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送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87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变径送桩器,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桩身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变径送桩器,包括筒身,筒身包括同轴顺次焊接的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截面均为圆形,还包括:上接口组、导向组、下接口组和加强结构,上接口组包括焊接固定的首段直筒和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外壁还对称设有吊耳;导向组包括多段长度不一的导向直筒;下接口组包括顺次焊接固定的多个过渡直筒、第二变径段和末段直筒;加强结构包括加强筋和加强板,第一变径段使送桩器与锤头相互配合,第二变径段使送桩器放入单桩内,适用范围广;加强筋和加强板提高送桩器强度,保证送桩器稳定。器稳定。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径送桩器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海洋工程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径送桩器。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电基础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重要组成,其具有结构复杂,工程量巨大,施工受环境影响,生产成本及施工成本高等特点。目前海上风机单桩基础的安装,主要依靠震动锤击打进行沉桩作业,当存在水域较深的情况时,打桩时需要加装送桩器。
[0003]现有技术中送桩器制作费用高、周期长,且只能满足一种特定规格的钢桩打入需求,极大地限制了风电场的建设速度,提高了建设投资资金;同时由于桩身是由吊带吊装起来,在竖直放置时,送桩筒与桩顶存在间隙,桩身会发生倾斜,从而造成偏心锤击,导致局部弯曲、结构变形甚至桩身破碎,影响到后续的插拔作业。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变径且结构强度足够的送桩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桩身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变径送桩器。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变径送桩器,包括筒身,所述筒身包括顺次焊接设置的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所述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同轴设置,所述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截面均为圆形,还包括:
[0008]上接口组,所述上接口组包括首段直筒和第一变径段,所述首段直筒与第一变径段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变径段外壁还对称设有吊耳;
[0009]导向组,所述导向组包括多段长度不一的焊接固定的导向直筒,所述导向直筒外径一致;
[0010]下接口组,所述下接口组包括多个过渡直筒、第二变径段和末段直筒,所述过渡直筒、第二变径段和末段直筒顺次焊接固定;
[0011]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垂直固定在筒身内壁上的加强筋和加强板,所述加强筋和加强板均沿首段直筒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变径送桩器筒身,上接口组、导向组和下接口组三者通过焊接连接成一体,上接口组连接打桩锤,下接口组连接桩顶,导向组在对接安装时进行导向,多段变径的送桩管适配性高,第一变径段能够保证送桩器与锤头相互配合,第二变径段能够保证送桩器放入单桩内,本技术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筒身直径,适应多种规格直径的钢管桩,在筒身内设置加强筋和加强板,提高送桩器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送桩器结构变形甚至破碎的风险。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变径段为直径依次减小的圆台状,所述第一变径段顶部外径
与首段直筒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变径段底部与导向直筒外径相等。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变径段将首段直筒与导向直筒连接起来即连接起上接口组和导向组,既能送桩器保证与锤头的配合,也能保证送桩器与钢管桩的配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变径段为直径依次减小的圆台状,所述第二变径段顶部外径与导向直筒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变径段底部与末段直筒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变径段末端直径小于第一变径段末端直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变径段将下接口组与导向组连接,保证送桩器能够完全放入单桩内,保证送桩过程的垂直,确保送桩过程的稳定性,提高送桩效率。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呈长条状且贴合上接口组和导向组内壁设计,所述加强筋与过渡直筒内壁贴合设置,所述加强筋贯穿筒身设置,所述加强筋与第二变径段和末段直筒间留有间隙,所述加强筋底部伸出末段直筒外。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增加筒身纵向的结构强度且加强筋末端伸出末段直筒外便于与底部单桩定位对准,留有间隙能够避让底部解析件。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两端均设有倒角,所述加强筋将筒身内壁均分,所述加强板与加强筋垂直设置且加强板设在两个加强筋之间。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两端倒角设计便于引导打桩锤和单桩的对准卡入,加强筋和加强板不同角度增强送桩器的强度,确保筒身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也起到稳定筒身的支撑作用。
[002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与加强筋抵接,所述加强板靠近筒身内壁两端均设有圆弧状缺口,所述加强板厚度均一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增加筒身横向的结构强度,圆弧状缺口便于焊接固定加强板。
[0023]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靠近下接口组一侧设有矩形缺口,所述下接口组外侧还标注有水线。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缺口与下接口组处进行配合,同时可以避让钢管桩内解析件,下接口组外设水线起到提示标注作用,效果明显。
[0025]进一步的,所述吊耳设置在第一变径段靠近首段直筒一侧,所述吊耳包括固定在第一变径段上的吊柱和与吊柱固定的吊头端,所述吊柱呈圆柱状,所述吊头端呈椭圆状。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椭圆状吊耳而非常规圆形吊耳,在吊装方便的同时能够起到减重的作用,且吊耳与筒身倾斜设置,也方便吊装时对整体筒身进行翻身操作。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8]1.本技术提供的变径送桩器,多段变径的送桩管适配性高,第一变径段能够保证送桩器与锤头相互配合,第二变径段能够保证送桩器放入单桩内,该送桩器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筒身直径,适用范围广。
[0029]2.本技术提供的变径送桩器,在筒身内设置加强筋和加强板,提高送桩器强度,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送桩器结构变形甚至破碎的风险,加强筋和加强板结构简单,效果明显。
[0030]3.本技术提供的变径送桩器,采用非常规圆形吊耳,在起到吊装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减轻重量,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送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变径送桩器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强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加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筒身;2、上接口组;21、首段直筒;22、第一变径段;23、吊耳;231、吊柱;232、吊头端;3、导向组;31、导向直筒;4、下接口组;41、过渡直筒;42、第二变径段;43、末段直筒;5、加强结构;51、加强筋;511、矩形缺口;52、加强板;521、圆弧状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送桩器,包括筒身(1),所述筒身(1)包括顺次焊接设置的上接口组(2)、导向组(3)和下接口组(4),所述上接口组(2)、导向组(3)和下接口组(4)同轴设置,所述上接口组(2)、导向组(3)和下接口组(4)截面均为圆形,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口组(2),所述上接口组(2)包括首段直筒(21)和第一变径段(22),所述首段直筒(21)与第一变径段(22)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变径段(22)外壁还对称设有吊耳(23);导向组(3),所述导向组(3)包括多段长度不一的焊接固定的导向直筒(31),所述导向直筒(31)外径一致;下接口组(4),所述下接口组(4)包括多个过渡直筒(41)、第二变径段(42)和末段直筒(43),所述过渡直筒(41)、第二变径段(42)和末段直筒(43)顺次焊接固定;加强结构(5),所述加强结构(5)包括垂直固定在筒身(1)内壁上的加强筋(51)和加强板(52),所述加强筋(51)和加强板(52)均沿首段直筒(21)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径段(22)为直径依次减小的圆台状,所述第一变径段(22)顶部外径与首段直筒(21)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变径段(22)底部与导向直筒(31)外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径送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径段(42)为直径依次减小的圆台状,所述第二变径段(42)顶部外径与导向直筒(31)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变径段(42)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沈华张效聪高胜利董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鹏瑞海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