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58866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7 00:01
本技术涉及绕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绕绳卷绕的缺陷,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卷绕筒和驱动机构,还包括卷绕筒、导绳件和压绳件,卷绕筒包括筒身、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导绳件包括导绳圈和导绳孔,压绳件包括均匀件和紧绳件,均匀件包括排线轮和排线驱动,卷绕筒配合导绳件和压绳件,实现钢丝绳卷绕时整齐排列,保证卷绕美观,导绳圈填补钢丝绳缠绕时端部产生间隙,保证钢丝绳排列的平稳和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绕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在工程机械领域,通常采用起重设备的起升完成重物的起吊,即通过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卷入和放出实现重物的升降。其中,起重机的起升高度越高,钢丝绳在卷筒上卷绕的圈数就越多;起重的重量越大,所需的钢丝绳的直径和钢丝绳的倍率就越大,卷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量就越大。然而,随着卷筒上卷绕的钢丝绳的圈数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跳绳、叠绳等乱绳现象,从而轻则影响到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重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现有技术中吊机绞车绕绳时通常将钢丝绳从卷筒端部的绳孔穿过,之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钢丝绳随卷筒转动并缠绕在卷筒上。在这个过程中,端部初始的钢丝绳距离卷筒端部侧壁间隙过大,且导致后续旋转操作时不能自动整齐排列缠绕,需要手工压紧才能保证良好的排绳,而这样的操作会导致人员受伤危险系数加大,同时浪费人工,工作效率低;手工压紧时会掌握不好力度损害钢丝绳;第二层钢绳在缠绕到该位置时又会压到间隙内,导致钢丝绳缠绕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1)、卷绕筒(2)和驱动机构(3),所述卷绕筒(2)两端定位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且由驱动机构(3)控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21)外侧面设置有引导凹槽(24),所述引导凹槽(24)呈螺旋状,所述引导凹槽(24)直径大于钢丝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壁(22)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一凸台(222),所述第二筒壁(23)上延伸有与筒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包括底座(1)、卷绕筒(2)和驱动机构(3),所述卷绕筒(2)两端定位转动安装在底座(1)上且由驱动机构(3)控制转动,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21)外侧面设置有引导凹槽(24),所述引导凹槽(24)呈螺旋状,所述引导凹槽(24)直径大于钢丝绳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壁(22)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一凸台(222),所述第二筒壁(23)上延伸有与筒身(21)内径卡接的第二凸台(232),所述第一筒壁(22)上开设有与底座(1)定位转动安装的转动孔(221),所述第二筒壁(23)上开设有与驱动机构(3)连接的驱动孔(231),所述转动孔(221)直径小于驱动孔(231)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孔(42)沿卷绕方向还延伸有导绳槽(421),所述导绳槽(421)靠近导绳孔(42)一侧深度大于导绳槽(421)远离导绳孔(42)一侧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吊机绞车绕绳用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绳圈(41)呈四分之三圆弧状,所述导绳圈(41)包括一体设置的大头部(411)和小头部(412),所述大头部(411)为方形且长宽均等于钢丝绳直径,所述小头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聪王浩谢万波高胜利张卫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鹏瑞海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