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223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性的高炉渣余热回收的装置。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流化床,所述流化床内设置布风空腔,所述布风空腔上密布出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性的高炉渣余热回收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对高炉熔渣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得到合适玻璃体含量的冷渣,以待后续作水泥材料的二次利用,换热排出的热风经过过热锅炉以及旋风分离器进行净化后可用作居民供暖或是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利用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性的高炉渣余热回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铁炉渣是钢铁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每生产1t生铁要副产0.3~0.6t高炉渣,每生产1t钢要副产0.13t钢渣,其自身温度比较高,达到1350℃

1450℃左右,含热量丰富。每吨渣约含有(1.26~1.88)
×
610kJ的显热,相当于45

60kg标准煤。目前国内外基本上都是采用水冲渣工艺回收炉渣,这种方式存在以下诸多弊端:温度高达1350℃

1450℃的液态高炉渣由出渣口排出,靠高压水将其破碎并冷却,高温之下的大部分的液态水迅速气化成水蒸气排放到大气中,浪费了该部分水蒸气含有的大量热量;水冲渣过程中水压大于0.2MPa,渣水之比为1:1,每吨渣需消耗消耗新水0.8~1.2吨,水资源浪费问题尤其严重;水冲渣会产生SO2及H2S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0003]专利申请200910187586.6公开了一种熔融高炉渣显热回收方法及装置,在传统水冲渣方法进行改进,以气固换热的形式对高炉熔渣进行风冷,熔融高炉渣先在粒化器内进行热量第一次回收,再经过振动流化床进行热量的第二次回收,最后在流化床内进行热量的第三次回收,回收的热能以热风或发电的形式得到再利用或能量转换。
[0004]然而上述组合式流化床主要关注热量的分步降低,但是余热转换更重要的是快速换热,才能得到适当的玻璃体含量以二次利用,高炉渣能否在流化床内充分换热成为主要的研究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高效地回收高炉熔渣的高温显热,减少传统方法水冲渣对环境的污染,且换热后的炉渣颗粒可二次开发利用,满足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要求。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流化床,所述流化床内设置布风空腔,所述布风空腔上密布出风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流化床的下部连接送风装置,上部连接出风管道;所述送风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布风空腔连接。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布风空腔下方连接下料装置;所述下料盘的边缘设有下料孔。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上盘,所述上盘固定在所述流化床的内壁上。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下盘,所述下盘通过支撑轴与上盘连接,能够沿轴线转动。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化床的上部连接粒化器,所述粒化器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连
接送风装置和出风管道。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出风管道连接分离装置。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布风空腔的上表面为圆弧形,其侧壁均布出风孔。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化床的侧壁开设有测压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7]流化床内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布风空腔,可以在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减缓流化换热时间,提高流化效果,最终得到合适的玻璃体含量;
[0018]通过设置由两块下料盘组成的下料装置,可以实现在连续工作下对下料速度的控制;
[0019]本技术的连续性的高炉渣余热回收的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对高炉熔渣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得到合适玻璃体含量的冷渣,以待后续作水泥材料的二次利用,换热排出的热风经过过热锅炉以及旋风分离器进行净化后可用作居民供暖或是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风空腔及上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

熔渣炉、2

粒化器、3

高压风机、4

旋风分离器、5

收渣罐、6

流化床、7

布风空腔、8

上盘、9

手柄、10

下盘、11

阀门、12

流量计、13

进风管道、14

出渣管、15

出风管道、16

出风孔、17

侧边出风孔、18

下料孔、19

支撑轴、20

进风通道、21

进风口、22

阶梯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本技术提供的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粒化器2,流化床6,高压风机3,以及旋风除尘器4。
[0027]其中,流化床6为圆柱形炉体,炉体材质为耐热钢。在流化床6内部设有圆弧形的布风空腔7。布风空腔表面密布2mm的出风孔16,实现均匀布风。布风空腔7与流化床6上方形成主要流化换热空间。将布风空腔设置成一定弧度的圆弧形,其目的是为了让高炉渣慢慢向流化床边缘移动从而完成落渣,寻求最佳弧度可以调整炉渣移动速度,搭配一定的风速使熔融高炉渣在流化床内充分换热。在布风空腔的侧面开有1.5mm的侧边出风孔17,目的是在炉渣掉落时间同时也可进行换热。
[0028]在布风空腔7的下方设有下料装置,如图2和3所示,该下料装置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圆盘构成,分别是上盘8和下盘10。上盘8和下盘10的边缘设有一圈下料孔18,并且在中部留
有安装固定的通孔。其中,上盘8的侧边焊接固定在流化床6 的内壁上。上盘和下盘通过支撑轴19连接在一起。
[0029]支撑轴19的结构如图4所示,由耐高温的钢材制成,该支撑轴19的上部为中空的进风通道20,下部为实心柱体,直接连接至地面。上部的进风通道20通过进风口21与进风管道13连接。支撑轴19的上端设有阶梯轴22,布风空腔7与上盘8固定在阶梯轴22上。下盘10通过轴承固定在阶梯轴22上。下盘10的侧面连接一个手柄9,手柄9伸出流化床6炉体外,通过手柄9来控制下盘10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上盘和下盘的下料孔18的重合面积,进而控制下料速度。
[0030]在流化床6 上分别设有进料口、出风口、出渣口,进料口在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化床,所述流化床内设置布风空腔,所述布风空腔上密布出风孔;所述的布风空腔下方设有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的边缘设有下料孔;所述的下料装置包括上盘和下盘,所述上盘固定在所述流化床的内壁上;所述下盘通过支撑轴与上盘连接,能够沿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的下部连接送风装置,上部连接出风管道;所述送风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布风空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的高炉熔渣余热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韩非刘松张浩孙启栋仪垂杰衣婧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