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373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毂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包括厂房,厂房的内部的左侧包括有支撑架、定位桶、电机、转杆、轴承、限位板、限位槽、滚轮、支撑腿、拨杆、滑块、套筒、滑槽、弹簧一、托盘和毛刷,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厂房地面的左侧固定连接,该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定位桶,以及上转辊、纵向传输带、运输盘、下转辊、电动推杆二、夹板、上料推板、上料推槽、联动架、限位推板、限位推槽、橡胶垫、滑杆、滑轨、入料口和横向传输带配合设置,当轮毂在需要进行纹理开槽时,一名工人可以直接站在厂房外向横向传输带上摆放轮毂。轮毂。轮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轮毂加工
,具体为一种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动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轮毂作为电动车车上的重要部件,对电动车的质量、安全性能、稳定性均起到重要的作用。轮毂在使用的时候,其外形是为圆形的金属支撑,而在其外部套有橡胶,从而增加轮毂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0003]一般在对轮毂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轮毂重量较大,需要多名工人同时配合操作,耗费较多的人工成本,且难以精确掌控加工的精准度,使得加工出来的轮毂的质量参差不齐;现有技术中用来给轮毂加工的设备,大多数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持续不断的一直进行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包括厂房,厂房的内部的左侧包括有支撑架、定位桶、电机、转杆、轴承、限位板、限位槽、滚轮、支撑腿、拨杆、滑块、套筒、滑槽、弹簧一、托盘和毛刷,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厂房地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桶的底部与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一侧与支撑架下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下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侧与转杆的中部套接,所述限位板的中部与轴承的外侧套接,所述限位槽位于限位板远离轴承的一侧开设,所述滚轮的一端与限位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一侧与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拨杆的一端与转杆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上部与转杆的上部套接,所述滑槽位于套筒的内壁开设,所述弹簧一的上端与套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托盘的顶部与套筒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毛刷的一侧与转杆的下部固定连接,且毛刷的底部贴合在定位桶的内底壁。
[0006]所述定位桶包括有排泄孔、工作箱、工型架、横杆、活动轴一、联动杆、轴套一、球型关节一、上固定杆、限位套、电动推杆一、活动轴二、刀头、活动轴三、支撑板、轴套二、球型关节二和下固定杆,所述排泄孔位于定位桶底部的一侧开设,所述工作箱的一侧与定位桶上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工型架的一侧与工作箱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杆的左端与工型架上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一的一侧与横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活动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轴套一的一侧与联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球型关节一的上部与轴套的内侧插接,所述上固定杆的顶部与球型关节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的顶部与上固定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一的中部与限位套的中部插接,所述活动轴二的一侧与电动推杆一的左端固定连接,且活动轴二的另一侧与工型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刀头的左侧与电动推杆一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三的一侧
与工型架右部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活动轴三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轴套二的左侧与支撑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球型关节二的下部与轴套二的内部插接,所述下固定杆的下端与球型关节二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7]所述刀头包括有插槽、深度刀片、限位块、刻度、螺纹孔、螺纹杆、垫子、开槽刀片和限宽刀片,所述插槽位于刀头下部的一侧开设,所述深度刀片的一端与插槽的内侧插接,所述限位块的中部与刻度刀片左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刻度位于深度刀片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孔位于刀头的底部开设,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螺纹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垫子的底部与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开槽刀片的下部与深度刀片的右侧焊接,所述限宽刀片的右侧与开槽刀片的上部固定连接。
[0008]所述厂房的顶壁包括有收线辊、上转辊、纵向传输带、运输盘、下转辊,所述收线辊的顶部与厂房顶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转辊的顶部与厂房顶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纵向传输带的上部与上转辊的外侧套接,所述运输盘的一侧与纵向传输带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转辊的中部与纵向传输带的下部套接,且下转辊的底部与厂房的底壁固定连接。
[0009]所述厂房的右壁包括有电动推杆二、夹板、上料推板、上料推槽、联动架、限位推板、限位推槽、橡胶垫、入料口和横向传输带,所述电动推杆二的一端与厂房右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板的一侧与电动推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推板的右侧与夹板的内侧卡接,所述上料推槽位于上料推板的左侧开设,所述联动架的一端与上料推板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推板的一侧与联动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推槽位于限位推板的右侧开设,所述橡胶垫的一侧与限位推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入料口位于厂房右侧的下部开设,所述横向传输带的一侧贯穿入料口的内侧并延伸至厂房的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收线辊的下部包括有锁链、配重块和套孔,所述锁链的上端与收线辊的中部缠绕连接,所述配重块顶部的一侧与锁链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套孔位于配重块的中部开设。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右侧与定位桶的左侧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另一侧与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的下端与托盘上部靠近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限位推板与上料推板之间留有空隙。
