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193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制造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装置,包括:夹持和进给铝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一进给工位;可旋转并包括多个分别夹持来自第一进给工位的铝线的卡具的工作台;用于在被卡住的铝线上钻孔的沿工作台转动路线配置的钻孔部;夹持和进给铜基镀锡铁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二进给工位,该工位随后将切断的铜基镀锡铁线插入所述孔内;加热已插入了铜基镀锡铁线的铝线总成引线的加热装置;用于在加热后取出所述引线的取出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申请是申请号为94102419.9申请日为940207名称为“铝电解电容器连接方法及其制造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电子部件)引线的连接方法及其制造装置。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方法公开在,例如,日本授权专利刊物(Tokko)昭58-41154中。图6(a)是表示在上述刊物中所公开的方法的轴测图。在图(6a)中铝线21的杆形部21a由采用氧、氢和甲醇混合气的燃烧咀20加热。当杆形部21a成为保持着其形状的半熔状态时,具有削尖端22a的铜基镀锡铁线22(下称Cp线)被压入铝线21的杆形部21a的中心。这样,便制成了如在图6(b)切开的视图中所示的外部伸出的引线。另一方面,业已提出了一种用以制造铝电解电容器的该种引线的装置,一种具有如在图7中所示结构的焊接装置。在图7中,铝线21由两焊接电极24a和24b夹持,它们是负极,而Cp线22由引线卡具23夹持,它是正极。引线卡具23按箭头A所示方向沿圆周被驱动。在Cp线22和铝线21相接触的瞬间,Cp线22被引线卡具23沿箭头A′所示方向稍微拉动,从而使其和铝线21脱离接触。在此瞬间,在铝线21和Cp线22之间产生电弧25,如图8所示。因此,铝线21和Cp线22被电弧25的加热而熔化,随后它们由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由铜、铝和锡组成的合金部26彼此固定,如图9所法。然而,上述传统的引线连接方法和传统的制造装置是有缺点的。例如,在图6(a)和6(b)所示的连接方法中,小型铝电解电容器的铝线21的杆形部21a的直径为1毫米或更小,如上所述,杆形部21a由燃烧咀20加热到它成为保持其形状的半溶状态,Cp线22的削尖端被压入杆形部21a的中心。那时,如此小的连接部件不能充分和正确地彼此压入。例如,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铝线21的杆形部21a常变形成不正常的形状。同样,在上述传统的制造装置中,诸如铁和铜的金属,它们相对于铝来说是异质金属,通过在连接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电弧飞溅27扩散和粘结到铝线21上,如图8所示。此外,为由铜、铝、锡和类似物组成的合金所形成的合金部26暴露在铝线21的外面。在装配电解电容器的时度,这些非纯质金属细片和粉末粘接在铝铂和隔离片上,它们形成电解电容器的电极。另外,这些由振动部件进给装置中的摩擦产生的细片和粉末也粘接到铝线上。这些状况使漏电特性恶化,这对于电解电容器是很主要的,它可导致严重的故障,诸如短路。众所周知,铝是一种即刻在其上形成氧化膜的金属。这一氧化膜保留在该合金的连接部内,并在其中混合,从而形成其中有缺陷的部分。结果,焊接强度不足,而且焊接不均匀。此外,由于图7所示的正极引线卡具23的圆周运动,很难使Cp线22跟处在直线状态的铝线21的中心对准。结果,在外观上便出现这样的问题,使图9中所示的合金部26的中心偏离正确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方法及其能高速自动制造引线而不会使铝线和Cp线的合金连接层暴露于外面也不会使中心定位偏移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引线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铝线的端部钻一个孔;将铜基镀锡铁线压入该孔内;加热铜基镀锡铁线插入的铝线端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用于制造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装置包括一个夹持的进给铝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一进给工位;能转动并包括若干用于夹持自第一进给工位进给的铝线的卡具的工作台;一个用于在由卡具中的一个夹持的铝线中钻孔的钻孔部;一个夹持和进给铜基镀锡铁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二进给工位;该第二进给工位随后将被切断的铜基铁线插入所述孔内;用于对铜基镀锡铁线插入铝线后而成的引线组件加热的加热装置;在加热完毕后用于取出引线的自动取出部。按照上述引线方法及其装置,由于在铝线端部中的孔是事先钻出的,因此Cp线沿该孔能被顺当地压入。于是,跟Cp线被压入半熔状态的铝线杆的端面内的传统方法相比,定位是容易的,而且不总是需要在加热后检查其外观。此外,铝线和Cp线的连接合金层不暴露于外面,即使铝线杆直径为1毫米或更小时,在外观上和合金连接部没有诸如中心偏移的缺陷部分。结果,在自动高速制造工艺过程中焊接强度提高了,而且达到均匀一致。