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355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施工准备;S2、顶管始发、掘进施工;S3、顶管接收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拼装式联络通道结构及顶管法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质量可靠、速度快、无需进行土体预加固、造价低、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小直径土压平衡顶管机以及后配套设备,与隧道内支撑体系一体化设计,实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掘进、管片拼装、出渣、进料以及注浆,实现全机械化作业。内支撑体系设计油压自动调节装置,实现支撑油缸顶力随隧道应力变化自动调整,全面实现自动化服务。全面实现自动化服务。全面实现自动化服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联络通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轨道交通上下行隧道中间,开挖通道并在其内设置隔离墙、防火门的结构或构造称之为联络通道。若联络通道处于隧道区间最低处,可降低联络通道标高,同时在联络通道底部向下开挖集水坑,连通区间隧道散水导流系统,同时安装水泵等排水设施。联络通道主要为连通地铁上下行隧道,可在紧急情况疏散人员,也可作为紧急救援的生命通道,并兼顾隧道集水、排水。
[0003]目前,城市轨道联络通道大多采用矿山法开挖等隧道施工技术,同时辅以注浆或冻结加固保证隧道开挖时围岩稳定,但该工法在加固施工或开挖施工等方面存在天然缺陷,常规冷冻法存在“工期长、造价高、质量隐患”等问题,但在含水量较低地层无法应用,若改用液氮冻结,造价将更为高昂,常规注浆加固存在“占用地面空间、安全隐患、工期长、质量隐患”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多在主干路下方,车流量较大,缺乏空间条件,矿山法施工主要利用天然的或加固处理后的土体自稳性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S1

1、主隧道内布置;S1

2、主隧道注浆加固:在联络通道始发、接收端位置及联络通道位置衬砌全环进行注浆加固,注浆采用水泥浆+水玻璃溶液;S1

3、始发洞门环梁制作;S1

4、设备定位及套筒连接;S1

5、始发套筒、接收套筒填仓;S2、顶管始发、掘进施工;S2

1、始发参数控制:顶管机采用套筒密封后,切削洞门混凝土进行始发,始发过程中确定土仓压力、推力、扭矩、推进速度、刀盘转速、注浆量、螺机闸门开度、油脂注入和出土量;S2

2、掘进参数控制:正常掘进段,顶管机的推进速度控制在20mm/min

30mm/min,其他掘进参数保持不变;S2

3、管节拼装:联络通道全环分为两块标准块构成,错缝拼装,无楔形量;管节经吊车按安装顺序放到管节运输平台上,掘进结束后由管节吊装器送到管节安装范围内进行安装,安装到位后伸出相应位置的推进油缸顶紧管节,当其顶推力大于稳定管节所需力,移开管节安装机,进行衬砌环椭圆度测量,拧紧纵向螺栓;S2

4、减摩注浆:掘进过程中采用触变泥浆进行减摩注浆,填充管外壁土体间隙;S2

5、壁后注浆:在顶管机完成顶进结束后,采用硬性浆液对泥浆套进行置换,并对注浆孔进行封堵,硬性浆液为水泥浆+水玻璃溶液双液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以内;S2

6、姿态控制:顶管机顶进最大偏差量不超过
±
50mm,若顶进过程中遇姿态出现偏差,则通过调整顶推油缸的压力分配调整顶管机姿态;S3、顶管接收施工;S3

1、接收施工准备:接收前,对顶管机的位置进行准确的测量,明确成洞隧道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中心轴线的关系,同时对接收洞门位置钢管片进行复核测量,确定顶管机的贯通姿态及掘进纠偏计划;S3

2、接收洞门环梁施工;S3

3、接收套筒安装:接收钢套筒分四段,其中前端、加长环及后端为整体环,中间段分为上下两半圆组成;接收套筒焊接于开洞钢混复合管片处;利用5#后配套台车运送进隧道,再通过千斤顶及手拉葫芦调整接收套筒姿态,并从套筒内部将套筒前端与钢混复合管片上的预留洞门焊接成整体;套筒连接到位后,且支撑体系加载完成后,在外圈对其进行加固,加固采用工字钢沿套筒轴向及环向进行支撑,支撑一端焊接于套筒外弧,另一端支撑在管片;S3

