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08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包括呈水平设置的浮板本体,前辊筒和后辊筒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托板和后托板;浮板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部中央位置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顶端设置有横板,横板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还包括前齿条和后齿条;横板的上方设置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还包括移动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移动板底端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移动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两个支板顶部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还包括左“L型”钩板和右“L型”钩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对救生浮板的承载面积进行增减,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

技术介绍

[0002]船舶救生浮板是用于海上救生作业中的,十分常见的救生用具,在救生过程中,能够提供给被施救者较大的浮力,以确保被施救者不会沉入水中,为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目前,现有的船舶救生浮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救生浮板的承载面积是固定的,因此,在被施救者人数较少时,使用承载面积较小的救生浮板,在被施救者人数较多时,需要使用承载面积较大的救生浮板,而承载面积较大的救生浮板比较占用船舶上的空间,导致其实用性较差。
[0003]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使其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对救生浮板的承载面积进行增减,提高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从而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指出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包括:
[0007]呈水平设置的浮板本体,浮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凹槽和后凹槽,前凹槽和后凹槽内分别转动设置有前辊筒和后辊筒,其中,前辊筒和后辊筒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托板和后托板
[0008]浮板本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部中央位置转动设置有转轴,转轴顶端设置有横板,横板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还包括前齿条和后齿条,前齿条和后齿条分别滑动贯穿浮板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且前辊筒和后辊筒的圆周外壁上均设置有齿状结构,前齿条和后齿条分别与前辊筒和后辊筒上的齿状结构啮合;
[0009]横板的上方设置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还包括移动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移动板底端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两根第一弹簧底端均与固定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滑动贯穿安装在浮板本体的前后两侧壁上;
[0010]移动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两个支板顶部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还包括左“L型”钩板和右“L型”钩板。
[0011]进一步地,传动机构包括前辅助板和后辅助板,前辅助板和后辅助板分别安装在前齿条和后齿条上,前辅助板与前凹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前弹簧,后辅助板与后凹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后弹簧;
[0012]横板底部对称设置有前滑动槽和后滑动槽,前滑动槽和后滑动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前滑块和后滑块,前滑块和后滑块底端分别转动设置有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前连接轴和后连接轴底端分别与前齿条和后齿条固定连接;
[0013]其中,横板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坡道板和第二坡道板,且放置板底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与第一坡道板和第二坡道板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4]进一步地,卡位机构包括前卡位槽板和后卡位槽板,前卡位槽板和后卡位槽板分别安装在前托板和后托板上,且前卡位槽板和后卡位槽板呈对称排列,移动板底端对称设置有前连接槽和后连接槽,前连接槽和后连接槽内分别横向固定设置有前导向柱和后导向柱,前导向柱和后导向柱均为长方体形状,且前导向柱和后导向柱上分别滑动套设有前滑动座和后滑动座,前滑动座和后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前滑动板和后滑动板;
[0015]其中,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分别与前滑动板和后滑动板铰接连接。
[0016]进一步地,锁定机构包括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分别安装在固定槽内的左右对称的两侧壁上,放置板上左右对称设置有左方形孔和右方形孔,左方形孔和右方形孔内分别滑动设置有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且左移动块与左方形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左弹簧,右移动块与右方形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右弹簧;
[0017]其中,左“L型”钩板和右“L型”钩板分别安装在左移动块和右移动块上。
[0018]进一步地,左托板和右托板上分别设置有前加长栅板和后加长栅板;
[0019]其中,前加长栅板和后加长栅板呈对称排列。
[0020]进一步地,浮板本体底部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整齐排列设置有多个泡沫浮筒。
[0021]进一步地,浮板本体前端设置有排空管,排空管的输出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拉环,排空管与固定槽连通。
[0022]进一步地,浮板本体左右对称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把手。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设置,在浮板本体的承载面积较小时,前托板和后托板分别被收入至前凹槽和后凹槽内,当需要对浮板本体的承载面积进行增大时,工作人员向下压动放置板,放置板首先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前托板和后托板朝着指定的方向转动90度,放置板继续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卡位机构对前托板和后托板进行卡位,之后通过锁定机构对前托板和后托板的位置进行锁定,通过前托板、后托板和放置板组成的承载面,增大了承载面积,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的部分结构拆解示意立体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前底角向上斜视的整体结构拆解示意立体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下角向上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去除部分结构之后的右前顶角向下斜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浮板本体;2、前辊筒;3、后辊筒;4、前托板;5、后托板;6、转轴;7、横板;8、前齿条;9、后齿条;10、移动板;11、前弧形板;12、后弧形板;13、第一弹簧;14、支板;15、放置板;16、左“L型”钩板;17、右“L型”钩板;18、前辅助板;19、后辅助板;20、第二前弹簧;21、第二后弹簧;22、前滑块;23、后滑块;24、前连接轴;25、后连接轴;26、第一坡道板;27、第二坡道板;28、第一挤压柱;29、第二挤压柱;30、前卡位槽板;31、后卡位槽板;32、前导向柱;33、后导向柱;34、前滑动座;35、后滑动座;36、前滑动板;37、后滑动板;38、左固定板;39、右固定板;40、左移动块;41、右移动块;42、第三左弹簧;43、第三右弹簧;44、前加长栅板;45、后加长栅板;46、泡沫浮筒;47、排空管;48、挡板;49、拉环;5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水平设置的浮板本体(1),浮板本体(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凹槽和后凹槽,前凹槽和后凹槽内分别转动设置有前辊筒(2)和后辊筒(3),其中,前辊筒(2)和后辊筒(3)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前托板(4)和后托板(5);浮板本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内部中央位置转动设置有转轴(6),转轴(6)顶端设置有横板(7),横板(7)上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还包括前齿条(8)和后齿条(9),前齿条(8)和后齿条(9)分别滑动贯穿浮板本体(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且前辊筒(2)和后辊筒(3)的圆周外壁上均设置有齿状结构,前齿条(8)和后齿条(9)分别与前辊筒(2)和后辊筒(3)上的齿状结构啮合;横板(7)的上方设置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还包括移动板(10)、前弧形板(11)和后弧形板(12),移动板(10)底端对称设置有两根第一弹簧(13),两根第一弹簧(13)底端均与固定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前弧形板(11)和后弧形板(12)分别滑动贯穿安装在浮板本体(1)的前后两侧壁上;移动板(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板(14),两个支板(14)顶部设置有放置板(15),且放置板(15)上设置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还包括左“L型”钩板(16)和右“L型”钩板(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面积可变的船舶救生用浮板,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前辅助板(18)和后辅助板(19),前辅助板(18)和后辅助板(19)分别安装在前齿条(8)和后齿条(9)上,前辅助板(18)与前凹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前弹簧(20),后辅助板(19)与后凹槽内侧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后弹簧(21);横板(7)底部对称设置有前滑动槽和后滑动槽,前滑动槽和后滑动槽内部滑动设置有前滑块(22)和后滑块(23),前滑块(22)和后滑块(23)底端分别转动设置有前连接轴(24)和后连接轴(25),前连接轴(24)和后连接轴(25)底端分别与前齿条(8)和后齿条(9)固定连接;其中,横板(7)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坡道板(26)和第二坡道板(27),且放置板(15)底端对称设置有第一挤压柱(28)和第二挤压柱(29),第一挤压柱(28)和第二挤压柱(29)与第一坡道板(26)和第二坡道板(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墨林曹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