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84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操作性,并相对于开关主体部能够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具有开关元件(15)、底座部件(18)和外罩部件(50),并经由外罩部件按压操作开关元件。该装置以从按钮部(17)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长条状的键盖部件(52)和外罩部件,并以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将键盖部件配置在外罩部件的内侧,并且,在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限制构件(69),其具有卡止爪(55a)、(55b)和卡固卡止爪的卡止部(65)、(66),在爪和卡止部相抵接时,限制键盖部件从按钮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车辆的行李箱盖,并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 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具有在解除行李箱盖(trunk lid)的锁定状态时用以 驱动释放致动器(release actuator)的装置。作为适用于车辆的锁 定解除操作装置,其具有用于驱动释放致动器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 的构成为,具有按钮部和开关主体部,当相对于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 按钮部时,为ON状态,并发出用于驱动释放致动器的输出信号。并且,在锁定解除操作装置上还配置有底座部件和外罩部件。底 座部件支撑着开关元件并使按钮部设在其表面。外罩部件由橡胶等弹 性材料形成,配置在底座部件上并覆盖按钮部。根据具有该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车辆,若操作者通过外罩部件按 压操作开关元件,则能够驱动释放致动器从而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 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但是,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通常配置 在以下部位。即,在行李箱盖的门板上形成朝向车辆前方的凹部,在 该凹部的顶部配置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当这样配置了锁定解除操作装 置时,通常操作者无法目视确认锁定解除搡作装置,而是基于触觉来 进行操作。为了提高上述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操作性,考虑以从按钮部的上 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形成长条状的外罩部件。但是,若单纯地如上述那样地形成外罩部件,则有可能产生如下 所述的问题。外罩部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当操作者对这样的外 罩部件的端部进行操作时,仅仅使外罩部件发生变形,而无法相对于 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按钮部,从而导致无法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 的事情发生。(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2-175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操作性, 并相对于开关主体部能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包括 开关元件,其在相对于开关主体部按压操作按钮部时,成为解除行李 箱盖的锁定状态的ON状态;底座部件,其具备收纳所述开关元件的 凹部;以及外罩部件,其具有覆盖上述凹部的水密性;该装置通过所 述外罩部件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按压操作,其特征在于,以从所述按钮部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有长条状的键盖部 件和所述外罩部件;以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外罩部件的长 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将所述键盖部件配置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侧; 并且在所述4建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所述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 限制构件,其具有爪和用于卡止所述爪的卡止部,在所述爪和所述卡 止部相抵接时,限制所述4建盖部件从所述按钮部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由于以从按钮部的上方区域向 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长条状的^t盖部件和外罩部件,并且以键盖部件(Key top)的长度方向和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 式,将键盖部件配置在外罩部件的内侧,因此,可以将外罩部件以及 键盖部件的尺寸做得比按钮部的尺寸大,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另夕卜, 本专利技术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由于其在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和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具有爪和卡止所述爪的 卡止部,在爪和卡止部相抵接时,限制键盖部件从按钮部分离,因此, 只要通过外罩部件使4建盖部件接近按钮部,就可以进行开关元件的按 压操作。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将键盖部件及外罩部件形成为长条状, 例如当经由外罩部件操作键盖部件的任何一方的一个端部时,由于键 盖部件以键盖部件的另 一端部作为倾斜运动轴心进行倾斜运动,而使 一个端部接近底座部件,因此,即使是操作键盖部件的任何一方的一 个端部时,也可以相对于开关主体部可靠地进行按钮部的按压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适用锁定解除揭:作装置的车辆的主要部 分的剖面侧视图。图2为表示车辆所具有的被安装部件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中的I - I线的剖面图。图6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拆下外罩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壳体的剖面图。图8为表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内部的说明图。 图9为图8中的II-II线剖面图。图io为图8中的in-ni线剖面图。图11为图8中的IV-IV线剖面图。图12为图8中的V-V线剖面图。图13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后视图。图14为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外罩的剖面图。图15为表示浸入到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框体内部 的水的流路的说明图。图16为表示浸入到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框体内部的水的流路的说明图。图17为表示操作了图1所示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所具有的键盖部件的一方端部的情况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0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5 开关元件16 开关主体部17 按钮部18 底座部件 20 底板33 封固部件 35 壳体 50 外罩部件 55a 卡止爪(爪)55b 卡止爪(爪)52 键盖部件65 第1卡止部(卡止部)66 第2卡止部(卡止部) 70 框体T 行李箱盖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 ^f亍^细的i兌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适用锁定解除操作装置的车辆的主 要部分的示意图。这里示例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是用于开关四轮汽车 等车辆上的行李箱的。锁定解除操作装置10设置在设于行李箱盖T的门板P上的装置用 凹部11上,经由被安装部件12而安装在门板P上。装置用凹部11朝向车辆前方而形成。被安装部件12由树脂材料 形成并塞住装置用凹部11,并具有操作用凹部12a、安装用开口 12b 以及螺紋固定突出部12c、 12d。操作用凹部12a朝斜上方而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安装用开 口 12b配置在^f皮安装部件12上,并位于操作用凹部的顶部。安装 用开口 12b沿着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细长地形成,可以 贯穿后叙的外罩部件的凸缘部、槽部以及操作部,并且其尺寸为,可 使外罩部件的边缘部的表面侧与被安装部件12的内表面Sl相抵接。螺紋固定突出部12c、 12d分别具有螺紋孔13a、 13b,图2中,将 从上侧一方的螺紋孔13a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一端的距离作为Ll,图2中,将从下侧的另一方的螺紋孔13b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 的另一端的距离作为L2时,螺紋孔13a、 13b以/人一方的螺紋孔13a 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一端的距离Ll大于从另一方的螺紋孔13b 的中心到安装用开口 12b的另一端的距离L2的形式,并且隔着安装用 开口 12b而进行配置。如图3 ~图6所示,锁定解除t喿作装置10具有开关元件15、底板 20、壳体35和盖部件100,由底板20和壳体35构成底座部件18,并 且由底座部件18和盖部件100构成框体70,在其框体70的内部配置 开关元件15和底板20。开关元件15是所谓触觉开关,且具有开关主体部16和按钮部17。 在该实施方式中适用的开关元件15为,开关主体部16以大致正方形 形成为薄型的外形形状,并且从开关主体部16的上表面突出有薄型圆 柱状的4安4丑部17。开关元件1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定解除操作装置,包括:开关元件,其在相对于开关主体部,按钮部被按压操作时,成为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的ON状态;底座部件,其具备收纳所述开关元件的凹部;以及外罩部件,其具有覆盖所述凹部的水密性;该装置通过所述外罩部件对所述开关元件进行按压操作,其特征在于,以从所述按钮部的上方区域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式,分别形成有长条状的键盖部件和所述外罩部件;以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外罩部件的长度方向相重合的形式,将所述键盖部件配置在所述外罩部件的内侧;在所述键盖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和所述底座部件之间配置有限制构件,其具有爪和用于卡止所述爪的卡止部,在所述爪和所述卡止部相抵接时,限制所述键盖部件从所述按钮部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8-9 2006-2170321、 一种锁定解除^喿作装置,包括开关元件,其在相对于开关主 体部,按钮部被按压操作时,成为解除行李箱盖的锁定状态的ON状 态;底座部件,其具备收纳所述开关元件的凹部;以及外罩部件,其 具有覆盖所述凹部的水密性;该装置通过所述外罩部件对所述开关元 件进行按压操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黑克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