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阳极箔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1971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压阳极箔制造方法,其一级的电化腐蚀装置是在一个玻璃钢的槽体中注满盐酸等液体,槽中间由两块石墨极板构成,铝箔通过传动装置在电化腐蚀装置中,通过极板间成U字形移动,其外加电源一端加在极板上,另一端加在铝箔上,其电流在铝箔、电化液体、电极之间形成一个回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用低压阳极箔的传统方法,一般采取如下工艺步骤对铝箔进行处理前处理、一级腐蚀、中间处理、二级腐蚀、水洗、后处理及烘干。其中,前处理,主要目的是除去铝箔表面的油污、杂质,使铝箔表面微结构均匀,有利于腐蚀时形成均匀分布的初始蚀孔;一级腐蚀,属于电解腐蚀过程,主要目的是在铝箔表面引发初始蚀孔,并且使蚀孔分布均匀、孔径大小合理;中间处理,目的是洗去在预腐蚀过程中产生的不利于扩孔的沉积膜,一般采用不通电化学酸液清洗;二级腐蚀,属于电解腐蚀过程,主要目的是在初始蚀孔基础上进行扩孔,提高铝箔表面积,同时使腐蚀孔的孔径满足后续化成的要求;后处理,目的是除去铝箔表面残留的氯离子及金属杂质,通常是采用硝酸水溶液进行处理。其中在一级电解腐蚀过程中,通常的方法是采用两块石墨电极板为两板接电,箔片通过槽液的导电来进行电蚀,箔片本身不做为通电的其中一极,这样加电方式决定了,如果前处理没处理好或箔片有理想的状态时(如板型不好或表面有缺陷)就会造成一级腐蚀不均的现象。并且交流电的电流分布特性决定了在箔片的两边有一部分不能被腐蚀到,会留有0.5-2厘米宽度的未腐蚀地带(光亮地带),国内外目前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极板边缘加装屏蔽装置夹住箔片使未被腐蚀到的光亮地带有所改善,可以有效的控制亮光地带宽度为0.2-1.0厘米,但是此样改动对设备的精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能达到较好水平。这样的箔片在卖出产品时是要减除光亮地带的有效面积卖出,浪费了原料,不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增加了成本。目前的加电方式为图2所示交流电的两个极分别接到两块极板上,不直接接触铝箔,交流电源的一个极接到石墨极板1,另一个极接到石墨极板2。铝箔的腐蚀由极板和槽液的导电来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级的电化腐蚀装置是在一个玻璃钢的槽体中注满盐酸等液体,槽中间设有两块石墨极板而构成,铝箔通过传动装置在电化腐蚀装置中,通过极板间成U字形移动,其外加电源一端加在极板上,另一端加在铝箔上,其电流在铝箔、电化液体、电极之间形成一个回路;电流在这个回路中通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是经过一级电解腐蚀后箔片不受液中导电的交流电影响而出现箔两边的光亮地带,腐蚀后箔片两端颜色一致。并为下一步的腐蚀打下良好基础条件,减少了光亮地带就是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除去了一级的原屏蔽装备,减少了箔片被屏蔽装置刮伤的可能,并且降低了设备控制的难度,使设备简单化。同时对箔片原材料的适应性也得到了加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交流加电方式示意图。图2、为原交流加电方式示意图。图中电极板(1)、(2);箔片(3);槽(4);电源(5);银锟(6),电化液体(7)。具体实施例方式加电方式为图1所示交流电源(5)的一个极接到银锟(6)上,箔片(3)是直接接触银锟的,由银锟将电传到箔片,(采用银锟一是因为银的导电率高,发热量少,二是防止其它金属杂质引入箔片影响电参数),交流电源(5)的另一个极接到两块石墨电极板(1)、(2)上,并把石墨极板(1)和(2)直接连通。其电流在铝箔(3)、槽中的电化液体(7)、电极(1)、(2)之间形成一个回路。加电的电流及槽液的参数不用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阳极箔制造方法,其一级的电化腐蚀是在一个注有液体的的槽体中进行,槽中间设有两块石墨极板而构成,铝箔通过传动装置在电化腐蚀装置中,通过极板间成U字形移动,其特征在于:其外加电源一端加在极板上,另一端加在铝箔上,其电流在铝箔、电化液体、电极之间形成一个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阳极箔制造方法,其一级的电化腐蚀是在一个注有液体的的槽体中进行,槽中间设有两块石墨极板而构成,铝箔通过传动装置在电化腐蚀装置中,通过极板间成U字形移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东阳光电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