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92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传动模块、超越手柄和离合手柄均安装在下壳体上,吸合模块与传动模块配合联动,超越手柄置于传动模块一侧,离合手柄与超越手柄联动,离合连杆一端安装在吸合模块上,另一端安装在离合手柄上;离合手柄处于第一角度,超越手柄驱动传动模块转动,传动模块带动吸合模块实现自吸合;在自吸合过程中,吸合模块驱动离合连杆运动,此时离合连杆使得离合手柄处于第二角度,超越手柄与传动模块存在间隙,停止电吸合关门,车门打开。当车门处于半锁闭合状态时,门锁自吸合机构接受到信号开始关门,这时乘客如需打开车门,可以通过开启应急拉线中断门锁自吸合,顺利打开车门,门锁更加智能。智能。智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使用的便捷性要求与日俱增,现有的高端汽车在车门系统内布置了自动吸合机构,可以实现车门一定程度的自动关闭,然而这种过于复杂,且在自吸合关门的同时机械控制开关门没有给与具体的实现方案,智能化程度不高,以及用户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
[0004]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包括下壳体、传动模块、吸合模块、超越手柄、离合手柄、离合连杆、外开启手柄,所述外开启手柄与棘爪释放杆固定安装,所述传动模块、超越手柄和离合手柄均安装在下壳体上,吸合模块与传动模块配合联动,所述超越手柄置于传动模块一侧,离合手柄与所述超越手柄联动,置于所述超越手柄远离所述传动模块的一侧,离合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吸合模块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离合手柄上;
[0005]吸合模块包括棘爪、卡钳、安装轴、棘爪释放杆、锁舌和电动单元,所述棘爪和卡钳均通过所述安装轴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锁舌设置于所述棘爪一侧的下壳体上,棘爪与锁舌配合联动,所述棘爪释放杆安装在所述卡钳上,棘爪释放杆的一端面与电动单元配合。
[0006]进一步的,包括:
[0007]所述锁舌包括左端面和与左端面相对的右端面,所述左端面与棘爪配合联动,右端面与所述传动模块配合联动,所述左端面上沿锁舌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驱动装置驱使传动模块顺时针旋转,传动模块驱使锁舌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棘爪从与第二弧形面的抵接旋转到与第一弧形面的抵接,即实现车门从半锁进入全锁状态。
[0008]进一步的,包括:
[0009]所述电动单元包括电机、蜗杆、驱动齿轮和电动释放杆,电机与蜗杆相连,蜗杆传递能量至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电动释放杆配合,电动释放杆驱动所述棘爪释放杆转动。
[0010]进一步的,包括:
[0011]所述传动模块包括推杆、传动板、第一转轴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传动板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锁舌方向的一端与推杆的一端固定,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的两顶点分别为左顶点和右顶点,所述左顶点与锁舌配合,右顶点与所述超越手柄联动。
[0012]进一步的,包括:
[0013]所述超越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可转动的安装在下壳体上,沿靠近锁舌的所述手柄本体一侧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被配制为传动板驱动推杆转动,被推杆的右顶点抵接,从而使得左顶点与所述锁舌配合,与所述限位板相对的手柄本体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离合手柄压接配合。
[0014]进一步的,包括:
[0015]所述离合手柄包括安装部,其与下壳体可转动的连接,沿所述安装部向外呈一定角度的设置有第一联动杆和第二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联动杆,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二联动杆抵接配合。
[0016]进一步的,包括:
[0017]还包括:内开启手柄与电动释放杆固定安装。