4、套筒接缝密封处理:接收套筒与主隧道钢管片之间、钢套筒三道环向接缝和两道纵向接缝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完成后,对焊缝密水性进行检测,检查焊缝质量,若出现质量缺陷则进行补焊处理;并在钢管片隔板位置增加钢套筒纵向加劲板;S3

5、钢套筒填仓:在刀盘靠近接收端管片时,停止掘进,在钢套筒组装完成后,开始填充钢套筒,填注材料为砂浆,采用挤压泵泵送至钢套筒内,直至完全充满钢套筒,并进行密
封试验;S3

6、顶管机到达掘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

1包括以下步骤:S1
‑1‑
1、轨道铺设:在主隧道施工完成后,根据顶管机台车的轨距铺设轨道;若台车轨距与主隧道电瓶车轨距相同,则将轨道进行加固处理;轨道铺设后,在双轨中间布设走道板,并采用铁丝固定;S1
‑1‑
2、水电安装:在主隧道内布设供水管和排水管,供水管和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始发侧隧道布设两路电路,电路中的一路为高压电缆,另一路为照明线路,照明线路采用LED灯带;接收侧隧道布设一路低压动力电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

3包括以下步骤:S1
‑3‑
1、测量放点及钢环定位:在主隧道内现场测量放样,确定洞门位置,并将预埋钢环固定,钢环定位后进行临时加固焊接;S1
‑3‑
2、植筋:在钢环位置打孔、植筋,植筋时配合注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注满孔体积的2/3;将准备好的钢筋旋转着插入孔底,在规定的固化时间内进行安装,使得锚固剂均匀的附着在钢筋的表面,待其固化后再进行其他工作;植筋采用螺纹钢筋,植筋长度为30cm

40cm,直径为16mm

20mm;孔深20cm

30cm;S1
‑3‑
3、洞门环梁施工:在植筋完成后,支模板,绑扎钢筋,安装预埋式注浆导管和遇水膨胀橡胶条,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模板采用厚度10mm

20mm竹胶板,设木钉固定;模板与模板之间设置弹性垫片密封并压紧;洞门环梁钢筋与植筋焊接在一起;混凝土采用分层对称连续浇注;混凝土采用料斗下料,电瓶车运输进隧道内人工倒运入模浇筑;竖向分层浇筑,层高为40cm

50cm,两侧对称浇捣,控制好两侧混凝土面的高差;混凝土的浇筑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差大于3m时,设置串筒;混凝土浇筑完毕,待终凝后养护,养护方法为洒水养护,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保持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润湿;S1
‑3‑
4、管片中心刀区域凿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始发前,将顶管机中心刀区域管片人工凿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顶管技术的机械法联络通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

4包括以下步骤:S1
‑4‑
1、按照顺序依次将各台车吊装下井,始发端侧为1#后配套台车、2#后配套台车、3#后配套台车和4#后配套台车,接收端侧为5#后配套台车,进行组装;1#后配套台车右侧布置高压开关柜、高压电缆分支箱、变压器和混合液箱;1#后配套台车左侧布置水箱、水泵和电器柜;2#后配套台车右侧布置泡沫原液、补偿柜和主控室,2#后配套台车左侧布置储气罐、空压机和液压泵站;3#后配套台车车架包括1、2、3、4号立柱,前部月牙板,后部月牙板,顶部物料运输组件,后支撑组件,油缸支撑,顶管机支撑组件,始发套筒组件,台车轮对和顶管机主机;4#后配套台车左侧布置配电柜,制浆机,水泥浆、水玻璃和物料吊运系统;5#后配套台车包括车架、接收钢套筒和接收端液压泵站;S1
‑4‑
2、始发套筒与主机连接;
S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佳佳李海波赵星星刘阳杨敏龙徐汪豪周长永刘晓波张永南张想陈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