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振华专利>正文

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948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及救生棒;所述救生棒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所述救生棒包括棒体及调向绳;所述棒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扩大气囊及延伸气囊;所述耐磨外皮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的开口和通孔;所述延伸气囊的尾端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设置在棒体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延伸施放至溺水位置,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溺水人员进行施救。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溺水救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紧急救援设备
,涉及一种溺水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夏季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每年夏天全国各地均有报道游泳溺亡事件。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游泳,缺乏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发生痉挛或是遇到暗流,很容易溺亡。自然水域的溺水救援存在诸多困难,一是部分自然水域水面较宽,救援人员很难第一时间赶到溺水点施救;二是人力下水施救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三是由于自然水域的不确定因素,救生圈、救生绳等器具无法快速准确的抛投到救援位置。以上几点均是导致溺水救援失败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溺水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延伸施放至溺水位置,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包括供气装置及救生棒;所述救生棒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所述救生棒包括棒体及调向绳;所述棒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扩大气囊及延伸气囊;所述耐磨外皮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沿着耐磨外皮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的开口和通孔;所述延伸气囊的尾端与供气装置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设置在棒体的前端。所述棒体在不使用时折叠压缩放置;所述耐磨外皮采用耐磨的软质塑料制成,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被磨破,保护所述扩大气囊及延伸气囊;所述囊状结构充气后可顶开耐磨外皮,将棒体扩大;所述延伸气囊的容量较小,所述供气装置的气先进入延伸气囊,可以快速从前端喷出,使所述扩大气囊连同耐磨外皮从前端开始迅速顶开;牵拉两组所述调节绳,可以调节所述救生棒的方向。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延伸气囊的尾部设有活动接头Ⅰ;所述供气装置的出气口设有活动接头Ⅱ;所述活动接头Ⅰ与活动接头Ⅱ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调向绳的尾端设有调向抓环。使用者可以抓住所述调向抓环,牵拉所述调向绳,起到控制棒体方向的作用。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的上部设有直杆;所述棒体在压缩状态时,位于上部的所述抓握环依次套在直杆上。如此设计可以使棒体在充气时端部能够沿着直杆迅速弹出,且弹出过程保持较直的移动方向。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的顶部设有提手,底部设有底脚。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为储气罐。所述储气罐打开时,气体能够迅速喷出,使所述棒体快速延伸。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供气装置为高功率鼓风机。所述高功率鼓风机打开时,能够使气体迅速喷出,使所述棒体快速延伸。
[0012]以上所述的溺水救生装置的使用方法:
[0013]本装置可配置在自然水域游泳人群较多的地点;发现有人溺水时,岸上的施救人员迅速携带本装置至岸边;打开供气装置,气体迅速冲入延伸气囊,并从延伸气囊前端的开口和通孔喷出,此时原本折叠的棒体前端迅速延伸,直至溺水人员所在位置;在上述过程中棒体不断前伸,同时气体也从延伸气囊的前端进入扩大气囊,使整个棒体充胀;使用者通过牵拉调向绳,控制棒体的延伸方向,溺水人员抓住抓握环,就可以获得救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供气装置给棒体迅速供气,使得棒体快速延伸至溺水人员位置,救助溺水人员。
[0016]2.本技术的延伸气囊前端出气,气体先进入扩大气囊的前端,使得棒体从前端开始迅速延伸,快速抵达溺水人员处。
[0017]3.本技术通过调向绳,可以让使用者控制棒体的方向,让棒体准确抵达溺水人员处。
[0018]4.本技术装置的棒体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节省存放空间。
[0019]5.本技术装置通过设置直杆,棒体折叠后可通过抓握环挂在直杆上,使用时也能保证棒体延伸的方向平直向前。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装置救生棒伸展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装置救生棒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救生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供气装置,2

救生棒,3

棒体,4

耐磨外皮,5

扩大气囊,6

延伸气囊,7

通孔,8

抓握环,9

调向绳,10

调向抓环,11

活动接头Ⅰ,12

活动接头Ⅱ,13

直杆,14

提手,15

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4所示,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包括供气装置1及救生棒2;所述救生棒2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
[0028]所述救生棒2包括棒体3及调向绳9;所述棒体3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4、扩大气囊5及延伸气囊6;所述耐磨外皮4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5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4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6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5的开口和通孔7;所述延伸气囊6的尾端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3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8;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9设置在棒体3的前端。
[0029]所述延伸气囊6的尾部设有活动接头Ⅰ11;所述供气装置1的出气口设有活动接头Ⅱ12;所述活动接头Ⅰ11与活动接头Ⅱ12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0030]所述调向绳9的尾端设有调向抓环10。
[0031]所述供气装置1的上部设有直杆13;所述棒体3在压缩状态时,位于上部的所述抓握环8依次套在直杆13上。
[0032]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3]本装置可配置在自然水域游泳人群较多的地点;发现有人溺水时,岸上的施救人员迅速携带本装置至岸边;打开供气装置1,气体迅速冲入延伸气囊6,并从延伸气囊6前端的开口和通孔7喷出,此时原本折叠的棒体3前端迅速延伸,直至溺水人员所在位置;在上述过程中棒体3不断前伸,同时气体也从延伸气囊6的前端进入扩大气囊5,使整个棒体3充胀;使用者通过牵拉调向绳9,控制棒体3的延伸方向,溺水人员抓住抓握环8,就可以获得救援。
[0034]实施例2:
[00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供气装置1的顶部设有提手14,底部设有底脚15。所述供气装置1为储气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装置(1)及救生棒(2);所述救生棒(2)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所述救生棒(2)包括棒体(3)及调向绳(9);所述棒体(3)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耐磨外皮(4)、扩大气囊(5)及延伸气囊(6);所述耐磨外皮(4)为设有折痕的可折叠波纹软管状;所述扩大气囊(5)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并根据所述耐磨外皮(4)的折叠部位分布设有囊状结构;所述延伸气囊(6)沿着耐磨外皮(4)的走向延伸,且在前端设有通入所述扩大气囊(5)的开口和通孔(7);所述延伸气囊(6)的尾端与供气装置(1)可拆卸的活动连接;在所述棒体(3)的外表面上设有抓握环(8);至少两组所述调向绳(9)设置在棒体(3)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溺水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董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