[0018]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越控制方案,当车门处于半锁闭合状态时,门锁自吸合机构接受到信号开始关门,这时乘客如需打开车门,可以通过开启开启手柄中断门锁自吸合,顺利打开车门,机械开启机构拥有高于电吸合的优先级,乘客可以中断门锁的自吸合动作,阻止门锁电吸合关门,门锁更加智能;(2)本技术提供当自吸合关门机构断电,乘客采用机械开门的方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感;(3)本技术提供了两种超越控制的开门的方式,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门锁去除电动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门锁去除部分元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外开启手柄和内开启手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去除传动模块和开启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去除电动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0025]图7为超越手柄和离合手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和2所示,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该门锁可实现从半锁到全锁的自吸合,且该门锁可实现机械控制门锁优先级高于自吸合,即当在自吸合过程中,乘客通过机械控制使门锁打开,自吸合机构停止工作,优先打开车门。
[0028]该门锁包括下壳体100,传动模块5、吸合模块4、超越手柄1、离合手柄2和离合连杆3,传动模块、超越手柄1和离合手柄2均安装在下壳体100上,吸合模块4包括棘爪41、卡钳42、安装轴43、棘爪释放杆44、锁舌45和电动单元46,棘爪41和卡钳42均通过安装轴43安装在下壳体100上,锁舌45通过一铆钉设置于棘爪41一侧的下壳体100上,棘爪41与锁舌45配合联动,锁舌45远离棘爪41的一侧设置有锁舌缓冲块47,关门后,锁舌45停止在锁舌缓冲块47上,棘爪释放杆44安装在卡钳42上,由于棘爪和卡钳在设置在棘爪释放杆44的下面,因此图1中未示出。棘爪释放杆44的一端面与电动单元46配合,离合连杆3一端安装在棘爪释放
杆44上,另一端安装在离合手柄2上,用于控制离合手柄的角度。
[0029]如图4

6所示,锁舌45包括左端面451和与左端面451相对的右端面452,左端面451与棘爪41配合联动,右端面452与推杆51的左顶点511配合联动,左端面451上沿锁舌45中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弧形面4511和第二弧形面4512,驱动装置驱使传动模块顺时针旋转,传动模块驱使锁舌45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棘爪41从与第二弧形面4512的抵接旋转到与第一弧形面4511的抵接,即实现车门从半锁进入全锁状态。
[0030]锁舌45还包括上端面,其两侧连接左端面和右端面,靠近上端面的右端面上设置有与推杆一端配合的接触段,接触段为朝锁舌中部方向开设的凹面。靠近左端面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棘爪一端配合的抵接段,抵接段为朝锁舌中部方向开设的凹面。
[0031]电动单元46包括电机461、蜗杆462、驱动齿轮463和电动释放杆464,电机461与蜗杆462相连,蜗杆462传递能量至驱动齿轮463,驱动齿轮463与电动释放杆464配合,电动释放杆464驱动棘爪释放杆44转动。
[0032]电动释放杆464包括杆本体,杆本体包括前端、与前端相连的左端以及与左端相连的下端,延杆本体的前端向上设置有延伸段4641,延伸段4641与杆本体联动形成勾状,左端通过一销轴安装在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传动模块、吸合模块、超越手柄、离合手柄、离合连杆、外开启手柄,所述外开启手柄与棘爪释放杆固定安装,所述传动模块、超越手柄和离合手柄均安装在下壳体上,吸合模块与传动模块配合联动,所述超越手柄置于传动模块一侧,离合手柄与所述超越手柄联动,置于所述超越手柄远离所述传动模块的一侧,离合连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吸合模块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离合手柄上;吸合模块包括棘爪、卡钳、安装轴、棘爪释放杆、锁舌和电动单元,所述棘爪和卡钳均通过所述安装轴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锁舌设置于所述棘爪一侧的下壳体上,棘爪与锁舌配合联动,所述棘爪释放杆安装在所述卡钳上,棘爪释放杆的一端面与电动单元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包括左端面和与左端面相对的右端面,所述左端面与棘爪配合联动,右端面与所述传动模块配合联动,所述左端面上沿锁舌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相对的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驱动装置驱使传动模块顺时针旋转,传动模块驱使锁舌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棘爪从与第二弧形面的抵接旋转到与第一弧形面的抵接,即实现车门从半锁进入全锁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超越控制机构的电吸合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单元包括电机、蜗杆、驱动齿轮和电动释放杆,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仁康杨连明
申请(专利权)人:恩坦华汽车零部件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