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唑酮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47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技术领域,提出了二恶唑酮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的技术方案,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为1:(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恶唑酮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涉及二恶唑酮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能量存储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锂离子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使用的锂二次电池包括一个由能够嵌入或脱出锂离子的碳材料制成的阳极,一个由含锂氧化物制成的阴极和一种通过将适量锂盐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而制备的非水电解质溶液。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研究者通常采用开发高容量、高工作电压的正极材料来解决此问题,如提高锂钴复合氧化物、锂锰复合氧化物的工作电压,开发高工作电压的锂镍锰复合氧化物等,但是,常用的电解液,在高于4V的电压下,正极氧化活性变高,非水电解液容易在正极表面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进而产生气体,同时,在高电压下正极材质中的过渡金属溶出迁移到负极消耗活性锂,导致锂离子的电化学性能恶化进而导致失效,进而电池性能的降低。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向电解液中加入成膜添加剂,改善电解液和正极间的界面稳定,但是成膜添加剂会造成界面阻抗增加,导致电池中锂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恶唑酮类化合物于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电池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添加剂包括质量比为1:(0.2-0.5)的二恶唑酮类化合物和二恶唑酮类化合物的用量为电池电解液质量的2-10%;所述二恶唑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为甲基、苯基或氟取代的苯基,R1、R2不同时为氢或甲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包括质量比为(15-20):(70-80):(2-10)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建民彭鹏鹏刘鹏田丽霞张民许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圣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