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126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减速机,涉及减速机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第二级减速机构、锥齿轮轴、空心锥齿轮和法兰轴,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与第二级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与锥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锥齿轮轴与空心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空心锥齿轮带动法兰轴转动;所述空心锥齿轮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法兰轴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体积小、避免线缆缠绕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减速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机
,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减速机。

技术介绍

[0002]部分高精度动力传动部件,如高精度中空转台,全向移动AGV小车舵轮转向器等普遍采用直角转向减速机,传统直角转向减速机的减速比多在1:5

50之间,大于1:60的直角转向减速机体积都非常大,不满足一些精密自动化设备对减速机小体积的需求,且传统的直角转向减速机,不能解决从减速机中穿线及因减速机输出端旋转带来的线缆缠绕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小体积、避免线缆缠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空减速机,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第二级减速机构、锥齿轮轴、空心锥齿轮和法兰轴,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与第二级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与锥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锥齿轮轴与空心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空心锥齿轮带动法兰轴转动;
[0006]所述空心锥齿轮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法兰轴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传动盘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齿圈的内侧相互啮合,且第一行星齿轮枢接在第一传动盘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二太阳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二传动盘,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盘的中心处,所述第二太阳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齿圈的内侧相互啮合,且第二行星齿轮枢接在第二传动盘上,所述第二传动盘带动锥齿轮轴转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太阳齿轮的中心轴、第一传动盘的中心轴、第二太阳齿轮的中心轴、第二传动盘的中心轴和锥齿轮轴的中心轴共线。
[0010]进一步地,所述锥齿轮轴的中心轴与空心锥齿轮的中心轴共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第一级减速机构、第二级减速机构、锥齿轮轴与空心锥齿轮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三级减速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级减速亦减小了整体体积,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在空心锥齿轮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法兰轴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穿孔,将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可将线缆、气管、油管通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进行走线,走线的线缆不影响法兰轴的转动,从而解决了传统直角转向减速机走线难且易缠绕的痛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锥齿轮轴、空心锥齿轮和法兰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0017]附图标记为:
[0018]第一级减速机构1,第一太阳齿轮11,第一行星齿轮12,第一传动盘13,齿圈14,
[0019]第二级减速机构2,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22,第二传动盘23,
[0020]锥齿轮轴3,空心锥齿轮4,第一穿孔41,法兰轴5,第二穿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中空减速机,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1、第二级减速机构2、锥齿轮轴3、空心锥齿轮4和法兰轴5,第一级减速机构1与第二级减速机构2传动连接,第二级减速机构2与锥齿轮轴3传动连接,锥齿轮轴3与空心锥齿轮4相互啮合,空心锥齿轮4带动法兰轴5转动,通过第一级减速机构1、第二级减速机构2、锥齿轮轴3与空心锥齿轮4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三级减速效果,减速比可以达到1:60,最高可输出150Nm的扭矩。
[0023]空心锥齿轮4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41,法兰轴5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穿孔51,第一穿孔41与第二穿孔51连通,锥齿轮轴3的中心轴与空心锥齿轮4的中心轴共线,第一穿孔41的中心轴与第二穿孔51的中心轴也共线,且第一穿孔41的内径与第二穿孔51的内径相等,可将线缆、气管、油管通过第一穿孔41和第二穿孔51进行走线,走线的线缆不影响法兰轴5正负一百八十度的转动,从而解决了传统直角转向减速机走线难且易缠绕的痛点。
[0024]第一级减速机构1包括第一太阳齿轮11、第一行星齿轮12、第一传动盘13和齿圈14,第一太阳齿轮11与第一行星齿轮12相互啮合,第一行星齿轮1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且第一行星齿轮12枢接在第一传动盘13上。
[0025]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齿轮1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齿圈14固定不动,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12在齿圈14内围绕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第一行星齿轮12围绕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盘13转动。
[0026]第二级减速机构2包括第二太阳齿轮21、第二行星齿轮22和第二传动盘23,第二太阳齿轮21固定设置在第一传动盘13的中心处,第二太阳齿轮21与第二行星齿轮22相互啮合,第二行星齿轮2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且第二行星齿轮22枢接在第二传动盘23上,第二传动盘23带动锥齿轮轴3转动。
[0027]第一传动盘13转动时带动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齿轮2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齿圈14固定不动,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时带动第二行星齿轮22在齿圈14内围绕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第二行星齿轮22围绕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盘23转动。
[0028]第一太阳齿轮11的中心轴、第一传动盘13的中心轴、第二太阳齿轮21的中心轴、第二传动盘23的中心轴和锥齿轮轴3的中心轴共线,锥齿轮轴3的中心轴与空心锥齿轮4的中心轴垂直。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30]外部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由于第一行星齿轮1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齿圈14固定不动,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12在齿圈14内侧围绕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第一行星齿轮12围绕第一太阳齿轮11转动时带动第一传动盘13转动,实现一级减速;
[0031]第一传动盘13转动时带动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由于第二行星齿轮22与齿圈14的内侧相互啮合,齿圈14固定不动,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时带动第二行星齿轮22在齿圈14内侧围绕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第二行星齿轮22围绕第二太阳齿轮21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盘23转动,实现二极减速;
[0032]第二传动盘23转动时带动锥齿轮轴3转动,锥齿轮轴3转动带动空心锥齿轮4转动,实现三级减速;
[0033]空心锥齿轮4转动带动法兰轴5转动,进而使本技术实现转向操作。
[0034]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减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减速机构、第二级减速机构、锥齿轮轴、空心锥齿轮和法兰轴,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与第二级减速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级减速机构与锥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锥齿轮轴与空心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空心锥齿轮带动法兰轴转动;所述空心锥齿轮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法兰轴的轴心处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空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减速机构包括第一太阳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一传动盘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一行星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齿圈的内侧相互啮合,且第一行星齿轮枢接在第一传动盘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霞聂琼李金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吉尔智能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