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81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变电容器,具有保持转子对定子可转动的外壳,在该外壳上形成可插入转动操作转子的器件的调整孔,同时在该调整孔周围设置与转子接触,使转子向定子压接的弹簧作用部,在弹簧作用部35设置沿转子23的转动方向分布的三个以上的凸块36,使该凸块36与转子23进行实质性的点接触,由此,转子23及外壳24的加工误差被吸收,稳定了转子23对定子22的接触状态,而且可使转子23转动的转矩变得较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电容器,尤其涉及通过定子电极与转子电极的转动使定子电极与转子电极的有效对置面积变化,从而使静电电容变化的可变电容器。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可变电容器分别记载于特开平6-120079号公报和特开平6-290994号公报。图8示出特开平6-120079号公报所记载的可变电容器,图9示出特开平6-290994号公报记载的可变电容器。图8所示的可变电容器1包括内部形成定子电极2的、由陶瓷介质构成的定子3,和在下面形成转子电极4的、由金属构成的转子5。转子电极4对于定子电极2,是通过构成定子3的陶瓷介质的一部分对置的。此外,为使定子电极4与定子电极2的有效对置面积的变化,转子5通过对定子3可转动的由金属构成的外壳6来保持。外壳6具有容纳可使转子5转动的形状,并固定在定子3上。在外壳6上形成可插入转动操作转子5用器件的调整孔。而且,在外壳6的调整孔7的周围,设有将转子5向定子3压接的弹簧作用部8。弹簧作用部8在调整孔7的周围,呈愈向中心呈愈下方倾斜的形状,因此可通过该调整孔7周围的金属材料本身而得到。在这样的可变电容器1中,为了取出由定子电极2与转子电极4的对置而形成的静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定子电极的定子,和对所述定子电极通过介质形成对置转子电极的转子,以及为使所述转子电极对所述定子电极的有效对置面积的变化,保持所述转子对所述定子可转动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形成可插入转动操作所述转子的器件的调整孔,同时在所述调整孔的周围设置与所述转子接触,将该转子向所述定子压接的弹簧作用部;在所述弹簧作用部设置与所述转子进行实质性的点接触的凸块,由此,各该弹簧作用部对所述转子在多处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5-16 126586/971.一种可变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定子电极的定子,和对所述定子电极通过介质形成对置转子电极的转子,以及为使所述转子电极对所述定子电极的有效对置面积的变化,保持所述转子对所述定子可转动的外壳;在所述外壳上形成可插入转动操作所述转子的器件的调整孔,同时在所述调整孔的周围设置与所述转子接触,将该转子向所述定子压接的弹簧作用部;在所述弹簧作用部设置与所述转子进行实质性的点接触的凸块,由此,各该弹簧作用部对所述转子在多处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作用部设置沿所述转子的转动方向分布的三个以上的所述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上设置由所述调整孔的边缘部分沿放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下浩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