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906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46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抗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其包括地下室底板和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竖向固定穿过集水坑底壁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地下水相通,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封闭、底端敞口,所述进水管位于集水坑内的管身上开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内滑移有封堵环,所述封堵环与进水管紧贴,所述封堵环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穿过进水管的顶端并连接有浮球,所述集水坑的底壁上还固定穿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排水阀。本申请具有能够控制集水坑最大进水量的优点。控制集水坑最大进水量的优点。控制集水坑最大进水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抗浮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地下室抗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下,因此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房屋地面时,地下水就会对地下室产生浮力,此浮力会对房屋基础造成危害,因此地下室通常都采用抗浮设计。
[0003]公告号为CN2031882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浮板的泄压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集水坑的侧壁上安装有引流管,引流管上安装有压力阀。
[0004]地下室外的地下水通过引流管进入集水坑内,但是当上述集水坑集满地下水时,外界的地下水还是能够继续进入集水坑内,导致集水坑内的地下水可能会漫入地下室内,存在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集水坑内的地下水可能会漫入地下室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和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竖向固定穿过集水坑底壁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地下室底板下方的地下水相通,所述进水管的顶端封闭、底端敞口,所述进水管位于集水坑内的管身上开有进水孔,所述进水管内滑移有封堵环,所述封堵环与进水管紧贴,所述封堵环连接有拉线,所述拉线穿过进水管的顶端并连接有浮球,所述集水坑的底壁上还固定穿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地下水通过进水管上的进水孔进入集水坑内,集水坑内的水位逐渐升高,浮球随水位的升高而升高,浮球通过拉线带动封堵环在进水管内向上运动,当封堵环遮挡进水孔时,进水管封闭,此时外界的地下水无法再进入集水坑。本申请通过排水组件实现自封闭,从而限制集水坑的最大进水量,减小了集水坑内的地下水漫入地下室的可能性。
[0009]可选的,所述进水孔绕进水管的轴线周向开设有多个。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进水孔的数量,从而提高排水组件的进水速度,有利于实现地下室的快速抗浮。
[0011]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在集水坑内设置有多个。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组件设置有多个,增大了单位时间内集水坑的进水量,有利于实现地下室的快速抗浮。
[0013]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底端包裹有纱布。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布的设置有利于减小泥沙等小颗粒杂质通过进水孔进
入集水坑内的可能性。
[0015]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相对拉线穿过的位置连接有密封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进水管与拉线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减小外界的地下水通过进水管与拉线之间的缝隙进入集水坑内的可能性。
[0017]可选的,各个排水组件的拉线长度不相等。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时,先通过出水管排出一部分的水,当排水阀关闭后,各个排水组件按照拉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实现排水,以此对排水速度进行控制,减小集水坑内的地下水短时间且大量排出,对地下室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0019]可选的,所述排水阀靠近集水坑的顶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打开排水阀实现排水。
[0021]可选的,所述拉线较长排水组件对应进水孔的孔径大于拉线较短排水组件对应进水孔的孔径。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坑整个排水的过程中,任意时刻地下水的出水量都能保持相差不多的排水速度。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排水组件实现自封闭,从而限制集水坑的最大进水量,减小了集水坑内的地下水漫入地下室的可能性;
[0025]2.排水时,先通过出水管排出一部分的水,当排水阀关闭后,各个排水组件按照拉线由长到短的顺序,依次实现排水,以此对排水速度进行控制,减小集水坑内的地下水短时间且大量排出,对地下室造成危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用于体现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用于体现本申请地下室底板、进水管、浮球之间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地下室底板;2、集水坑;31、进水管;311、进水孔;32、封堵环;33、拉线;34、浮球;4、出水管;5、排水阀;6、纱布;7、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
[0031]参照图1,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和开设在地下室底板1上的集水坑2,集水坑2内设有排水组件。当集水坑2内装满地下水时,排水组件能够自动封闭,以此外界的地下水无法再通过排水组件进入集水坑2内。
[0032]参照图2,排水组件包括进水管31、封堵环32、拉线33、浮球34。进水管31竖向设置且固定穿设在集水坑2的底壁上,进水管31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进水管31与地下室底板1下方的地下水相通。
[0033]参照图2,进水管31位于集水坑2内的管身上开有进水孔311,进水孔311绕进水管31的轴线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以此增大了单位时间通过进水管31进入集水坑2内的地下水水量,有利于实现地下室的快速抗浮。
[0034]参照图2,封堵环32滑移在进水管31内,封堵环32呈环型设置,封堵环32与进水管31紧贴,封堵环32由金属材料制成。拉线33的一端粘接于封堵环32,另一端穿过进水管31的顶端并与浮球34粘接。
[0035]参照图2,当集水坑2内地下水的水位逐渐升高时,浮球34随水位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浮球34通过拉线33拉动封堵环32向上运动,直至封堵环32遮挡进水孔311,此时排水组件自封闭,集水坑2停止进水。
[0036]参照图2,集水坑2的底壁上还固定穿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上设有排水阀5。当外界的地下水水位较低时,人员手动打开排水阀5,从而排出一部分集水坑2内的地下水,再重新关闭排水阀5。
[0037]参照图2,排水阀5靠近集水坑2的顶部,以此操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打开排水阀5实现排水。
[0038]参照图2,排出一部分的水后,集水坑2内水位下降,浮球34高度下降,封堵环32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至进水孔311的下方,集水坑2内的地下水通过进水孔311能够重新渗入地下。
[0039]参照图2,排水组件在集水坑2内设有多个,以此通过增加排水组件的数量来提高地下水的进水速度,从而实现了地下室的快速抗浮。
[0040]参照图2,进水管31的底端通过胶水粘接有纱布6,纱布6的孔径较小,能够减小泥沙等小颗粒杂质通过进水孔311进入集水坑2内的可能性。
[0041]参照图2,进水管31相对拉线33穿过的位置粘接有密封套7,密封套7的设置有利于增强进水管31与拉线33之间的密封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浮结构,包括地下室底板(1)和集水坑(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2)内设有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竖向固定穿过集水坑(2)底壁的进水管(31),所述进水管(31)与地下室底板(1)下方的地下水相通,所述进水管(31)的顶端封闭、底端敞口,所述进水管(31)位于集水坑(2)内的管身上开有进水孔(311),所述进水管(31)内滑移有封堵环(32),所述封堵环(32)与进水管(31)紧贴,所述封堵环(32)连接有拉线(33),所述拉线(33)穿过进水管(31)的顶端并连接有浮球(34),所述集水坑(2)的底壁上还固定穿设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上设有排水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311)绕进水管(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乃健蒋萍刘友辉钱菊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