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48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包括:硬质绝缘板、导电铜板、卡轨、三相空气断路器、分电线、接电栓、扩接杆、卡杆栓;硬质绝缘板的上下侧两端各设有一导电铜板,硬质绝缘板的前端面的水平中线处固定有一水平结构的卡轨,卡轨上卡接有三相空气断路器,三相空气断路器上共设有三组断路通道,每组断路通道均通过分电线连接硬质绝缘板上下两端的接电栓,所述导电铜板上均电连接有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扩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了带负荷更换RTO保险芯的电弧风险,可以让用户在完全无感知停电的情况下完成RTO保险芯更换的检修作业,方便检修的同时也不会丧失用电安全。也不会丧失用电安全。也不会丧失用电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电力
,具体是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RTO保险又称为:RTO熔断器或者有填料封闭管式熔断器,主要由管体、指示器、石英砂填料和熔体组成;它的管体由滑石陶瓷制成,管体外表做成波浪形,既增加了表面的散热面积,又比较美观,管体内圆两端各有四个螺孔,以便用螺丝将盖板装在管体上。上盖装有明显红色指示器,指示熔断工作情况,当熔断时,指示器被弹起;熔体用薄紫铜片冲成筛孔,并围成笼形,中间焊以纯锡,熔体两端点焊于金属板上,而保证熔体与导电插刀间很好地接触;管内充满经过特殊处理的石英砂,用来冷却和熄灭电弧;但是现有的RTO保险在检修更换时,在RTO保险离开RTO保险底座时,会有较大的电弧产生,所以RTO保险的检修更换危险性较高,同时现有的RTO保险的检修更换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断路处理,直接影响受电人群的用电体验,并且断路后的RTO保险重新安装时也会有较大的电弧产生同样的也会影响RTO保险的检修更换安全性,所以现有技术需要一种可以在用户在完全无感知停电的情况下完成RTO保险芯更换的检修作业且有效避免带负荷更换RTO保险芯的电弧风险并且还不丧失用电安全的便携式旁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包括:硬质绝缘板、导电铜板、卡轨、三相空气断路器、分电线、接电栓、扩接杆、卡杆栓、保险底座、RTO保险芯、入电栓柱、出电栓柱;所述保险底座为用于夹持RTO保险芯的底座,保险底座两端设有用于夹持RTO保险芯两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保险底座两端的金属夹持结构和其夹持RTO保险芯形成电路通路;其中保险底座一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上设有用于外接送电位的入电栓柱,保险底座另一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上设有用于外接受电位的出电栓柱;入电栓柱、出电栓柱为同型号螺纹螺栓;所述硬质绝缘板为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阻燃长方形PCB板材,硬质绝缘板保持垂直置放,硬质绝缘板的上下侧两端各设有两个圆形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内嵌有一接电栓,接电栓为一套螺纹螺杆结构,共四组接电栓;同上下端的两组接电栓共同夹紧固定有一铜制条板形成导电铜板,硬质绝缘板的前端面的水平中线处固定有一水平结构的卡轨,卡轨上卡接有三相空气断路器,三相空气断路器上共设有三组断路通道,每组断路通道均通过分电线连接硬质绝缘板上下两端的接电栓,致使三相空气断路器可控制硬质绝缘板上下两端的接电栓之间的电路通断;所述导电铜板上均电连接有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扩接杆。
[0006]优选的,为了方便扩接杆和入电栓柱、出电栓柱的连接,所述扩接杆由铜柱条、螺
孔端、绝缘层、螺柱端、尾接螺孔构成;所述扩接杆的主体为一金属铜杆结构的铜柱条,铜柱条的一端设有螺纹柱形成螺柱端,铜柱条的另一端为螺孔端,螺孔端上设有一尾接螺孔,尾接螺孔和入电栓柱、出电栓柱的螺纹呈螺纹配合;所述硬质绝缘板的上下两端、每组导电铜板的中心处上设有同心的贯穿孔,其中贯穿孔的直径大于螺柱端的直径且小于铜柱条端面(此端面为铜柱条的同螺柱端端的端面,并不包含螺柱端部分)直径,采用两组扩接杆,分别让扩接杆上的螺柱端穿透其中一组贯穿孔,再采用螺帽结构的卡杆栓将螺柱端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锁紧固定在导电铜板上,卡杆栓靠近导电铜板的端面和导电铜板紧密贴合。
[0007]优选的,为了方便整套装置的带电作业,所述铜柱条的外圆周面上包裹有橡胶制成的绝缘层。
[0008]优选的,其中为了保证良好通电性,螺孔端的端面不覆盖绝缘层。
[0009]优选的,为了减轻单股电线的负荷,以免造成过载风险,所述分电线分为主导线、副导线,主导线、副导线均为带有绝缘层的导线,每组导电铜板上的接电栓上均压紧固定有一主导线和一副导线,其中两组主导线分别和三相空气断路器上的两侧同侧断路通道实现电连接,两组副导线的靠近三相空气断路器的一端合并和三相空气断路器上的中间断路通道实现电连接。