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点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已被详细陈述,然而,由于连同附图一起所作的下列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在其编排和内容两个方面,与其它的目的和特点一起会被更清楚地理解。图1(a)是表示用于按第一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侧视图;图1(b)是表示用于按第一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1(c)是表示用于按第一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1(d)是表示用于按第一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1(e)是表示用于按第一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2(a)是表示用于按第二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侧视图;图2(b)是表示用于按第二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2(c)是表示用于按第二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2(d)是表示用于按第二实施例完成铝电解电容器的引线连接的其中一个制造步骤的横剖面图;图3是表示按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铝电解电容器引线制造装置的整个配置的平面布置图;图4是按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得到的引线连接的横剖面图;图5是表示按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铝电解电容器引线制造装置的整个配置的平面布置图;图6(a)是表示铝电解电容器的传统引线连接的轴测图;图6(b)是按图6(a)状态将铜基镀锡铁线2 2插入铝线2 1后的局部切开轴测图;图7是表示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传统制造装置的轴测图;图8是表示传统焊接法原理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由传统焊接法制备的引线连接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由传统的连接法导致的连接失败的横剖面图。应该意识到,某些或所有的附图只是为解译而作简略地表示,并非需要描绘所示另件的实际相对尺寸或位置。下面,参照附图叙述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a)至1(e)是表示用于完成按第一实施例的铝电解电容器导线连接制备步骤的侧视或横剖面图。首先,如图1(a)所示,准备一根用于在铝线1的杆形部的端面上钻孔的钻孔杆,与铝线1共轴线对中。接着,如图1(b)所示,将钻孔杆2压入铝线1的杆形部端面内,并随后拉出以形成如图1(c)所示的孔3。接着,如图1(c)和1(d)所示,将Cp线4压入铝线1的杆形部内。此后,如图1(c)所示,借助于采用氧、氢和甲醇混合气的燃烧咀在保持其形状的情况下加热铝线1的杆形部,从而和Cp线形成紧密连接。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铝线1的杆形部直径为0.8毫米,铝线杆形部端面上的孔的直径为0.42毫米,Cp线4的直径为0.45毫米,混合气量为10至12升/分,加热时间为0.3秒。在这些条件下,业已证实一扩散合金层在铝线1的杆形部和Cp线4之间的边界附近形成。虽然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了气体火焰作为热源,然而,其它的加热方法,诸如感应加热,电子束加热,光束加热,兰塞束加热也同样可以采用。此外,镀锡铜线可用于外部伸出线,以代替Cp线4。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夹持和进给铝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一进给工位; 一个可旋转并包括多个分别夹持来自所述第一进给工位的铝线的卡具的工作台; 一个用于在被所述卡具中的一个卡住的铝线上钻孔的钻孔部,所述钻孔部沿工作台的转动路线配置; 一个夹持和进给铜基镀锡铁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二进给工位,所述第二进给工位随后将切断的铜基镀锡铁线插入所述孔内; 用于加热已插入了铜基镀锡铁线的铝线总成引线的加热装置; 用于在完成加热后取出所述引线的取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3-2-8 19842/93;JP 1993-12-8 307661/93;JP 1991.一种用于制造铝电解电容器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夹持和进给铝线并将其切成预定长度的第一进给工位;一个可旋转并包括多个分别夹持来自所述第一进给工位的铝线的卡具的工作台;一个用于在被所述卡具中的一个卡住的铝线上钻孔的钻孔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宏之金子功山下敏明杉本尊央川原一也中岛秀郎上野元信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