充压,补偿液压锁泄露,防止轮胎收回后下沉。
[0012]本申请限定的技术方案中,液压悬挂系统具备姿态调节功能,可两栖车满足两栖车运输和多种行驶工况的需求。另外,通过两个蓄能器补偿液压锁的微小泄露,使两栖车在水上行驶提轮工况下,即便没有电源也可以较长时间存放。
[0013]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液压悬挂系统,还可以应用于两栖车以外的工程机械。
[0014]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压锁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设于第一油路;第二液控单向阀,设于第二油路。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锁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和第二液控单向阀。具体地,液控单向阀包括阀座、钢球、弹簧、液控口、控制活塞以及油口。第一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一油路,在没有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油箱中的工作介质只能由第一液控单向阀流向悬挂油缸的无杆腔。进一步地,第二液控单向阀设置在第二油路,在没有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油箱中的工作介质只能由第二液控单向阀流向悬挂油缸的有杆腔。换言之,第一液控单向阀以及第二液控单向阀的A

B方向均为电磁比例换向阀至悬挂油缸的方向。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压锁还包括:第一控制油路,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一控制油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相连;第二控制油路,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相连。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锁还包括第一控制油路和第二控制油路。具体地,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一控制油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相连,即第一控制油路与第二液控单向阀的X
口相连,X口接入带有压力的控制油,控制油作用在控制柱塞上,推动柱塞前进,柱塞连接推杆,推杆顶开钢球,此时工作介质由悬挂油缸的有杆腔流回油箱,即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为B

A方向。
[0019]进一步地,电磁比例换向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相连,即第二控制油路与第一液控单向阀的X口相连,X口接入带有压力的控制油,控制油作用在控制柱塞上,推动柱塞前进,柱塞连接推杆,推杆顶开钢球,此时工作介质由悬挂油缸的无杆腔流回油箱,即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为B

A方向。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油路,第一蓄能器通过第三油路与第一油路相连。
[0021]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悬挂系统还包括第三油路。具体地,第一蓄能器通过第三油路与第一油路相连,可以理解为,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油缸(110),所述悬挂油缸(110)具有无杆腔(111)和有杆腔(112);电磁比例换向阀(120),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120)通过第一油路(131)与所述无杆腔(111)相连,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120)通过第二油路(132)与所述有杆腔(112)相连;液压锁(140),设于所述第一油路(131)与所述第二油路(132);第一蓄能器(151),与所述第一油路(131)相连,所述第一蓄能器(151)处于所述液压锁(140)与所述无杆腔(111)之间;第二蓄能器(152),与所述第二油路(132)相连,所述第二蓄能器(152)处于所述液压锁(140)与所述有杆腔(11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锁(140)包括:第一液控单向阀(141),设于所述第一油路(131);第二液控单向阀(142),设于所述第二油路(1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锁(140)还包括:第一控制油路(143),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120)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油路(143)与所述第二液控单向阀(142)相连;第二控制油路(144),所述电磁比例换向阀(120)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油路(144)与所述第一液控单向阀(141)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挂系统(100),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陈锷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