[0010]优选的,为了防止导电铜板边角处磕碰挤压变形,致使导电铜板和接电栓、卡杆栓的接触不贴合,所述导电铜板在硬质绝缘板前端面的投影轮廓位于硬质绝缘板的前端面轮廓内。
[0011]优选的,所述接电栓、卡杆栓均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铜制或者铜制合金制作。
[0012]优选的,为了防止铜柱条的弯曲变形好,影响本技术的整体装配,所以在所述铜柱条的内部设有同心的硬质钢芯。
[0013]优选的,为了方便安装和带电作业,所述卡杆栓和其同侧的导电铜板保持相对固定。
[0014]优选的,为了方便扩接杆的两侧同步连接,所述尾接螺孔的螺纹和卡杆栓的螺纹螺距一致,且螺纹方向相反。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硬质绝缘板、导电铜板、卡轨、三相空气断路器、分电线、接电栓、扩接杆、卡杆栓的设立,安装后,入电栓柱、出电栓柱之间通过导电铜板、分电线、扩接杆、三相空气断路器形成通断回路,将三相空气断路器设置成导通状态,此时入电栓柱、出电栓柱之间被短接,此时就可将保险底座上的RTO保险芯进行取下,再将替换的RTO保险芯进行安装,有效避免了带负荷更换RTO保险芯的电弧风险,可以让用户在完全无感知停电的情况下完成RTO保险芯更换的检修作业,方便检修的同时也不会丧失用电安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配套使用的RTO保险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分电线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扩接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扩接杆的尾接螺孔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装配原理示意图。
[0023]图中:1、硬质绝缘板;2、导电铜板;3、卡轨;4、三控空开;5、分电线;6、接电栓;7、扩接杆;9、保险底座;10、RTO保险芯;11、入电栓柱;12、出电栓柱;51、主导线;52、副导线;71、铜柱条;73、绝缘层;74、螺柱端;75、尾接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包括:硬质绝缘板1、导电铜板2、卡轨3、三相空气断路器4、分电线5、接电栓6、扩接杆7、卡杆栓8、保险底座9、RTO保险芯10、入电栓柱11、出电栓柱12;所述保险底座9为用于夹持RTO保险芯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包括:硬质绝缘板(1)、导电铜板(2)、卡轨(3)、三相空气断路器(4)、分电线(5)、接电栓(6)、扩接杆(7)、卡杆栓(8)、保险底座(9)、RTO保险芯(10)、入电栓柱(11)、出电栓柱(12);所述保险底座(9)为用于夹持RTO保险芯(10)的底座,保险底座(9)两端设有用于夹持RTO保险芯(10)两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保险底座(9)两端的金属夹持结构和其夹持RTO保险芯(10)形成电路通路;其中保险底座(9)一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上设有用于外接送电位的入电栓柱(11),保险底座(9)另一端的金属夹持结构上设有用于外接受电位的出电栓柱(12);入电栓柱(11)、出电栓柱(12)为同型号螺纹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绝缘板(1)为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阻燃长方形PCB板材,硬质绝缘板(1)保持垂直置放,硬质绝缘板(1)的上下侧两端各设有两个圆形的通孔,每个通孔内均内嵌有一接电栓(6),接电栓(6)为一套螺纹螺杆结构,共四组接电栓(6);同上下端的两组接电栓(6)共同夹紧固定有一铜制条板形成导电铜板(2),硬质绝缘板(1)的前端面的水平中线处固定有一水平结构的卡轨(3),卡轨(3)上卡接有三相空气断路器(4),三相空气断路器(4)上共设有三组断路通道,每组断路通道均通过分电线(5)连接硬质绝缘板(1)上下两端的接电栓(6),致使三相空气断路器(4)可控制硬质绝缘板(1)上下两端的接电栓(6)之间的电路通断;所述导电铜板(2)上均电连接有一具有导电性能的扩接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更换RTO保险的便携式旁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接杆(7)由铜柱条(71)、螺孔端(72)、绝缘层(73)、螺柱端(74)、尾接螺孔(75)构成;所述扩接杆(7)的主体为一金属铜杆结构的铜柱条(71),铜柱条(71)的一端设有螺纹柱形成螺柱端(74),铜柱条(71)的另一端为螺孔端(72),螺孔端(72)上设有一尾接螺孔(75),尾接螺孔(75)和入电栓柱(11)、出电栓柱(12)的螺纹呈螺纹配合;所述硬质绝缘板(1)的上下两端、每组导电铜板(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一波赵炜吴承昱赵桂雄蔡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