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619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技术涉及污水管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包括污水管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井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机构,所述污水管井本体的内腔壁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污水管井本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支撑座上侧的井盖,所述井盖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该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净化机构通过风机将污水管井本体底部生成的恶臭气体吸入净化箱内,并通过其内部的第一过滤网和活性炭进行净化,同时在隔板隔开的通道延长其净化时间从而使其净化的更为彻底,同时在防尘网和气液过滤网的配合下将气体中的灰尘、碎渣和水分提前取出去除掉,避免其影响后续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管井,具体为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


技术介绍

1、雨污分流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重要保障,国家明确规定南方多雨城市必须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各地新建城区严格执行雨污分流的要求,老城区也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在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时,则会需要使用雨污水管井。

2、例中国专利cn217299227u,该技术提供一种雨污水管井,涉及污水管井
,主要包括:井体;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安装在井体上,转动组件包括安装板、凸块、刮板、弹簧和固定板,安装板上每个凸条的端部均安装有固定连接的凸块,该技术提供的雨污水管井,当工作人员可需要队井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可直接通过立柱带动转动组件内的安装板和固定板进行转动,此时安装板外部的刮板和凸块则会将井体底部的淤泥刮起,同时伴随着安装板的转动则会顺利的使淤泥与井体底部的水源混合,进而可使淤泥与水混和成“於水”,此时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吸淤泵将“於水”向外吸出即可完成对淤泥的清理,因此可大大降低后期工作人员对淤泥的清理难度。

3、上述专利还存在一定缺陷,该专利通过吸淤泵将“於水”向外吸出即可完成对淤泥的清理,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清理淤泥使得污水管井后续分流效果恢复正常,但是淤泥混合水形成的於水内含有大量的垃圾和细菌,夏天时其容器干燥蒸发形成水汽向污水管井外侧逸散,逸散的气体不仅会发出恶臭的味道同时含有大量的细菌,行人容易闻到并吸入这种气体,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具备净化水汽等优点,解决了逸散的气体不仅会发出恶臭的味道同时含有大量的细菌行人容易闻到并吸入这种气体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包括污水管井本体,所述污水管井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机构,所述污水管井本体的内腔壁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污水管井本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支撑座上侧的井盖,所述井盖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所述井盖的下表面设用于防止堵塞的清理机构;

3、所述净化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污水管井本体左右两侧的两个净化箱,所述净化箱的下表面固定有防尘网,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固定有气液过滤网,所述净化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有风机,所述净化箱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有数量不少于两个的隔板,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固定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净化箱的上表面固定有排气箱。

4、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将污水管井本体底部生成的恶臭气体吸入净化箱内,并通过其内部的第一过滤网和活性炭进行净化。

5、进一步,所述净化机构还包括固定在净化箱上表面的四个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拦水板。

6、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在支撑杆和拦水板的配合下防止流至污水管井本体内的污水通过排气箱进入净化箱内部。

7、进一步,所述净化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一过滤网固定在出气孔的内部。

8、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完成初步净化的气体经过第一过滤网完成最后的净化工作,同时通过出气孔排出。

9、进一步,所述排气箱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排气箱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

10、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降低污水通过排气箱进入净化箱内部的可能性。

11、进一步,所述净化箱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下表面缺失的长方体,所述风机位于气液过滤网的上侧。

12、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下表面缺失的长方体净化箱使气体更容易进入净化箱的内部。

13、进一步,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过滤网下表面的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固定有四个转板,所述转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数量不少于两个的刷毛,右侧所述转板的上表面固定有湿度传感器。

14、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得刷毛在有污水向污水管井本体内流通时清理流至第二过滤网上的大垃圾。

15、进一步,所述井盖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固定有密封轴承,所述转杆固定在密封轴承的内部。

16、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使转杆转动的同时不会带动井盖一起旋转。

17、进一步,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开设有供转杆贯穿的通孔,且转杆通过通孔与第二过滤网间隙配合。

18、通过采用该技术方案,避免第二过滤网随着转杆一起旋转进而使得清理工作无法进行。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净化机构通过风机将污水管井本体底部生成的恶臭气体吸入净化箱内,并通过其内部的第一过滤网和活性炭进行净化,同时在隔板隔开的通道延长其净化时间从而使其净化的更为彻底,同时在防尘网和气液过滤网的配合下将气体中的灰尘、碎渣和水分提前取出去除掉,避免其影响后续的净化效果。

21、2、该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在清理机构的作用下通过电机、转杆、刷毛、转板、以及湿度传感器的配合使得刷毛在有污水向污水管井本体内流通时清理流至第二过滤网上的大垃圾,从而避免且堆积在第二过滤网上造成堵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包括污水管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机构(2),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的内腔壁固定有支撑座(6),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支撑座(6)上侧的井盖(5),所述井盖(5)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3),所述井盖(5)的下表面设用于防止堵塞的清理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2)还包括固定在净化箱(206)上表面的四个支撑杆(205),四个所述支撑杆(205)的顶端固定有拦水板(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206)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一过滤网(210)固定在出气孔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箱(203)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排气箱(203)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206)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下表面缺失的长方体,所述风机(201)位于气液过滤网(209)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固定在第二过滤网(3)下表面的固定箱(405),所述固定箱(405)内腔的底壁固定有电机(401),所述电机(401)输出轴的外侧固定有转杆(402),所述转杆(402)的外侧固定有四个转板(404),所述转板(404)的下表面固定有数量不少于两个的刷毛(403),右侧所述转板(404)的上表面固定有湿度传感器(4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5)的下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固定有密封轴承,所述转杆(402)固定在密封轴承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的上表面开设有供转杆(402)贯穿的通孔,且转杆(402)通过通孔与第二过滤网(3)间隙配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包括污水管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用于净化气体的净化机构(2),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的内腔壁固定有支撑座(6),所述污水管井本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位于支撑座(6)上侧的井盖(5),所述井盖(5)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3),所述井盖(5)的下表面设用于防止堵塞的清理机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机构(2)还包括固定在净化箱(206)上表面的四个支撑杆(205),四个所述支撑杆(205)的顶端固定有拦水板(2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206)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一过滤网(210)固定在出气孔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分流污水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箱(203)横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所述排气箱(203)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宇于丹徐逸滨童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