[0015]优选的,所述厂房内壁的中部包括有滑杆和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与厂房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滑轨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限位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中部包括有定位板、马达和控制器,所述定位板的一侧与工作箱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底部与定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马达的输出轴贯穿工作箱的中部并延伸至工作箱的内部与活动轴一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一侧与工作箱中部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马达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的输出端与电动推杆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厂房底壁的左侧包括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底部与厂房底壁的左侧固定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包括有限位杆和弹簧二,所述限位杆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限位杆的上端套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横杆的底部活
动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定位桶,以及上转辊、纵向传输带、运输盘、下转辊、电动推杆二、夹板、上料推板、上料推槽、联动架、限位推板、限位推槽、橡胶垫、滑杆、滑轨、入料口和横向传输带配合设置,当轮毂在需要进行纹理开槽时,一名工人可以直接站在厂房外向横向传输带上摆放轮毂,从而使横向传输带开启时,轮毂可以向纵向方向传输,当轮毂传输至运输盘上时,用户开启纵向传输带,使得纵向传输带能够向上运作,从而使运输盘能够携带轮毂向上传输,当轮毂传输至上料推板和限位推板之间,且轮毂的底部高于定位桶的顶部时,开启电动推杆二,使得电动推杆二能够通过夹板推动上料推板,从而使上料推板能够通过上料推槽推动运输盘上的轮毂,通过联动架推动限位推板,从而使轮毂能够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轮毂自动加工系统,包括厂房(1),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1)的内部的左侧包括有支撑架(2)、定位桶(3)、电机(4)、转杆(5)、轴承(6)、限位板(7)、限位槽(8)、滚轮(9)、支撑腿(10)、拨杆(11)、滑块(12)、套筒(13)、滑槽(14)、弹簧一(15)、托盘(16)和毛刷(17),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与厂房(1)地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桶(3)的底部与支撑架(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4)的一侧与支撑架(2)下部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5)下端与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轴承(6)的内侧与转杆(5)的中部套接,所述限位板(7)的中部与轴承(6)的外侧套接,所述限位槽(8)位于限位板(7)远离轴承(6)的一侧开设,所述滚轮(9)的一端与限位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腿(10)的一侧与限位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拨杆(11)的一端与转杆(5)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12)的一侧与拨杆(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3)的上部与转杆(5)的上部套接,所述滑槽(14)位于套筒(13)的内壁开设,所述弹簧一(15)的上端与套筒(13)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托盘(16)的顶部与套筒(13)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毛刷(17)的一侧与转杆(5)的下部固定连接,且毛刷(17)的底部贴合在定位桶(3)的内底壁;所述定位桶(3)包括有排泄孔(18)、工作箱(19)、工型架(20)、横杆(21)、活动轴一(22)、联动杆(23)、轴套一(24)、球型关节一(25)、上固定杆(26)、限位套(27)、电动推杆一(28)、活动轴二(29)、刀头(30)、活动轴三(40)、支撑板(41)、轴套二(42)、球型关节二(43)和下固定杆(44),所述排泄孔(18)位于定位桶(3)底部的一侧开设,所述工作箱(19)的一侧与定位桶(3)上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工型架(20)的一侧与工作箱(19)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横杆(21)的左端与工型架(20)上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一(22)的一侧与横杆(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23)的一端与活动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轴套一(24)的一侧与联动杆(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球型关节一(25)的上部与轴套的内侧插接,所述上固定杆(26)的顶部与球型关节一(2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27)的顶部与上固定杆(26)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一(28)的中部与限位套(27)的中部插接,所述活动轴二(29)的一侧与电动推杆一(28)的左端固定连接,且活动轴二(29)的另一侧与工型架(20)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刀头(30)的左侧与电动推杆一(28)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轴三(40)的一侧与工型架(20)右部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1)的一侧与活动轴三(4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轴套二(42)的左侧与支撑板(41)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球型关节二(43)的下部与轴套二(42)的内部插接,所述下固定杆(44)的下端与球型关节二(4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刀头(30)包括有插槽(31)、深度刀片(32)、限位块(33)、刻度(34)、螺纹孔(35)、螺纹杆(36)、垫子(37)、开槽刀片(38)和限宽刀片(39),所述插槽(31)位于刀头(30)下部的一侧开设,所述深度刀片(32)的一端与插槽(31)的内侧插接,所述限位块(33)的中部与刻度(34)刀片左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刻度(34)位于深度刀片(32)的中部开设,所述螺纹孔(35)位于刀头(30)的底部开设,所述螺纹杆(36)的上端与螺纹孔(35)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垫子(37)的底部与螺纹杆(36)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开槽刀片(38)的下部与深度刀片(32)的右侧焊接,所述限宽刀片(39)的右侧与开槽刀片(38)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米然机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