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以及汽车所采用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一般大体分为将金属箔用于电极的类型,以及将设置于电介质薄膜上的蒸镀金属用于电极的类型。其中,由于用蒸镀金属形成电极(在下面称为“蒸镀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与用金属箔作为电极的类型相比较,电极所占的体积小,具有可以实现小型轻量的优点,以及通过具有蒸镀电极特有的自身恢复性能,抵抗绝缘破坏的可靠性较高,由此,在过去被广泛地使用。另外,自身恢复性能指在由于绝缘缺陷部,发生短路的场合,因短路的能量,缺陷部周边的蒸镀电极蒸发、飞散而绝缘化,电容器的功能恢复的性能。图11~图16表示这样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已有例1~已有例3。像该图所示的那样,一个金属化薄膜具有蒸镀电极110,该蒸镀电极110按照在电介质薄膜3a的一个面上,在除了一端的绝缘边缘4a以外的区域蒸镀金属的方式形成。另外,该蒸镀电极110具有通过不具有蒸镀金属的非蒸镀的缝隙52a而分隔的多个分割电极2a,并且通过设置于缝隙52a上的熔丝7a,与非分割电极1a并联。在另一金属化薄膜中,在电介质薄膜3b的一个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具有具有第1薄膜面和第2薄膜面的电介质薄膜;覆盖上述第1薄膜面的第1蒸镀电极;覆盖上述第2薄膜面的第2蒸镀电极;以及在上述电介质薄膜的两端面上的第1金属喷镀部和第2金属喷镀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蒸镀电极包括第1非分割电极;夹持第1缝隙,与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间分开的第1分割电极;和将上述第1分割电极和第1非分割电极连接的第1熔丝;上述第2蒸镀电极包括第2非分割电极;夹持第2缝隙,与上述第2非分割电极间分开的第2分割电极;和将上述第2分割电极和第2非分割电极连接的第2熔丝;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与上述第2分割电极重合;上述第2非分割电极与上述第1分割电极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电介质薄膜的一端部与上述第1电极连接的第1金属喷镀部;在上述电介质薄膜面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2电极连接的第2金属喷镀部;为上述第1薄膜面的端部,与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邻接的第1绝缘边缘;和为上述第2薄膜面的端部,与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邻接的第2绝缘边缘;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与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连接;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与上述第2非分割电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相互重合的位置具有上述第1缝隙和上述第2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缝隙与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平行,上述第2缝隙与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平行,在上述第1蒸镀电极和上述第2蒸镀电极重合的区域的中央处,具有上述第1缝隙和上述第2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到上述第1缝隙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从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到上述第2缝隙的距离,从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到上述第2缝隙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从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到上述第1缝隙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的整个面与上述第2分割电极重合,上述第2非分割电极的整个面与上述第1分割电极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分割电极和上述第2分割电极中的至少一者为格子状的分割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在上述第1金属喷镀部邻接的部分,具有电极膜厚厚的部分,或上述第2非分割电极在与上述第2金属喷镀部邻接的部分,具有电极膜厚厚的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电介质薄膜,上述第1蒸镀电极形成于上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田浩平,斋藤俊晴,竹冈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