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62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气流混合板与第二气流混合板,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中部穿插设有传动轴杆,且所述传动轴杆与第一气流混合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杆一端固定设有螺旋桨,通过设置螺旋桨,螺旋桨在气流的带动下可以旋转,螺旋桨可以通过传动轴杆带动搅拌组件旋转,搅拌组件可以对氨气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第一气流混合板,第一气流混合板可以对进入筒体内的气体进行预混合,通过设置第二气流混合板,气体经排气网孔流出,第二气流混合板可以对排出筒体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混合效果好,氨气分布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属于气流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车用后处理总成中,混合器是较为重要的部件之一,混合器是尿素与尾气混合的区域,是利用氨气和NOx发生催化还原反应消除柴油机尾气中氮氧化物,现有的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混合效果差,会造成氨气分布不均匀、汽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混合效果好,氨气分布均匀、汽化效果好,通过设置螺旋桨,螺旋桨在气流的带动下可以旋转,螺旋桨可以通过传动轴杆带动搅拌组件旋转,搅拌组件可以对氨气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第一气流混合板,第一气流混合板可以对进入筒体内的气体进行预混合,通过设置第二气流混合板,气体经排气网孔流出,第二气流混合板可以对排出筒体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气流混合板与第二气流混合板,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中部穿插设有传动轴杆,且所述传动轴杆与第一气流混合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杆一端固定设有螺旋桨,所述传动轴杆穿设于筒体内腔的一端外侧等距固定套设有搅拌组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表面周向等距固定设有旋叶,所述第一板体中部等距开设有进气网孔。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进气网孔占据的区域为圆形区域,该圆形区域的直径为第一板体直径的5%

90%。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旋叶的旋转方向相同。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气流混合板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等距开设有排气网孔。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组件由套环与搅拌桨叶组成,且所述搅拌桨叶通过支杆等距固定连接在套环外侧。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螺旋桨,螺旋桨在气流的带动下可以旋转,螺旋桨可以通过传动轴杆带动搅拌组件旋转,搅拌组件可以对氨气进行混合搅拌,混合效果好;
[0012]2、通过设置第一气流混合板,第一气流混合板可以对进入筒体内的气体进行预混合,通过设置第二气流混合板,气体经排气网孔流出,第二气流混合板可以对排出筒体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图1是本技术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的第一气流混合板侧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的搅拌组件结构图。
[0018]图中标号:1、筒体;2、第一气流混合板;3、第二气流混合板;4、传动轴杆;5、螺旋桨;6、搅拌组件;7、第一板体;8、旋叶;9、进气网孔;10、第二板体;11、排气网孔;12、套环;13、搅拌桨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气流混合板2与第二气流混合板3,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2中部穿插设有传动轴杆4,且所述传动轴杆4与第一气流混合板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杆4一端固定设有螺旋桨5,所述传动轴杆4穿设于筒体1内腔的一端外侧等距固定套设有搅拌组件6,螺旋桨5在气流的带动下可以旋转,螺旋桨5可以通过传动轴杆4带动搅拌组件6旋转,搅拌组件6可以对氨气进行混合搅拌。
[0021]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气流混合板2与第二气流混合板3,第一气流混合板2可以对进入筒体1内的气体进行预混合,第二气流混合板3可以对排出筒体1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
[0022]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气流混合板3包括第二板体10,所述第二板体10上等距开设有排气网孔11,气体经排气网孔11流出,第二气流混合板3可以对排出筒体1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
[0023]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2包括第一板体7,所述第一板体7表面周向等距固定设有旋叶8,所述第一板体7中部等距开设有进气网孔9,所述进气网孔9占据的区域为圆形区域,该圆形区域的直径为第一板体7直径的5%

90%,所述旋叶8的旋转方向相同。
[0024]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搅拌组件6由套环12与搅拌桨叶13组成,且所述搅拌桨叶13通过支杆等距固定连接在套环12外侧,通过套环12可以对搅拌组件6进行固定安装,便于安装。
[0025]本技术工作原理:螺旋桨5在气流的带动下可以旋转,螺旋桨5可以通过传动轴杆4带动搅拌组件6旋转,搅拌组件6可以对氨气进行混合搅拌,第一气流混合板2可以对进入筒体1内的气体进行预混合,气体经排气网孔11流出,第二气流混合板3可以对排出筒体1内的气体进行再次混合。
[0026]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一气流混合板(2)与第二气流混合板(3),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2)中部穿插设有传动轴杆(4),且所述传动轴杆(4)与第一气流混合板(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传动轴杆(4)一端固定设有螺旋桨(5),所述传动轴杆(4)穿设于筒体(1)内腔的一端外侧等距固定套设有搅拌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处理气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混合板(2)包括第一板体(7),所述第一板体(7)表面周向等距固定设有旋叶(8),所述第一板体(7)中部等距开设有进气网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处理气流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爽沈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道格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